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失灵现象分析论文_吴凤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失灵现象分析论文_吴凤

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实现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基层的一级政府,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从转变行政人员的观念、建立科学的预算机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评体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关键词 行政成本 地方政府 控制

一、行政成本控制的内涵

行政成本控制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确保行政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促使各级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按照行政管理的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强化行政责任与加强监督相结合,重点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以及会议、庆典、出国考察等内容,从而确保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有序开展。行政成本控制是对行政成本的管理、控制和计划,只有在成本产生之前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才能在根源上控制好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控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前的资源和成本,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行政成本的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政活动环节。因此,当前也有学者提出行政成本控制不是简单地压缩行政支出,而是要在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保障履行行政职能所需支出的基础上,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超前支出以及浪费支出,将行政成本的付出落到实处,使其透明化公开化,从而在根源上降低行政成本。

二、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失灵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于政府而言,一个合理有效的预算编制是决定行政成本是否合理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决定了政府对于行政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统计也有利于上一级政府和人们群众对行政成本的监督。然而,我国地方政府当前就缺乏这样一个科学的预算编制,无法做到零基预算。地方政府的历年数据成为他们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在缺乏一个合理的数据和科学的依据的前提下,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科学的预算编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就无法正确评估行政成本,同时也给一些行政人员造成了有利可图的机会,造成了行政成本的严重浪费。

2.对行政成本的监督力度弱

对行政成本的监督应该是行政主体内部和外部共同监督的一个过程,行政主体也应该全面配合监督工作,全面及时的将行政成本的支出反馈给监督者,政府部门内部上下级监督,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同时,作为行政体制之外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也应该发挥监督权利,对行政主体所提供的行政成本支出进行监督,并提出质疑。然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中国的行政监督多是依赖于内部监督,最终往往流于形式。虽然近年来也不断加强对行政主体的外部监督,但发挥作用有限,很难达到应有的监督效果,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缺少约束,漠视行政成本的投入和耗费,监督的力度又非常弱,最终导致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耗费严重的现象屡禁不止。

三、控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效率意识

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时代的变革还是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观念都在无时无刻的转变,观念不转变,我们也就谈不上进步和发展。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正所谓“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先有意识的表率,才能有行为的实践”,只有形成勤俭节约的行政成本意识,才能更好地使行政成本得到控制。首先,地方政府应该重塑行政文化,根除“官本位”传统行政文化思想。行政人员应该从根本上确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为节约行政成本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持。其次,行政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尽力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在重视行政产出的情况下,也决不能忽视行政投入的规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行政人员还要强化自身的成本意识,明确自己身为人民的公仆,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决不能以权谋私、增加无谓的行政开支。

2.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体制,规范行政成本

财政预算体制不健全,导致行政成本无法从源头上得到控制。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此外,预算本是政府在一个会计年度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基本收支计划,其首要作用就是监督政府部门当年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但是当前财政预算体制不健全,直接导致了预算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乏力,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要不断完善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首先,要解决游离于预算管理体系之外的那部分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将财政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之内,使得地方政府没有“闲钱”、“空钱”来增加无谓的开销。确保政府财政预算统一且完整,使行政人员必须在严格的预算约束下使用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控制行政成本的扩张。其次,要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地方政府采购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需在法律法规方面要加强地方政府采购的立法、执法工作;在监督管理方面,要促进地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最后,规范财政开支。一是要完善有关职务消费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务消费的项目和范围,使得公务员切实了解到何处可以消费,何时可以消费,明确消费的标准和违规处罚措施,切实改变行政人员将职务消费变为个人消费和他人消费的情况,使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优化。实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老百姓的监督,使公职人员的职务消费规范化,减少行政支出,控制行政成本.

3.在政府中建立和完善行政成本的责任机制

要想达到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目标,既要给公务员以强大的动力,以此调动其积极性;又要给公务员以必要的压力,来增强其责任心。后者的实现就应当通过行政成本责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即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形成一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具体的行政组织或是公务员所产生的行政成本依据既定的标准来作出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由该成本主体按照规定的方式对公众承担责任。建立责任机制,坚决改变过去“个人拍板,集体担责”的做法,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体身上,才能减少犯错误,才能真正树立起“负责任的政府”的形象,真正的降低行政成本。

4.加强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监督

监督制度不完善,过度依赖于内部监督,使得行政人员寻租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大部分行政人员重结果而不重投入,对行政成本毫无节制观念。加上绩效考评机制尚未改变重视结果的现状,注重产出而不重视支出的绩效考核机制增加了直接的行政成本。因此,加强对行政成本的监督迫在眉睫。完善当前的监督体制,对行政成本的支出从内部和外部综合进行监督,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监督,真实的将行政成本向上级汇报和对外公开,接受上级的监督和指导;于外部监督而言,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特别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闻媒体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监督高效,成本低。行政成本的控制靠地方政府自身是不够的,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从外部进行制约,监督是有效控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环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行政成本的考核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第二,要不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对行政成本实行有效监督。首先,要用法律的手段,为行政监督主体构建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确保外部监督主体合法化,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其次,要提高外部监督主体的素质,特别是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的素质,将行政监督理念深入人心,在确保良好的监督环境下,他们能够有效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力。最后,要加大反腐力度,对腐败寻租现象绝不姑息。因此,必须保证从内外部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进行综合监督,以有效控制行政成本。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尹建丽.降低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7期:55-57.

[4]廖小东、张莎.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有效控制路径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9卷:13-16.

[5]韩明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成本的特点及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103-107.

[6]赵雪.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7-49.

[7]杨力庭、傅雅娜.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战略研究(下),2008年,49-50.

[8]江飞.浅谈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失灵及其治理途径[J].《传承》,2010年,第6期:104-107.

作者简介:吴凤,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论文作者:吴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失灵现象分析论文_吴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