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文化理论:区域文化产业的二次发展模式--中部地区_文化产业论文

文化新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之二——中部地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新论论文,之二论文,产业发展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范建华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自己的特色,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部地区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中部地区充分的发挥了资源优势,以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发展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部地区也充分的重视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中,形成了具有中国中部特色的文化产业类型——资源创意复合型文化产业。

      一、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湖南既没有赶上国家优先发展东部的快车,也没有被纳入西部开发的计划,但从地理区位上看,它毗邻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同时遭遇两大经济圈的辐射,为两大经济圈提供配套服务具有比其它省份更加优越的区位条件。

      “十一五”以来,湖南文化产业(含创意产业,下同)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1%,已成为全省第六个过千亿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总产出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达到682亿元;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一位。

      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自己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劳动力因素。湖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原材料能源的价格也明显低于沿海地区,正好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主产要素形成互补,这对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第二是文化资源因素。湖南省的文化历史渊源悠长,而红色旅游文化更是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湖南省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开发红色旅游的重要区域之一;第三是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支持。早在1989年湖南省委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立文化大省”的决策,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上走在时代发展前列。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布局逐渐走向合理化,湖南省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国有文化创意产业集团为主导,以民营、合资企业为重要力量,以丰富的地理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省会城市和市州相呼应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稳步实施,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湖南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湖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从文化资源的角度看,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类型丰富多彩。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楚文化的摇篮。湖北境内有楚国最大都城郢都(纪南城)的遗址、楚宫殿遗址和全国最大的九连墩战国车马坑遗址,有被誉为“地下乐宫”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大量古乐器,有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有被称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大量精美无比的丝绸。

      从产业基础看,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中部地区居领先地位,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系数均居第一位。武汉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第二大智力密集区,以武汉市为中心,在周边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等8个城市构成的武汉城市圈,不仅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文化产业连年快速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06年湖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4.57亿元,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1.25亿元,为2006年的2.8倍。演艺、娱乐、网吧等行业快速增长,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初步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以初见规模和成效。动漫游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性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是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但是湖北省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湖北省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结构仍需调整,比如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基本上都集中在省会武汉;第二,与其它地方相比,湖北省的文化消费水平偏低;第三,利用、挖掘文化资源不足。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都具有值得开发的经济价值。

      三、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山西拥有足以和煤炭资源相媲美的文化资源,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优势。自2003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以来,经过近6年的实施,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年来,山西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出了要实现山西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山西文化产业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涌现出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他们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方式、运作文化产业项目、培育知名文化品牌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态势良好。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突出地域特色,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精心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区,即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带的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中部太原、晋中一带的晋商文化产业区,南部临汾、运城一带的根祖文化产业区,东南部阳泉、长治、晋城一带的太行红色文化产业区,忻州、吕梁、临汾、运城沿黄一带的黄河风情文化产业区。把太原长风文化岛打造成会展、演出、展览、科技、旅游一体化的中西部地区文化高地。

      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支持省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引导和鼓励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制定优惠政策,推动资源型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

      通过对中部地区具有三个特色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基本的走向,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从而打造出具有典型中部特征的文化产业精品,并逐渐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效应。从中部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直接推动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需要官员、企业管理者、学者、科技人员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与优化也需要各种人才的共同参与,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第二,文化资源是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在区位优势、技术人才、智力保障、政策配套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与之相抗衡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文化要素的继承和挖掘,在文化资源方面,中部地区是可以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中赢得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第三,市场始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所有文化产业具体门类的发展,都必须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是中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标签:;  

新的文化理论:区域文化产业的二次发展模式--中部地区_文化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