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反复发作的PICC穿刺点感染,轻者可导致患者长期局部疼痛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最终导致拔管,故避免该类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护理一直是导管维护者的工作重点。血液病患者穿刺点的反复感染与患者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长时期化疗、或长期带管生存导致免疫力低下,接触外界的PICC管壁更容易有细菌定植有关,对这类患者护理的难度也明显增大。
【关键词】 PICC穿刺感染;护理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临床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00-02
随着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特定人群出现PICC穿刺点反复感染的问题也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难点。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本实践选取PICC穿刺点反复发生感染的患者共48例,其中30例为在院化疗病人,18例为出院带管患者;穿刺点疼痛、红肿范围在直径范围在0.3~1.5cm者29例,伴血痂5例;有脓性分泌物者8例;炎性肉芽增生6例(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及分类
1.2 敷料资料
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为3MTMTegaderm透明敷料中的一类,由美国3M公司生产,又称氯己定,其为广谱抑菌、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是通过冻干过程将氯己定浸渍于亲水性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之中形成。
敷料由透明敷料和凝胶衬垫组成,衬垫内含有2%葡萄糖氯已定。临床常用于体表覆盖和保护静脉穿刺、导管部位的伤口,并可作为次级伤口敷料用于保护以及维持湿润的伤口环境,便于观察且透气,允许湿气水蒸气的交换。贴敷后,氯己定能够在皮肤表面稳定而持续释放,可延续约10日,前3日达最大释放浓度,4~10日后稳定释放,可为皮肤提供360°的防护,并可渗透至皮肤及导管下方,从而能有效减少血管内导管的细菌定植,降低导管及创面的相关感染。
1.3 操作方法
1.3.1护理操作步骤 除去敷料,充分暴露护理区,用75%酒精棉棒避开穿刺点及导管,由内向外作螺旋形密集消毒皮肤,消毒方法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范围直径15cm,连续消毒3遍;后予碘伏棉棒同法消毒3遍包括穿刺点及导管,穿戴无菌手套,充分待干后贴3M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
1.3.2换药时间、频率 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每周更换一次,可保留7~10天,待穿刺点感染消褪后即可更换普通透明敷料。累计使用不得超过30天。
1.3.3特殊创面处理 (1)红肿、疼痛者加强穿刺点的碘伏消毒,可轻轻抬起导管用碘伏棉棒按压导管下方进皮口,防止隧道式感染。(2)穿刺部位血痂者应先清除血痂,再作常规消毒。(3)炎性肉芽增生者,充分消毒后予碘伏棉球按压穿刺点24~48h,待穿刺口有所收缩,再改用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覆盖。(4)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者,应先清理脓性分泌物并用碘伏棉棒从穿刺点四周向穿刺点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溢出并清理干净,作常规消毒后再更换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
2.观察项目与结果
PICC导管相关感染总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局部、隧道以及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创面红肿、分泌物,患者疼痛感,对患者的活动和舒适度产生影响。本文选取红肿、疼痛、伴血痂、炎性肉芽肿以及脓性分泌物为观察项目,并从患者治疗后的活动和舒适度两个方面做总体评价(见表2)。29例穿刺点疼痛、红肿患者在运用洗必泰透明敷料后,疼痛均在24~48h后消失,创面红肿于72h后消退;伴血痂的5例患者穿刺点48h后收敛,未再出现血痂;6例炎性肉芽肿患者72h后穿刺口明显收缩,炎性肉芽肿消失;而8例有分泌物者则伴有分泌物的明显减少,至第5天时,创面清洁,无明显触痛,活动如常,患者感觉舒适。
表2 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在复发性PICC穿刺点感染中的治疗效果
3.讨论
导致PICC穿刺点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较多,血液病患者穿刺点的反复感染与患者本身疾病、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长时期化疗、或长期带管生存,接触外界的PICC管壁更容易有细菌定植有关。PICC穿刺点感染的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带来了困难,轻者导致患者长期局部疼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降低了患者对置管及治疗的依从性;重则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最终导致拔管。要避免穿刺点的反复感染,保持创面的持续无菌状态是护理的目标。
常规护理消毒方法使用的是1%有效碘,由于其理化特性使之缺乏长效杀菌活性,在预防细菌导管定植方面效果弱于2%氯已定;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的主要成分为2%葡萄糖氯己定,为广谱抑菌、杀菌剂,较碘的抗菌效果明显增强;且氯已定浸渍于凝胶衬垫中,相较传统护理材料,它覆盖于穿刺点后,首先能维持伤口湿润的环境,其良好的透气功能,保证了湿气与水蒸气的交换,使得皮肤始终能保持生理状态,增强了皮肤自身的抗菌能力;其次,敷料的制作工艺使氯己定能够在皮肤表面稳定而持续释放,便于在创面形成持久有效的灭菌浓度;第三,更为重要的是,氯己定可渗透至皮肤及导管下方,有效减少血管内导管的细菌定植,降低导管及创面的相关感染;这些较常规护理消毒材料的优点,避免了创面发生持续与反复感染的可能。
当然,其在使用中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低体重患儿在出生2周内不适合使用浸有氯已定的敷料,有高发接触性皮炎的风险;其二,抗感染敷料也并不是更换周期越短越好越频繁越好,频繁的更换不仅浪费医疗成本而且容易造成感染和皮肤损害;至于其他的优缺点、或其对局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进一步总结研究。
论文作者:陈颖颖,张飞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敷料论文; 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创面论文; 分泌物论文; 透明论文; 皮肤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