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公开信息全清单』:增加政务能见度
◇社论
如果说,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增进政务信息的透明度,那“主动公开信息全清单”,就是为了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这项工作的“透明度”。
在对设计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装饰设计与建筑功能、建筑结构等要求相符,还要满足建筑需求。不同建筑含有不同的功能,因此也要设计出相符的装修风格,在设计工作的开展初期,需要对设计进行高效管理,使设计方案更加有深度、合理,避免发生二次返工的情况,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
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部门年度预算决算、人事招录公示、环保监测数据……这些信息今后都可以在“首都之窗”进行一站式检索。7 月23 日,北京市发布全国首份主动公开信息全清单。49个市级部门的所有主动公开信息,都将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集中公布。这份清单共涵盖5116 种业务事项、8638 条政府信息、30696 项内容标准,并列明应主动公开的全部政府信息和全部公开要素。
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是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必要举措。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
通过观测可以发现,在于预压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速度将会逐渐变小,当月沉降速率不到10mm/月时,可以依据三等水准展开相应的测量工作。当余压处于中期、后期时,此时,观测采用的水准点大部分都会转移到桥北墙面上,水准段向两侧各控制约500m范围内的沉降观测点,构成支水准路线,如果,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超过2个测站,在观测期间,要往返观测。如果没有桥北墙角水点,具体观测时,应当利用远地面水准点。当预压期结束时,此时,应当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地面水准点合理的转移到相应的桥上,完成相应观测工作。
只能这样了,何良诸绕到车那面,蹲在踏板上,小勺没有发现。就是看见了,车门外挂大肉,也不是司机买的。卡车起动,加速,寒风呼啸,出街口后,道路孬,车没命地颠簸,何良诸抠车门的手,冻得粘住了,挺起脖子,看见赵集直勾勾前视,嘴角挂着暖和的笑。何良诸愤怒了,这家伙,怎么会笑!车没有停下的意思,叫车豁子涮了!何良诸又急又恨,心里明白,却不敢乱动,举了几次,终于把冻僵的手像棍子似竖起来,梆梆梆敲玻璃。赵集吓了一跳,才想起门外挂块肉,急煞车。赵集扭身推车门,何良诸蹲在踏板上。赵集贴住车窗,叫嚷:“下去。”
近年来,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广度、深度,都在不断拓展,公众的期待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有些地方、部门并没有跟上民众期许的节奏。许多与民众关系紧密的政务信息虽然“上墙进栏”、晒在了网上,但有的内容不翔实或时间滞后,有的只见结果不见过程,有的干货少水分多——看似该公开的都公开了,但很多人也不过是“雾里看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导致信息公开徒有其表而无其里。
但将这些主动公开事项进行系统性梳理并整理成清单的,北京是第一个。这份清单出来后,以后政府各部门应该公布哪些内容,或者有哪些应公布却未公布的,民众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此举能进一步强化民众的监督权。而实际上,比照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不一的现实,这样的“全清单”,来得也实有必要。
这就难免给人一种一些地方政府遮遮掩掩、不愿进行信息公开的印象,让不少人觉得获取政务信息不够痛快、不够明了、不够直白。信息公开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北京此番发布“主动公开信息全清单”,在“标准格式”下了功夫:不仅将政府机关应该主动公开的全部政府信息悉数纳入,注明内容标准、公开方式、公开时限等公开要素,而且本单位有哪些政府信息、由哪个部门掌握、谁来负责公开、什么时间公开等也从源头上进行了明确。换句话说,北京的这份主动公开信息全清单,以统一标准构建了一部信息公开“查询字典”,将分散的公开内容整理成了一张系统的脉络图,市民“按图索骥”,相关信息查询既便捷也明了。
这无疑契合公众期许:此举既能吸纳社会监督、实现“应公开尽公开”,也能增加政务信息的能见度。如果说,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增进政务信息的透明度,那“主动公开信息全清单”就是为了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这项工作的“透明度”与便利度。
说到底,信息公开不是最终目的,经由信息公开向市民“述职”,从而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证政府各项行动始终走在法治的轨道上,这才是信息公开的真正效用。从这个角度看,通过建立开放、便捷的查询入口让政务信息“流动起来”,提升市民的查询体验和效率,提高公开信息的点击量,也是信息公开从“形象”走向“实用”的重要一步。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