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阅读材料的文本独特性造就阅读教学的闪亮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特性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文本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多次提及“文体”一词,旨在强调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文体意识”对于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更不用说如何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实施方法、促进提高了。本文尝试将文体分析方法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结合实例介绍如何从词汇语法层面和语篇层面挖掘阅读材料的文本独特性,造就阅读教学的闪亮点。
一、文体分析
文体从广义上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某一情景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选择的某种使用语言的方式。文体分析的对象通常是语篇,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是某些词汇。简单地说,文体分析是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文本中突出的语言特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本的内在美。文本分析除关注语言使用的正确性(Correctness)外,更关注语言运用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和语言选择与使用的独特性(Uniqueness)(董兵,2009),即文学文本中传递信息的独特的语言使用(王守元,2000),而后两者正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欠缺甚至被忽视的。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将文本分析融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理解文本到欣赏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中的文本独特性
从理论上说,教师可从阅读材料(即文本)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等多个层面去分析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意义。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高中阶段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篇阅读材料都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文体分析。教师只需挖掘材料中最突出的特色进行某一层面甚至某一点的文本分析(董兵,2009),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下是笔者和笔者的同事尝试从词汇语法层面和语篇层面对两篇阅读材料进行的文本分析。
1.阅读材料一“Learn to Listen”
该篇阅读材料为笔者参加学校课堂教学设计评比的统一指定材料的改编版本。文章从三个层次论述了“倾听”:倾听是一种心态;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艺术。其中重点为“倾听是一种尊重”,通过两个小故事“倾听病人”和“倾听敌人”对其进行具体论述。在第一个小故事“倾听病人”中,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词汇语法层面突出了其独特的文本特征。
文中作者提到经过一次难忘的经历后,学会了倾听病人的“故事”。之后运用了一个漂亮的排比对“故事”加以说明:“Each story is different.Some are detailed;others are vague.Some have a beginning,middie and end.Others wander without a clear conclusion.Some are true;others not.”这一具有很强感染力的排比用得恰到好处,强调了对倾诉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被倾听,而非故事的形式和内容,表明了“倾听”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最后,作者又以一句简明扼要的“Listening is powerful medicine.”作为结束语。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将作者的意图推向高潮。对病人来说,powerful medicine极其重要,而把listening比作powerful medicine,更突出了倾听的重要性。
2.阅读材料二“Good Habits with Money”
该篇阅读材料为笔者的同事参加金华市课堂教学设计评比的统一指定材料的改编版本。文章从当前美国年轻人债务日益严重的事实引入,之后列举了对年轻人在金钱观和金钱使用方面的四点忠告,以及对父母教育的建议。从语篇层面分析,文章结构简单、严谨,叙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衔接过渡自然得体。若能在教学中突出其这一特点,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阅读观和缜密的思维,也有助于增强其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得体性。
三、阅读教学中突显材料的文本独特性
基于对两篇阅读材料最突出的特色进行某一层面的文本分析,笔者和同事尝试将其巧妙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制造课堂闪亮点。具体操作如下:
1.阅读教学课一“Learn to Listen”
(1)闪亮点一
教师给出句子:“Each story is different.What matters to the storyteller is that the story is heard.”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与其意思一致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目标句:“Each story is different.Some are detailed;others are Vague.Some have a beginning,middle and end.Others wander without a clear conclusion.Some are true;others not.Yet all those things do not really matter.What matters to the storyteller is that the story is heard.”教师随即将这两个句子同时呈现在幻灯片上,请学生品味并挑选出较喜欢的一句,并给出理由。
同样在处理另一句子“Listening is powerful medicine.”时,教师也给出了一个比较对象:“Listening is a good way to treat the patients.”
【设计说明】
笔者考虑到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英文修辞不多,即使有,也不一定能完全领会并能恰当使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对比法,让学生自己来品味修辞的妙处:排比可以加强语气,比喻则能使句子更为生动。再者,通过对比,学生也能更好地意识到在表达时若能恰当地使用修辞,能起到增添文采、强化表现力的作用。
(2)闪亮点二
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了排比、比喻两种修辞的作用之后,教师又巧妙地将学生引到两种修辞的仿写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原句“What matters to the storyteller is that the story is heard.”的隐含意,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句子填空:The storyteller wants to be______,to be______,and to be______.如学生可共同完成句子:The storyteller wants to be listened to,to be un derstood,and to be cared about.这一排比句达到了形式美与意义美的统一。
对于比喻的仿写,教师则提升了难度,由多个学生合作完成转为学生个体完成任务。
“Listening is powerful medicine.”是作者对第一个小故事的总结。因此,在完成第二个小故事“Listen to your enemies”的基本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作出总结,“Listening is______.”如学生可总结为:“Listening is a microscope.”“Listening is the best mirror.”这些都不失为绝妙的比喻。
【设计说明】
对于一些常用的较容易模仿的修辞手法,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意识到其在传情达意上的妙处,也可以尝试有指导性地让学生仿写。如此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时使用修辞的意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若直接要求学生仿写,学生势必感到突兀,有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未出现“仿写”二字,而将其转换为释义等其他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对修辞的模仿,颇具成就感。
2.阅读教学课二“Good Habits with Money”
(1)闪亮点一
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篇章的思维特点,将教学任务从宏观到细节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要求学生归纳出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得出Tip 1:A clear outline in paragraphs,即一篇好文章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用段落来体现。第二环节:学生对文中缺失的词汇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通过讨论挑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得出Tip 2:The most suitable words in sentences,即写作时应深思熟虑,挑选最适合的词汇。以此类推,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教学任务,得出一个Tip。Tip 3:Good expressions in writing,即写作中要使用好的句子表达。Tip 4:Topic sentences with details to support,即使用有细节支撑的主题句。Tip 5:Some connecting words,即使用过渡衔接词。
【设计说明】
不同于常规的阅读教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篇章结构、过渡、用词等谋篇手段的讲解上,而弱化了篇章传达的信息理解,这就极大地突显了文本在语篇层面上的独特性。五个Tips,五点写作建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不同的任务逐个归纳或演绎,完成了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也基本建立了议论文的文体结构图式和写作要点。
(2)闪亮点二
在分步讲解完五点写作建议后,教师总结为五个Tips,事实上是good habits on writing a good articie,即写作的好习惯。教师要求学生模仿阅读篇章,写一篇题为“Good Habits with Money”的议论文。
【设计说明】
这一教学环节是整堂课的升华。前面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议论文的文体结构图式,不仅训练了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技能,也为读后的语言输出——结构仿写作好铺垫。这一类型的仿写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从分段到过渡,从主题句到细节补充,再到好词好句的使用,使学生逐渐掌握谋篇布局、斟酌词句的策略与方法。
四、结束语
通过对词汇语法层面和语篇层面的文体分析,学生可以领悟到在表达时应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词句、某些修辞手法,以及合适的篇章结构和衔接过渡,突出其文本特征,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得体性”和“独特性”的具体表现。在阅读课堂中融入这一环节,能让阅读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规则讲解与记忆,而成为学生“悟其美而善其用”的过程(董兵,2009)。当然文体分析远不止这两个层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挖掘阅读文本的某一或某些独特语言特征,精心设计,造就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