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论文_黄振中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论文_黄振中

黄振中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54619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批判性思维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72-01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却忽视了思维品质对于学生智力水平提升的意义。可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智力开发的前提,失去了思维能力的智力开发,就像是一个只会死记硬背的机器,失去了灵魂。当前,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思维”的要求,并提出了思维能力发展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而言,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凭借思维理解信息符号,并能够尽快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去除其中的糟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念,善于比较,辩证分析,以此提升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内容选择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

中学语文教师需要确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根据确立的目标,优化阅读教学内容,根据教师的阅读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选取适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内容。

首先,选择阅读文本应具有思辨性,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理性思考、理解、反思,挖掘学生潜在的批判性思维。中学语文阅读文本自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不同阅读文本的表达方式以及目标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定的共性,特别是在新课改后,中学语文教材更加倾向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如写景类的或说明文、科普文类大多可以作为分析性思维或推理性思维的培育。

其次,文本的解读方式也即文本的二次开发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文本的价值倾向和思维导向。如果情感类文本过于注重让学生体悟情感,哲理类文本过于注重学生对人生哲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批判反思过程,忽视从反思到意义建构,实质上会导致的是一种浮于表层的道德说教或者是社会为人处世的狡黠。

二、在质疑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以下的批判性阅读过程:一是对阅读文本的准确理解。准确理解是批判性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批判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在准备、充分理解所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质疑,要求学生理解文本进而超越文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里所指的理解能力不仅包括对文本的细节、主要内容的感受和基本认识,还有对文本创作风格及传达内涵的方式等的准备定位。二是通过学生分析文本的过程,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性思维方式阶段和评估性思维方式阶段。分析性思维阶段需要学生运用质疑和反省的方法进行,亦即学生能够进行对抗性的阅读训练,反思文本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反思、质疑文本表达内容或文化价值不是否定,可能是对不合理主流观念的否定,也可能是对合理观念的深层次理解。只有现实性的关照下,对文本进行的反思性分析,进而结合这种关照进行评估,才能够进一步深层次的解构。三是基于批判反思过程的意义建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阶段。批判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质疑评估的过程中,重新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实现知识、观念的内化,从而实现学生、经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实现文本阅读的本体价值。

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教师行为设计与引领

教师群体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进而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教师需要具备将批判性思维渗透在引导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一是教师群体基于共同观念和价值选择的批判性思维的显性表达,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批判性思维,还要具有转为实践性思维过程的工具性行为。二是良好的问题设计能力,以问题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采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或者说基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下的苏格拉底问题方式,逐步实现批判性思维过程。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上,以基于事实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文本理解过程,以基于偏好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分析文本的过程,以基于判断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评估的过程,以发散性的可能性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创造性过程,以准确严谨的问题表达方式和层次递进的问题指向思维的逻辑过程及思维的合理性过程。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逐步体现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取向

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应以此为基本价值导向:一是关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养成。学习经验只是素材,只是媒介,更关键的在于方法的掌握,从而将阅读教学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二是课堂评价的准确定位。避免无诉求的单纯鼓励,也避免武断式的霸语性评价,应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即理解、分析、评估、意义建构和创造性认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进阶来设计评价导语。三是阅读教学成效的评价,削弱知识掌握的评价,导向系统的批判性思维组成的评价,综合体现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养成的层次过程。四是考核评价问题应关注思维的递进过程和逻辑严谨性,避免非同质思维方式的组合呈现。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佳基石,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阅读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现状,科学选取阅读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以此促进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论核心素养与批判性思维[J].凌宗伟.创新人才教育.2016(04).

[2]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汤晓芹.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

[3]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D].钟德清.福建师范大学2017.

论文作者:黄振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论文_黄振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