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杨高峰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杨高峰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极易出现诸多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基础处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一项特殊的施工环节,其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基础处理技术是多样性的,需选择符合工程施工条件、工程特点的基础处理技术,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的功能性体系,在水利水电工程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根据地方水体环境提供完善的维护措施,由此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内部空间的伤害,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凭借自然水体的流动,工程可利用电力设备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由此降低传统火力发电厂的供电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速率。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只有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实际功能需要,且具备持续性使用的优势,才能为后续城市经济与能源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根据以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常出现的问题可知,工程基础施工应该被着重关注,期间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以便工程基础质量得以保障。

首先,在工程设计阶段,必须指派专业的勘测人员,对水利水电工程岩土质量环境进行勘测,确定沉降速率、抗冻性、抗侵蚀性、持力层状况等数据后,再由专业的设计单位选定适宜的工程基础形式;其次,在工程施工期间,为防止基础结构被破坏,基土应根据沉降与持力状况设定桩基础,并提升基土的夯实系数,提供帷幕灌浆等措施,便能够有效降低水体的持续侵蚀,保障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在工程施工期间,应根据地下水等环境状况,设置专门的排水与防水系统,避免对工程基础持续侵蚀,并规避部分严寒地区冻胀等问题,才能保障工程结构稳定性不受影响。若存在基土冻胀隐患,则必须根据水体环境选择适宜的耐水防冻胀措施,以便工程基土受力环境稳定。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因素

2.1工程地基是否稳定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工程所設的地点及工程所在的地理条件所决定,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稳定性是第一位的,这样的环境条件地基的稳定性也是比较低的,抗滑性也会随之降低,并且多数情况下还出现地基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其中还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当发生灾害的时候,对于工程的损害程度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对地基的稳定方面的保护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地基能够足够安全,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是高效的。

2.2水利水电工程地基的渗漏现象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渗漏这一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杜绝的,这个隐患是比较致命的,对于现在来看,许多问题都是发生在水利工程的地基阶段,还有一部分是水坝的那个地方,如果对渗漏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弥补或者采用正确的方法,会产生很严重的危害,严重的时候,会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更加要谨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及时进行处理。

2.3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础沉降的有效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设在江、河、湖、泊附近,并且由于受到河流边缘的泥沙及杂质的自然沉积形成比较厚的沉积层,这就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沉降,因此在处理这一现象的时候,一定采取切实可行的促使还降低基础工程施工的沉降性,最好的采用有效的方法避免沉降,为基础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灌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灌浆技术主要是对材料进行配置,使其呈现浆液状态,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将材料灌注到缝隙或者地层中。当浆液固化之后,就会对地层起到加固效果,在防止渗漏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在进行灌浆作业时,技术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灌浆孔深度要大于60m以上。在进行孔底偏差测量时,需要对孔倾斜度进行数据测量,对孔距进行控制,不能超过规格。当钻孔深度不断深入时,必须对偏差进行控制,对钻孔倾斜度进行测量,确保偏差值在20m以内。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封闭灌浆法从上方进行灌注,然后再进行钻进。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屏浆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3.2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效益好的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有着广泛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一般将其建在人烟稀少、靠近水域的地方,能夠减少对周围群众的影响。同时为了灌溉方便,还应在减少耕地占用面积的基础上尽量靠近农田。为了解决施工条件的限制,锚固技术应运而生,能够在地质较差的条件下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锚固技术在具体施工中需先将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合适位置,固定深度一般为岩层,施工人员将其称为锚固段,受拉杆件的另一端应与地上建筑物相连。锚固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能力与抗风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稳定性与牢固性。锚固技术同时还提高了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减轻了施工人员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帮助施工单位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锚固技术除了在基础处理施工中有重要应用外,其在堤坝、输电塔及道路边坡施工中也有良好应用,有效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3.3水泥土应用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将水泥土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能够提高水泥土的整体利用率,尽可能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水泥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将水泥和水进行搅拌,保证整个搅拌过程具有一定的均匀性特征。同时,将水泥土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工程项目当中,促使其能够达到施工标准提出的强度要求。一般情况下,水泥土在进行具体灌浆的时候,需要将其深度进行有效控制,一般都会控制在50cm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为地基的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能够促使水泥土本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承载力达到一定标准要求[3]。在针对水利土进行具体利用的时候,无论是土壤质量、密度或者是水泥,在其中的掺和量都会对水泥土的质量产生直接或者是间接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搅拌之前,对土壤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为水泥土的使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3.4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对基础设施的作用非常大,不但可以提升水力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可以缩短工期。预应力管桩可分为2种,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这2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细长混凝土筒体预制构件,由圆筒形的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等组成,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承载能力强,因此,具有极强的抗弯性能,并且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起伏层次大的地质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可以穿透坚硬的土层,在较大的锤击力下也不会将基础地基的岩石打碎,因此,在水力水电工程中具备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水体等环境对工程基础体系的损害,由此确保工程能够被持续利用,同时凭借处理措施的落实,更可以避免工程基土环境被改变,由此也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速率,为地方功能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虎建勋,张苗苗.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70-170.

[2]黄燕华,潘敏峰,贾玲玲.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水能经济,2018(7):321-321.

论文作者:杨高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杨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