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研究论文_赵永,郭平

青岛理工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20

摘要:目前,目前中国工程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参与国际竞争愈来愈普遍,EPC项目跟传统项目相比,总承包商面临更多风险因素。本文结合EPC总承包项目的特点,对总承包商在EPC国际项目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建立评价模型,最终得到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等级,为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EPC;国际工程;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给国内企业带来全新海外市场机会和利润,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596亿元人民币(折合1540.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带动设备材料出口161.3亿美元。EPC承包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总承包模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与一般的承包方式相比,EPC总承包商对设计、施工及项目完工后试运行全部合格的成本负责,EPC总承包模式在把大部分的风险转嫁给了承包商的同时,也为承包商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在现行的风险评价方法中,模糊综合评价法缺乏量化的权重值,主观随意性较大;层次分析法虽然量化了权重值, 但仅仅是以目标算比重, 没有结合多方面的经验数据。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对重要性标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 然后将其应用于模糊数学理论之中, 建立风险评价的模型。

1.EPC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类和识别

1.1 风险因素分类原则

风险因素识别依存于风险主体,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本文从总承包商的角度探讨国际工程EPC承包模式的风险。风险识别需要对各种风险源和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和科学的分类,以便于采取适宜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量化和评估,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应对措施并付诸

实施。在本文的研究背景下,认为风险因素的分类需遵循以下原则:

⑴从风险分类的基本要求来说,风险的分类方式应能够客观地体现风险因素的存在形式,并且使分类后的风险因素做到不重不漏。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以及相关理论方法的对比分析,按照风险结构分解,将主要风险因素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四个方面。

⑵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风险分类方式应该符合风险分析的思维流程和风险管理流程。

⑶从适用性的角度来说,风险分类方式应该根据承包商视角和决策过程习惯而确定。从国家层到项目层的分类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从企业、到子公司、再到项目公司的分阶段风险决策流程。

⑷从研究目的的角度来说,风险分类应为风险分级研究奠定结构基础,确保每大类风险下的风险因素在数量上具有可测量性。文中涉及的 AHP层级分析法的算法要求每个层级内的分项需要小于 7 项,第一、二层级内分项均控制在5 项以内,以确保调研的可操作性和数据计算的准确程度。 本文在结合目前EPC承包模式风险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以上的风险分类原则此建立的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 1 所示

2.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建立

2.1建立风险因素集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最大值为0.28,该项目风险为一般(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待评价项目评语做出判断结果)。但最大隶属原则损失的信息太多,有效程度不高,因此在利用此方法时必须检验其有效度,通过有效度来判断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是否失真。

4.结论与对策

从评价结果来看,该项目风险为中等。该结果为众多风险因素的综合考虑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各指标所赋的权重和对各因素做出可能性的预判。因此,选择合适数量和质量的专家在此模糊评价中尤为重要。在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 工程项目的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以下规避风险的建议:

1)健全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需要培养满足总承包要求的优秀人力资源、合格的设计能力、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和丰富的采购渠道和能力以及强大市场整合能力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智能型项目经理。

2)提高风险和法律意识。做到超前分析、认真识别,可靠评估,科学慎重的进行风险管理规划、决策、控制和监督。提高法律意识,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利。

3)注意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是投标决策的重要依据,贯穿整个设计、报价、施工的全过程。要调查工作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自然环境以及出入镜、进出口、外汇、税收等政策和法律规定,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劳动力、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和变化规律,分析市场的潜力和前景。

4)注重优化设计降低成本。设计是 EPC 项目的“关键”和主要风险源。在工程设计中要用“价值工程”概念,遵循“实现功能,合乎规范、质量过关、成本经济”的顺序优化设计。

5)注重投标决策和编标报价。充分考虑项目前期资料不确切、不可预见情况、工程变更、物价上涨、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等风险因素。分析合同条件中的责权利条款及风险分担条款,充分理解总承包的工作范围,审核业主对承包商的设计要求、施工要求,以及任务量与工期的吻合性,提出合理报价。

6)注意合同严密性和变更合法性。要对有关条件和条款做到心中有数,在编写投标书时尽量防范这些风险,并在商务澄清、技术澄清和合同文件谈判时予以落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亚娜.基于 Fuzzy-AHP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工程监理评标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4(6):193-199.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刘晓燕.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性分析[J] .产业经济与管理, 2007,19(4):2-6.

[4]穆梅,穆军.EPC项目的风险管理[J].国际经济合作,2006(5):40-43.

[5]林飞腾,侯渡舟.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项目风险模糊层次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1):63-66.

[6]彭锟,强茂山.国际工程项目投标风险与决策模型的研究[J].建筑经济,2005(1):69-73.

论文作者:赵永,郭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  ;  ;  ;  ;  ;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研究论文_赵永,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