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就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是数学思维和现代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培养数学观念是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的成败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于学生养成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观念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025-01
“习惯”这个词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些名言都说明好习惯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我们整洁端庄、文雅大方;从小养成好的品德习惯,可以使我们品德端庄,明理诚信;养成好的锻炼习惯,可以使我们精力充沛、健康成长。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就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是数学思维和现代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方面它是在数学知识学习、思维训练、能力提高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和未形成数学观念又将反应过来对数学学习起到调整、定向、甚至向更高层次推进的作用。它既是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
培养数学观念是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的成败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于学生养成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数学观念的培养要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给予学生启迪。如:猜想与探索的思想、优化的思想等;不失时机的与学生探索数学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培养学生爱书的习惯。爱护书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开学初,发放新课本时,要求学生把书包好,教给学生爱护书的方法。平时随时检查学生书本保护情况,及早纠正不良现象,长期开展“我爱我书”的活动,学期结束评出“爱书优胜着”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方法教育更多的学生养成爱书的好习惯。
2.2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做作业前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尺子等低年级学生常常是课前无准备,教学时,应及时培养,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其次,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及时指导,提醒学生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身心投入,记住书写格式,写一行,空一行,不能拖拉,字迹工整,作完作业之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并要提高速度。
2.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非常重要。认真听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看、听、想、说、做。看,就是看老师和同学的演示、板书及动作,做到看时不动口。听,就是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绝大部分同学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学生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不管他的事,在课堂上老师可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别的同学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学生一定要认真听,看看你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还可发小红花表扬那些听的认真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听讲。想,就是想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每当让学生回答问题前或者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前,老师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说,就是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每当学生发表意见时,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平乏。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够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交流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大纲指出:教育要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但所学知识也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精神,教师要改变平时布置作业的传统作法,不以繁琐的作业和死记硬背来巩固,而是巧妙、合理、灵活地运用知识点进行课后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为以后学习开拓空间 ,这样既减轻了负担,又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素质。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收效更显著。如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我要求学生看看家里的东西哪些是物体?哪些是图形?给爸爸妈妈听,作为本节课的延伸。学生回家后就必须观察家里的东西的特征,再结合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物体和图形的特征,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就抓住了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享受到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回答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的同时,巩固了知识,使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得生动有趣,用的自然恰当。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解应用题做铺垫。还可在每单元授完后就设计一个数学活动课,让学生汇报他们在课外怎样运用知识,编成题进行反馈。如在教完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可设计名为“我们的生活”的活动课,让学生观察学校和家里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些数来表示?在活动课上,有的学生说:学校有6位老师、有的说:我家有2只猫,7只鸡、有的说:教室有8张课桌。又如在教完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可设计“小小商品店”,把教室扮成商店,让学生充当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以致用,又锻炼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简单的社会贸易,为其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前提。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一个长期的由外在约束逐渐转化为内在主动行为的过程,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对学生的信心,更需要我们用崇高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这样才能共筑学生坚实、美好、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显.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新作文,2009(7).
[2]胡清蓉.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论文作者:林义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观念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