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中心小学,530804)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为薄弱,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而复杂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活动的相关规定,在数学课堂一定的时间内,对数学教材进行合理运用,对教学方式恰当选择,让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更加的健康和谐,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充分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还有一个概念是有效的教学行为,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充分地激发出来,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二是要依据学生的发展基础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组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基础链接到教材内容上,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轻松;三是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方式应该便于学生理解,教学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明白。
2 深入钻研教材,确保传授知识的有效性
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有效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所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确保教学知识的有效性。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独特的教学形式、巧妙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手段,系统、准确的讲解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2.2 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发展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2.3 直观教学,启迪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在学习时,学生经常感到单调、枯燥。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发学生的认识结构,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要多进行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直观演示,更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3.1 创设有效情境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学生才会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3.2 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孩子的所思、所想是课堂中最真实的资源,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思考。
4 合理布置课后任务
学生最抵触的就是完成课下作业。如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各个学科的作业使他们从小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如一味的为学生布置过量的作业,不仅无法收到好的效果,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学习的心态。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可以在形式上加以创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更能让他们积极完成。例如在完成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自己家中每个月的水电费用,也可在本小区中广泛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在教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要求学生将班级中的期中考试成绩进行汇总,求出平均数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任务更贴近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获得数学应用能力,同时这样的数学作业也是他们所愿意主动完成的。
5 利用问题,以问促思,以问导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造各种高效的、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并乐于解决问题。利用问题,以问促思,以问导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生新旧知识矛盾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进行探索,利用对旧知识理解的适时改造,把新问题呈现给学生,并且在适当时机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行为,不断碰撞,不断产生矛盾,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从而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把书包中的用品教学分类,分类后,根据分类结果,想想提出什么问题。这时有同学认为水杯应该放在对称图形那一类,而有的同学认为水杯应该放在不对称图形那一类。究竟谁分得对呢?于是“动”中产生了分歧,发现了问题,学生在“动”后就提问了,在问题的引领下,争先恐后地动起来了。
总之,要想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应以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为前提:突出主体,扩大时空,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是关键:面向全体,注重反馈,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是保障。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健.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56-57.
[2]张春霞.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13).
[3]孙爱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阅读,2013,2(5):34-36.
[4]何 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2010,2(11):87-89
论文作者:陆志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有效性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