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教学作用_高中化学论文

“阅读”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教学作用_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阅读”的教学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书论文,功能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新增设的小栏目——“阅读”足见编写者的匠心。教学中应充分了解编写者的意图,明确其教学功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新教科书第一、二册(试验修订本)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和使用策略作简要的分析。

一、“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

1.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主要是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化学史料、联系实际的知识或深化与拓展,阐述一些化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使教科书内容得以铺垫和延伸,突破了教科书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开放性,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以“阅读”这样具有弹性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例如,“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阅读内容的取材,不仅诠释了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意义,同时,也指明了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方向。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材料选编的内容大多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很强,文字简炼生动,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信息,通过自我思维、对比、联想提出问题,并与原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体会到自学的成就和乐趣。例如,“化学模拟生物固氮”介绍了开辟生物功能和原理用于化学工业生产的研究领域的深远意义。

3.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素材

原子结构模型学说,从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到“电子云”经历了一百多年,说明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的发展。著名有机化合物苯,从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制得并命名,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到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闭合链结构,整整经历了四十年!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科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都体现了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些生动的化学史料,无不印证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推崇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认识了科学成果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还了解了化学家献身事业的工作经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4.接近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阅读材料大量介绍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应用意识。例如,“材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中,介绍一种红色荧光体(铕、硫、氧、钇的化合物)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我国传世艺术珍品,搪瓷工艺品景泰蓝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作的隐形眼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汽油的辛烷值”增加了关于燃料方面的知识。

二、“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1.加强阅读指导

新教科书中大部分阅读材料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但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材料的意图、功能,以及学生的状况适时地指导,如布置阅读作业,提出阅读思考,给山阅读提纲,组织阅读讨论,解答阅读疑问,以使学生的阅读处于主动的、积极的、发展的状态。

2.重视阅读反馈

阅读反馈是提高学生阅读成效的必要措施。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提问、竞答或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还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此外,根据阅读材料编撰一些难度适宜,并具有生活、社会、科技气息的试题(特别是信息给予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阅读与课堂教学设计的融合

如何将部分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例如,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的新授课教学设计中,采用让学生阅读“资料”和“测定溶液pH的实际意义”作为新课导入,学生从一些食物的近似pH,以及人体几种体液和代谢产物的正常pH,发现pH竟与饮食和人体健康关系甚为密切!于是,求知欲望高涨,学习新课水到渠成。

4.从“阅读”中寻找合适切入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主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对于高中生来说,应以课题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材料正是在丰富的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度桥梁,教师要善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标签:;  ;  

“阅读”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教学作用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