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分析及研究论文_唐永观

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分析及研究论文_唐永观

广西鼎之晟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古建筑修缮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古建筑修缮工作是一个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古建筑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有的甚至存在了几百年,历经了风霜,因此,有一些古建筑在时间长河的洗刷中不免出现了一些残缺破败的情况,所谓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其实就是把这些出现了残缺破败的古建筑按照它历史中的本来面貌将其修缮。

关键词: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

引言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的鉴证,对于我国研究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古建筑当中,通常都是木构造为主,可是砖石构造也占有极为关键的位置,并且其数量众多。砖石构造指的是用砖、石、胶结材料堆砌建筑成的构造,建筑类型主要有城墙、城台、塔、桥、地面、陵墓与房屋等。

1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1.1不改变原状

文物建筑修缮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其在当初建成之后的样子,也就是古建筑在没有被破坏之前的原来状况,如何确定已经被破坏的古建筑的原来样子,需要去详细的查阅历史,来到古建筑的所在地,对当地情况进行勘测调查。古建筑可能经过多次修缮,所以光靠肉眼,无法确定哪一部分是原件,而哪一部分是修缮之后的部分,所以必须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可以从古建筑上寻找修缮依据,也可以根据古建筑修缮的时间去推测,这就需要我们翻阅历史典籍,根据历史典籍所记载的建筑类型以及建筑工艺手法来探索古建筑的原状。

1.2整体性原则

古建筑文物同周边的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若在修缮保护过程中,仅仅针对古建筑文物开展修护工作,而忽略周边环境的修护,如:古建筑文物周边的古桥、街道等,那么很可能对古建筑文物的历史价值造成危害。基于此,就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历史价值,还需要对古建筑物文物体现的习俗进行保护。通俗来讲,就是注重保留古建筑文物的整体特色,有针对性的对旧处进行修护。

1.3最低限度干预,使用恰当的技术

古建筑修缮往往容易落入大拆大建的怪圈。对于古建筑修缮应该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这个原则包括: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对于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够原位修复的,就不采用落架大修;能够纠偏扶正的,就不推倒重砌,尽量降低对古建筑的干预。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应该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这包括传统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施工工艺。对于现代的修缮技术,应该使用经检验有利于古建筑长期保存的成熟技术,必须是对古建筑无害的、可逆的。在使用新技术时必须明确以下原则,即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施工机械能够更多的、更好的保存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更有利原工艺技术的操作,同时又能减少劳动量,减轻劳动强度和加快速度,也更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2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

2.1砖

砖石构造的古建筑物的关键构造原材料除天然的石材以外,就是使用大量的烧制砖。其是烧制产品,砖的质量会被人为因素所影响,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砖砌构造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建筑砖料的名称比较多,规格也较为混乱,不一样的规格、工艺、产地,同种产品不一样的名称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衍生出很多名称,在实际使用中产生极大的不便,而现在已经知道的古建筑砖料的规格就有二十几种。而对于砖料来讲尺寸是控制质量的一个层面,更为关键的是要对其抗压、抗折的强度以及抗风化性能等的控制,而老砖的烧制更多是基于过程的控制来管控质量的。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很多企业执行的标准就不高,对砖产品质量的提升产生严重影响。因为文物保护的特殊属性,文物行业在制订相关标准的时候一定要制定技术指标当中的最低标准,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技术与产品的质量,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严禁其进入文物修葺物料市场当中,并且在进行预算定额的时候,要展现出优质优价的市场原则。对于砖块来讲,虽然我们更重视抗压强度,可是抗折强度高的砖可缓解砌体竖向裂缝的产生,继而让砌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2.2屋面修复施工

砖石结构古建筑屋面由于年久失修,瓦面会出现变形、开裂。如果屋面无大面积出现问题,则无需整体揭瓦重修。第一步,清除杂草。在拔杂草的时候应该连根拔起,在屋顶的瓦檐处的一些积土或者树叶要一并清除,清除后用水冲净瓦檐,在拔草的时候,如果发现某些瓦块出现松动的话,要及时进行修补。第二步,局部挖补。在进行局部挖补的时候,首先要将瓦片的表面清理干净,然后把需要进行挖补的部分拆卸下来,清除上面覆盖的灰尘,重修时一定要注意将新旧瓦片搭接严密,保持上下直顺。第三步,修复屋脊。如果屋脊损坏的,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话,不需要动用大规模的修复,只需要用灰将其涂抹严实即可,如果出现破碎的需要更换的瓦片,我们不要轻易地将其扔掉,或者是换掉,能修复的尽量修复。

2.3灰土地基以及夯土

在砖石构造的古建筑物中,灰土关键作用有两个,既是建筑物的地基,也是类似城墙一样厚重构造的填充物。我国夯土历经千百年风雨冲刷,其所具备的耐久性、强度和建筑本体和谐性,是现代原材料无法比肩的。现代夯土基础原材料的使用与技术有公认的程度,要用标准方式进行确认,来强化其法律约束力。

2.4加强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因砖石结构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就业市场比较有限,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往往会放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导致我国砖石结构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人才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对相关就业市场的重视,并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比如:国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与古建筑文物保护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有目标的对专业知识进行攻克,不断充实我国砖石结构古建筑文物保护事业的储备力量,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学生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让我国的砖石结构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2.5构造设计

文物保护修葺工程是为了能更为全面地保护、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价值与信息,使用科学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延续现状,舒缓损伤。所以在实际保护中一定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有状态的原则。在相关规定中已经明确提出,在传统技术已经被证明无法适用的时候,可使用经过验证有效的现代建筑保护手段来进行古迹加固。意思就是对那些严重影响到古迹构造稳定性的问题,修葺过程中一定要让其外观保持原样,在其内部,可依据实际情况使用现代材料进行加固处理。在设计的使用年限问题上,我国相关文献中已经明晰了建筑构造与构造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在期限之内不用大修即可满足预定的功能。设计使用年限中强调房屋建筑基于正常的设计、施工、使用与文物一定要达到使用年限,并且还要有必要的耐久性能保障。其中要求纪念性质的古建筑与尤其关键的建筑构造的设计使用年限是一百年。

结语

现代文物保护行业非常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在对砖石构造古建筑物的保护之中,一般比较遵循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原则和传统原材料、传统工艺以及传统性质原则。

参考文献:

[1]石会,雍振华.古建筑修缮技术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27(04):68-72

[2]张金风.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中的规范应用问题[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22(02):79-86

[3]耿大勇.建筑工程主要工序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5)

论文作者:唐永观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分析及研究论文_唐永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