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谈幼儿汉字的早期识别_幼儿园论文

专家们谈幼儿汉字的早期识别_幼儿园论文

专家谈幼儿早期认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按 幼儿能否认字?回答是肯定的。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是幼儿“认字”,并不要求幼儿会写、会默、会用,与小学的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一些试验研究告诉我们,从幼儿教育的特点出发,让幼儿认一些字,有利于幼儿的早期阅读,因而有利于幼儿的早期开发,有利于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同时教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内容,幼儿感兴趣,易懂易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认字法、看图认字法、游戏认字法等,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学得轻松愉快。这与那种忽视孩子的兴趣和幼儿的认知规律,单一追求识字数量,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强化练习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那种只顾短期效益的做法,大家不要轻信,不能仿效。

幼儿认字对其今后的发展及对幼儿教育改革究竟有何积极的长远的意义?到底如何科学地让幼儿认字?这需要进一步探索,通过实验、调查、研究,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我们认为少数具备实验师资条件的幼儿园,经过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在教科研单位的指导下,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方面的试验,并与小学教育改革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得出跟踪调查后的研究结论,以使我省幼儿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迫切需要及时地经常不断地得到这方面的试验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端正试验的目的。试验切忌一哄而上,更要制止以此吸引家长,招揽生源。目前,对绝大多数幼儿园来说,应端正办园指导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贯彻“规程”精神上,建立正常、稳定的保教工作秩序,专心致志地提高保教质量,以新的教育观、儿童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本期话题”为使广大幼儿家长和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对幼儿认字问题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我们采访了有关专家,就此问题请他们发表了意见,现摘要刊登如下,供参考。

李鸣(苏州教委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我们曾于80年代初和最近两度进行幼儿识字教学实验。最近在苏州市双塔幼儿园进行的实验指导思想是:让幼儿通过听读和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汉字,促进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实验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随机取样,确定实验班级;开家长会;调查了解教育现状;培训教师,掌握科学方法。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即和日常生活结合、和游戏活动结合、和环境结合。同时,做到“三不三重”:不追求识字量,重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讲解字形,不分析课文,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留作业,不用字表考查幼儿,重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实验发现:幼儿对汉字敏感性增强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朗读水平提高较快;幼儿学习兴趣提高了,喜欢看书,求知欲增强。

周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对幼儿园教识字,我不主张简单地赞成和反对。可以提供给孩子前阅读、前书写的经验。但“前”与“系统”有原则的界限。可以培养孩子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活动的着眼点应放在孩子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方面。

曹韫瑜(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我见过小龄幼儿看报。这些孩子的家长反映并未刻意教,孩子接触到,就想去了解。过去识字是禁区,连“计算角”三个字都要换,幼儿园环境布置中不允许汉字出现。现在既有形象化的图,也有部分汉字。一些幼儿园在通过游戏教孩子学汉字。的确有一些孩子由于早识字而语言表达好,问题是,把识字作为一个教育任务提出就不妥,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入学后厌学。

茅于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早期教育不应强调儿童认多少字或看多少书,应该让儿童更多地了解世界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教儿童识字并不困难,甚至一岁半至两岁儿童,我们也有方法教会他识字。低小年龄的幼儿的识字特点是:将字作为图谱或图形来看,加上机械记忆,他就能够学会认字,幼儿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世界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如看图片、听父母讲故事和看卡通电视等等,没有必要只采用阅读这一种方法。过早教幼儿识字,没有必要。随着幼儿的成长,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是可以补偿的,而一旦忽略从幼儿起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行为习惯、责任感等等,待后补偿就加大了难度。识字不宜太早,不要让幼儿因为识字与阅读而关闭了了解客观世界与发展幼儿各种潜能之可能性的一扇扇大门。

卢乐珍(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

从心理学角度讲,与低年龄幼儿识字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主要是记忆力、观察力,与阅读活动相关的才是思维能力。因此,单纯以识字指标来评定幼儿是否聪明是不科学的,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强迫幼儿大量识字尤其是有害的。从我们进行过的早期识字的实验研究来看,在保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结合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教育活动,随机出现一些文字符号,通过文字的游戏和文字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年认识几百个汉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并不是所有识字较多的幼儿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就一定领先,少数思维活跃、智力较好的幼儿的确会保持学习上的优势,但也有一些幼儿的早期识字的优势,到三年级以后就基本消失。而且,还有一些到小学才开始识字的儿童,却由于有浓厚的求知欲望和掌握新知识的自信心,智力发展又较好,反而后来居上。可见,早期识字仅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手段,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它需要与丰富知识、发展智力的其它措施、途径相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早期教育应强调体智德美的平衡发展和综合发展,不仅要发展知识与智力,更要发展体质和体能,发展情感、意志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韩布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汉字阅读心理有其规律。譬如,儿童与成人阅读活动之所以不同,在于儿童与成人在阅读均需调动的“知识库”上存在相当差异。所谓“知识库”是指阅读前的知识贮备,这种已有的知识贮存,对当前阅读目标和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年龄很小的幼儿,其大脑“知识库”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故即使认识几千个汉字,对于真正含义上的理解阅读,他们依旧是困难的,特别是阅读成人图书。从汉字教学角度而言,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让儿童尽快掌握更多的汉字量。已有的汉字集中教学法等等,虽然较为成功,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儿童知识背景比较贫乏,故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特别是需要人生经验与社会知识的文章,依旧存在困难。

黄人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识字是幼儿教育领域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蒙台梭利搞识字,解放前陈鹤琴也搞过识字,解放后教育部提出幼儿园不教识字。1978年开始,我们在南京的两个幼儿园搞了几年幼儿识字研究,试图通过事实来说明幼儿园能不能教识字,幼儿要不要识字。我们的研究坚持以下原则:1.重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执行上级规定的幼儿园各项教育要求和作息制度,避免搞单项研究的局限性;2.识字教学中注意准确性和规范性,教材适合幼儿园教学内容,教法有利于幼儿学得轻松、愉快;3.不规定硬性的识字指标,不做额外的辅导,防止加重幼儿负担。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识字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如果方法适当,可以起到类似于游戏的某种教育作用,但追求识字的效果是不适当的。不能专门地、大量地进行识字教学。识字充其量只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我坚信这三点:1.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是我们在学习研究中把它分成各个领域,人为地加强某一方面是违背规律的;2.幼儿发展是有规律的,外加的、突击的强化训练可能奏效,但不能持久,且对儿童有害无益;3.幼儿是有差异的,不仅有先天的差异,而且有后天的差异。在幼儿园班级中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同一目标、同一内容的识字教学,既不科学,也不可信。

标签:;  ;  ;  ;  

专家们谈幼儿汉字的早期识别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