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档案学论文,曾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现代中国著名的档案思想家、档案学家。他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一个长时期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具体领导了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建设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档案学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和马克思主义档案学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开拓性的贡献。曾三同志留给我们的档案事业业绩和档案学思想,是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将永远地载入我国档案工作和档案学史册,为当代的档案工作者所继承,并遗惠后代档案工作者。
一、曾三档案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恩格斯曾经指出:18世纪的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都“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列宁也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说明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活动的,他的一切必然要受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他的思想和活动必然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曾三同志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以及他的档案学思想,同样也受着他所处的时代的制约和影响,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因此,研究曾三同志领导档案事业的实践活动和曾三档案学思想,就必须研究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曾三同志在他65年的革命生涯中,前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是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来观察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是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是从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者的角度出发,用国家观点来领导国家规模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建设的,是把直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的。曾三档案学思想就是在这个广阔的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产生、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正因为这样,他始终把档案和档案工作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地研究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档案工作中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把革命和建设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价值的档案,把历史上形成的一切档案收集、管理起来;另一方面,适应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组织建设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服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曾三同志在他长期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中,所遵循的革命准则,所形成的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最基本的思想、观点。
曾三同志在他革命的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同志的身边工作的,后期又在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下工作,直接聆听过这些党的领袖人物的教导。在他领导档案工作时期,又先后在杨尚昆、习仲勋、齐燕铭、姚依林、万里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并受到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郭沫若等同志的关怀,得到贺龙、李富春、聂荣臻、李先念、薄一波等同志的支持。同时,他还继承了我们党重视文书工作、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研究了列宁关于集中统一改革档案工作的法令。所有这些都对曾三同志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曾三同志是党中央、国务院派往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档案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他一方面,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的指示;另一方面,又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自己对档案工作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并被采纳,从而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档案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曾三同志在一个时期内还负责领导过党中央办公厅的文书处理的工作,指导过党的系统的文书处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书、文书处理工作的思想、观点,从而形成了他的文书学思想。曾三档案学思想与曾三文书学思想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曾三同志在领导全国档案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党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的领导工作,极为重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机关青年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50年代以至60年代前期,他曾以曾习三的笔名,为《中国青年》杂志和《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撰写过一批关于机关青年工作人员的思想、学习、工作方面的文章,并把他从事机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用来大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
曾三同志还在60年代、80年代,分别担任过全国地方志小组组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组织领导了全国地方志的编修工作。他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和方志学遗产,从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研究提出了关于新修地方志的性质、目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以及有关解决编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一系列思想、观点,从而形成了他的方志学思想。曾三档案学思想与曾三方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曾三同志是全国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人,又是从宏观到微观方面研究档案专业问题的档案专家。他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许多思想观点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
曾三档案学思想,是曾三同志在领导全国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解决全国档案工作中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在总结广大档案工作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直接对全国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地指导作用。这充分地反映了曾三档案学思想直接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直接指导实践的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
二、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实践基础和形成过程。
曾三档案学思想是和曾三同志长期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经历了产生、形成、发展的历程。因此,要研究曾三档案学思想,就必须同时研究他长期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
曾三同志从事档案工作,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是从他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他担任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时开始的。特别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我党从延安战略撤退的日子里,他根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的指示,在贺龙等同志的帮助下,带领一批工作人员,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艰巨而又艰苦的档案的安全集中、疏散和转移工作,并对档案进行了分类、整理、编目、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并在这一基础上,初步产生了他的档案学思想。1947年6月,他在山西兴县所作的清理档案的总结中就提出了,建立档案工作必须首先认真建立归档制度,加强档案收集工作的思想;收集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的思想;党的档案工作要为党中央制定政策、检查工作、总结经验、编辑党史等工作服务的思想;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与对档案的研究工作结合起来的思想;要培养档案干部,提高其业务水平、研究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思想;要把材料科(实际上是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档案科)变为中央材料库(实际上是党中央档案馆)的思想等。这些思想、观点的提出,就是曾三档案学思想产生的开始,并对曾三同志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领导全国档案工作,对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初期,曾三同志重点考虑党的机关档案工作的建立问题,集中力量抓党中央机关和党的系统档案工作的建立,以及党、政、军系统档案工作的分别集中统一管理。从1950~1954年,曾三同志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主要就是抓党的机关档案室的建立、文书立卷归档制度的建立、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的统一、档案干部的培养训练,并且提出了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档案专修科的建议;抓档案业务知识的传播、工作经验的交流和档案工作的宣传,并于1951年创办了档案工作刊物。正是在曾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并经过他的大力宣传、努力争取,从而引起了更多的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推动了党的档案工作的建立、档案干部队伍的开始形成。1953年以后,曾三同志提出了召开党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建议,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等文件,并在1954年12月党中央办公厅召开的党的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做了《关于目前党的档案工作的一般情况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党中央于1959年1月17日批准了这个《条例》。上述曾三同志的《报告》等,集中全面地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关于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基本思想和观点。这是曾三档案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开始,曾三档案学思想也在酝酿着一次新的发展。这就是从1953年以后,曾三同志建议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并建立全国档案工作,在国务院设立国家档案局。1954年,国家档案局成立,曾三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局长,他立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目前档案工作情况和今后安排的报告》关得到批转。与此同时,他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代国务院主持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由国务院于1956年4月16日发布。曾三档案学思想在这个时期新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他提出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观点和建立国家档案工作的观点,提出了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提出了国家档案工作合理布局的意见。同时,适应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适应着党的向科学进军和加强知识分子工作的部署,他提出了建立中央、地方级档案馆的设想,开始筹建中央档案馆,并接管和成立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这个时期,他还提出了建立文书立卷归档工作是建立档案室工作的前提的观点、机关档案室工作是国家档案工作的基础的观点、国家档案馆工作是国家档案工作的中心的观点、按照全宗原则保持一个单位档案完整的观点、国家档案馆工作是国家文化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开展档案的整理和利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观点。
适应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是从1956年以后,曾三同志又在考虑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档案工作(以后称科学技术档案工作)问题。在195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工业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技术档案工作的建立方面。为此,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撰写文章,主持起草了《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并于1959年12月召开了专门研究技术档案工作的大连现场会议,作了《积极做好技术档案工作,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报告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技术档案和技术档案工作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为我国技术档案工作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曾三档案学思想是随着全国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在不断地总结档案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发展的。1959年6月,他在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议上,就档案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档案工作的方针、档案工作的群众路线、档案工作的范围、档案的保密、档案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和作风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纠正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档案工作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9年10月,经过4年筹建的中央档案馆正式开馆,曾三同志被党中央任命为第一任馆长。他提出了中央档案馆的性质和任务,组织领导了中央档案馆的政治、思想、组织、业务建设,为党中央决策服务,为党史、军史研究服务。在此前后,曾三同志还主持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接管和成立工作,以及东北档案馆的成立工作。曾三档案学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又一个重要发展,就是随着中央、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的迅速建立,把档案馆建设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建设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档案馆的性质、方向和任务。1960年以后,曾三同志根据党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全面地总结几年来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了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并先后就进一步加强各级国家档案馆工作、技术档案工作、工业企业档案工作、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档案工作、城市基本建设档案工作、档案战备工作等,主持起草了向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报告并得到批转。曾三同志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如关于按照档案工作的矛盾、性质、客观规律进行档案工作的观点;关于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管理档案的观点;关于正确地处理档案的收集工作和利用工作这一对基本矛盾的观点;关于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要研究档案内容,汇编档案史料,参加历史研究,参加地方志编修的观点;关于技术档案工作与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关系极为密切,要直接为生产、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的观点;关于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我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的观点等。曾三档案学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充实和提高,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的初步建立,曾三档案学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曾三同志遭到了残酷的诬陷、打击、斗争和迫害。他长期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和他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观点、理论,遭到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从而给全国档案工作造成了一场大浩劫、大破坏,给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于1979年5月,为曾三同志和全国档案工作中的错案平反,推翻了强加给曾三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恢复了曾三同志的党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档案馆馆长职务。曾三同志积极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恢复国家档案局,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了的全国档案事业。他集中精力在全国档案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批判林彪、“四人帮”一伙破坏档案工作的罪行,提出了关于在档案工作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端正思想路线,彻底拨乱反正,澄清思想、理论、路线是非的观点;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档案工作中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观点;关于坚持按照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的观点;关于坚持档案工作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尽快实行档案工作着重点转移的观点。之后,他又多次在各种全国性的档案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既坚持了他多年来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基本思想、观点,又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档案事业的新思想、新观点,从而使曾三档案学思想实现了一次重要的新飞跃。与此同时,曾三同志研究提出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机关文书档案的处理意见并得到党中央批转,提出并起草了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历史档案的意见,还在一段时间内主持过《档案法》最初稿的研究修改工作,又一次提出了在和平建设条件下如何防止突然事变对档案的破坏问题的建议,提出了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档案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档案工作改革开放步伐的意见等。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期,是曾三档案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曾三档案学思想理论体系至此形成。
三、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曾三档案学思想?曾三档案学思想,就是曾三同志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实践活动中,在总结档案事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关管理和利用国家全部档案,建设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和档案科学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即档案学观点和档案学方法。
曾三档案学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完整的,是指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系统的,是指它有条理、有顺序地提出了有关建设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科学的,是指它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符合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体系,是指它是关于社会主义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思想、观点的理论整体。
曾三档案学思想是丰富的,是多方面的,这里只是概括地论述其基本内容。
1.档案哲学观。就是曾三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哲学观点。曾三同志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性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论述了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档案工作的客观发展规律,并提出了不同时期档案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揭示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共同本质,又阐述了不同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殊性质,提出要分门别类地建立党政文书档案工作、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城市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等各种不同种类的档案工作;提出了要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并要把档案工作和档案科学研究建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观点;阐明并提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档案工作外部、内部的一系列矛盾(关系),如政治与档案业务的关系、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系、档案工作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机关档案工作与机关业务工作的关系、档案馆事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档案与文书的关系、档案工作与文书处理工作的关系、文书立卷归档工作与档案室工作的关系、档案室与档案馆的关系、收集档案与利用档案的关系、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与服务工作的关系、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当前利用与长远利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分专业负责的关系等。几十年来,曾三同志始终坚持上述档案哲学观点,来领导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档案哲学观点是曾三档案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2.档案社会观。就是曾三同志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践活动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发展历史的关系的观点。曾三同志认为,档案和档案工作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记录和反映,同时又是为社会的这些活动服务的。因此,就必须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联系中认识和发展档案事业。同时,他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必须以无产阶级政治统帅档案业务,在档案工作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档案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还提出,档案和档案工作与历史、文化、精神文明有着特殊的关系。档案本身就是历史记录、文化财富,因而应该把档案和档案工作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和条件,作为文化事业以至整个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建设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曾三同志还提出,档案和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工作,应该大力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下发展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服务,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曾三同志的档案社会观,是他的社会政治观、历史观、文化观在他的档案学思想中的具体反映。
3.档案价值观。就是曾三同志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档案价值观是曾三档案观的核心。曾三同志认为,要重视并建立档案工作,必须首先解决对档案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问题。只有认识了档案的重要性,才能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支持并做好档案工作。因此,他反复地阐述他对档案的认识,提出他对档案的产生、形成过程、本质、重要作用(价值)的认识。他提出档案是机关(包括工矿企业等)在工作和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过一定的立卷归档制度而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书材料、技术文件、图纸、影片、照片、录音带等;档案是由文书(包括各种技术文件等)转化而来的。他提出档案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记录和反映”,是“历史的凭证”和“证据”,是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们的“劳动智慧的结晶”。他认为“档案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具有“决策依据、工作查考、经验总结、科学研究、历史研究、历史凭证、技术交流”的重要作用。档案是生产斗争、政治斗争、思想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的依据和条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向全国人民进行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曾三同志提出,档案不仅对今天有用,而且对明天有用,对后代有用。
在研究并提出档案有重要作用(价值)的基础上,曾三同志认为,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就必须做好档案工作。而要做好档案工作,又必须对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重要性,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和论述。他认为档案工作就是围绕档案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研究、编纂、提供利用的工作,或称业务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提供档案为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目的。而这些工作又都是由档案室和档案馆进行的。因此,档案工作又可以分为档案室工作和档案馆工作。他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是一项条件性的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带有机密性的工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他认为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专门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重要条件,是经济建设、政治斗争、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历史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条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4.国家档案观。就是曾三同志关于国家全部档案的观点和建设发展国家档案事业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全部档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都是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形成的,是生产斗争、政治斗争和科学研究的历史记录,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为了管理、利用这些档案,就必须建设和发展国家档案事业。为此,他提出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利用。国家档案工作的任务是,要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建立国家档案制度,科学地管理这些档案,以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为了推动全国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他提出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加强档案行政管理工作,集中统一地、分级分专业地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5.档案科学观。就是曾三同志关于档案工作是一门科学,以及如何开展档案科学研究的观点。曾三同志认为,档案学是一门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的独立的科学,又是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学问,也就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矛盾、性质和客观规律,以及按照这些客观规律管理档案的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档案学包括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两个部分,既研究档案的理论问题,又研究档案的技术问题。他提出档案学研究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还要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革命领袖人物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论述,继承这一份遗产。他提出档案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档案理论应该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产生,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档案学研究只有同档案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实践服务。他认为我国档案工作有悠久的历史,要研究发展我国档案学,还必须深入挖掘研究、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上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优秀遗产,“古为今用”;还必须研究吸取外国档案工作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此外,还必须吸取其他有关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曾三同志提出,为了繁荣档案学术研究,必须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民主,活跃学术空气,以鼓励和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从事档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为发展档案事业服务。
6.档案人才观。就是曾三同志关于重视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档案专业人才的观点,其中包括档案人员道德观和档案教育观。曾三同志提出,为了做好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为了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大力加强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档案干部队伍。他提出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档案专业素质,成为又红又专的档案专门家。为此,他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档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热爱档案工作,安心档案工作,献身档案工作,做好档案工作,下决心干一辈子档案工作,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档案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档案干部队伍,他强调要大力加强档案专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档案专业人才,并结合教学开展档案学术研究。
7.档案服务观。就是曾三同志关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适应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开放档案馆的历史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观点。曾三同志认为,档案是有用的,人们在工作中也是要利用档案的,如果档案工作只是“一把锁”,不能提供利用,那档案工作就连一天也存在不下去。因此,他始终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牢固而又明确的服务思想,积极提供档案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仅为当前的工作服务,而且为党和国家的长远需要服务。机关档案室工作要为本单位的领导工作和业务工作服务。企业、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等档案工作,要为本单位的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服务。国家档案馆要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各方面工作服务,为历史研究和编修地方志服务,为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服务,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他的档案利用观、开放观、效益观。
与此同时,曾三同志提出,还应当对档案服务工作作广义的、全面的理解,既要看到“服务”主要是提供档案为党和国家当前的各项工作服务,还要看到把档案科学地、安全地、长远地保存下去,留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为将来的利用做好准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服务。实际上这也就是档案工作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就是曾三档案学思想在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中国档案思想史、中国档案学史上的地位。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先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根据这一观点,研究曾三档案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就是要研究曾三同志比在他之前的一切论述过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人们,系统地提供了哪些带有创见性的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
前述曾三档案学思想体系的7个方面的观点,就是曾三同志系统地提出的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也是他在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科学发展历史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中间既有继承,更重要的是有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党的马克思主义档案理论的指导下,领导了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地建立了以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国家档案馆网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领导和推动了我国档案科学的创建和发展,他为此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曾三同志不仅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而且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档案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档案学家,是我国档案思想史上著名的档案思想家,是我国档案学史上著名的档案学家。正因为如此,曾三同志不仅在我国档案工作发展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档案哲学思想、档案社会政治思想、档案道德观念等在我国档案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档案学术思想在我国档案学史上,特别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档案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要研究曾三档案学思想在中国档案思想史、中国档案学史上的地位,就涉及到什么是中国档案思想史,什么是中国档案学史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两个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不同研究对象和侧重点的学科。档案思想,包括档案哲学思想、档案社会政治思想、档案学术思想等。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各有其特殊的内涵,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研究。档案思想史是着重研究档案哲学思想、档案社会政治思想、档案法律思想、档案道德观念等档案思想的;档案学史是着重研究档案学术思想的。为什么要有档案思想史呢?这是因为,首先,档案和档案工作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践活动,制约影响着档案和档案工作,而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制约影响着人们的档案思想,即制约影响着档案意识形态。其次,档案和档案工作既与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的政党、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又与一切管理、研究和利用档案的人有直接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上述几个方面的人们,从不同侧面、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视角,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思想观点。再次,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践活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人们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即档案意识形态,其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档案学术思想以外,还有档案哲学思想、档案社会政治思想、档案法律思想、档案道德观念、档案经济思想、档案文化思想、档案科学思想、档案教育思想、档案宣传思想、档案新闻出版思想、档案文学艺术思想等。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创建中国档案思想史,作为档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思想)对人们的档案思想、即档案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档案意识形态的决定性影响。此外,1990年国家档案局在编制《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八五”计划》时,就提出了要编写《中国档案学史》、《中国档案史》的任务。《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国档案学史》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档案这门科学发展的历史,包括研究档案学术研究工作发展的历史;评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档案学术著作和论文及其作者的学术思想、观点和学术方法、学术贡献;研究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和评论著述等。《中国档案史》主要是研究档案这一客观事物的演变历史以及由此引起的档案管理技术、方法的演变历史。
曾三档案学思想,是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中国档案思想史、中国档案学史,要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曾三档案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哲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曾三同志虽然逝世六周年了,但是,他领导档案工作的业绩亦然存在于已经基本建成的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之中,曾三档案学思想也并没有因为曾三同志的故去而成为过去,而是仍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曾三档案学思想,不仅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而且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又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新情况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曾三档案学思想反映了档案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基本矛盾、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继承曾三档案学思想。但是,档案事业又是在不断发展的,档案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曾三档案学思想并没有穷尽真理,因此,我们又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
继承曾三档案学思想,就是要继承曾三档案学观点和档案学方法两个方面。所谓档案学观点,已如前述。所谓档案学方法,就是研究档案学的方法。如理论思维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形式逻辑的方法;首先研究档案的方法;“古今中外”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就是要在继承曾三档案学观点和档案学方法的基础上,在档案工作的新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发展档案事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档案学研究不能只是重复过去那些已有的结论,而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恩格斯说:“科学正是要研究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可见,要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就是要在总结档案工作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曾三档案学思想所没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或对他的档案学思想作出新的解释和发挥。所谓新的理论,就是不仅要能说明原有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还要能说明原有的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还要能预言尚未注意到或将要发生的新现象。要看是否符合这三点。这一标准已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继承和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就需要了解、研究曾三同志领导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曾三档案学思想。鲁迅曾经说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因此,要研究曾三档案学思想,就需要阅读、研究《曾三档案工作文集》,以及曾三同志起草的或主持起草的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和文件。这不论对于从整体上研究曾三档案学思想,或是分门别类地研究曾三档案学思想,都是十分有益的。
继承和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就要和中国档案思想史、中国档案学史、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中国档案事业管理学等的研究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把它作为这些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档案工作者在上述某些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有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起步,有的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特别是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思想史、中国档案学史的研究工作还未真正起步,档案学术批评(评论)还没有深入地开展起来。为了促进我国档案学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继续提高一些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还要开辟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创建档案思想史、档案学史、档案史、档案文化史等新的档案学分支学科,以填补尚处在处女地阶段的一些学科的空白,进一步充实完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我国档案科学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档案科学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并为国际档案界的学术研究做出我们中国档案工作者特有的贡献。
标签:档案学论文; 中央档案馆论文; 关系处理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