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开拓思维空间的一门学科,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意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实施课改以来,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议论很多:“学生的解题能力比以前差了”;“题目千变万化,与例题相对应的练习少了”;“学生的对数量关系的掌握和运用比以前差了”……如何应对、看待“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这些现象呢?下面就解决问题的教学,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理清“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1、“解决问题”存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之中,它不仅存在于数与代数领域,而且存在于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中;“应用题”更多的只是一些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数量关系的题目,如平均数的应用题、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行程问题等。课改前教材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基本的数学技能来训练,而不属于应用问题的教学;课改后教材首先把它当作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来教学,然后是看作计算的技能来训练。所以,“解决问题”存在的知识领域比“应用题”大,它基本包含于所有的知识领域,因此,可以说“应用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2、“解决问题”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为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真正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比较注重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重现和应用。
3、传统应用题的教学主要以认识各种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理解数学知识和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平台。课改后解决问题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方面、数学思考方面、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等。所以说,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比以前应用题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了。综上所述,“应用题”≠“解决问题”。
二、“四则运算”意义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
课改后不再把小学数学的应用问题教学和计算教学分开,于是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问题的数学本质,而且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真正提高。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运算根本不会脱离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因此,只要对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清楚了,那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在教学每一种运算意义时,教师除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外,还要重视直观教学,不仅教师要用教具演示,而且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实际操作,真正清楚每一种运算意义。并结合具体情境,逐步抽象概括出运算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解决问题”的教学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建构
课改后的新教材刻意淡化了原本类型分明的应用题,将原来的应用题内容分散到各部分知识领域之中。计算教学的例题和练习多以情境引入,把数量关系渗透其中;教材中没有专门归纳数量关系的课时,但在练习中提出了熟悉数量关系的要求。对此,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误解和偏差,认为不用教数量关系了,因此在教学中缺少对数量关系的渗透,没有把数量关系突现出来,没有对数量关系进行及时的概括、提炼和归纳,导致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建构模糊不清,进而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给学生了解并总结一些简单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总价等,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有价值的数学,而且这些数量关系对解决复杂问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学生对数量关系建构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和感悟的过程,这不仅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实践经验的感悟积累,让数学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数量关系的建构“活”起来。
四、辨证看待解决问题中的“问题”
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议论很多:如现在的学生怎么啦,连这样简单的题目都错那么多;这些学生怎么反应那么慢,一节课时间才做这么一、二道题……,在这么多的埋怨声中,无非可归纳出两类:一是说学生解决问题时“错”得多;二是说学生解决问题时“慢”得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埋怨的声音呢?究其原因我觉得这些教师还是受传统应用题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他们还是认为学生在解应用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和“解应用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另一个角度看,出现这种现象也说明我们的学生还缺乏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或许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出现偏差,把解决问题当作解应用题来教学,如果真的这样教学,当学生面对“变式题”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了,因为这时他们不能机械的模仿了。新教材之所以把解决问题内容分散在各种知识领域之中,就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类型模式可套,逼使学生运用平时积累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实践经验来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真正提高。了解以上情况后,我相信各位教师就不会出现谩骂学生的现象了,也会知道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当然,如果应用传统的应用教学模式,学生只要机械模仿,可能很快就到达到“高效率”的解决问题,但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肯定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不正与国家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吗?因此,面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慢”、“错”,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也许今天的“慢”就是充分的过程感悟和提升,今天的“错”就是为明天解决问题能力的腾飞积累能量,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 沈百英、梁镜清编著:《小学数学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2]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论文作者:桑启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应用题论文; 学生论文; 数量论文; 关系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