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今年涨幅有所回落 明年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掉以轻心论文,涨幅论文,物价论文,明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贯彻一系列调控措施,完善和落实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出台新的调价项目,强化政府调控价格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基本得到抑制,基本做到了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全年平均15%以下的水平。
1996年物价的形势
分析明年的物价形势,有一些有利因素:如政府已积累了一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控物价的经验,调控手段也比以往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投资规模和货币发行都得到了较好控制,经济总量平衡关系将得到改善;特别是今年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油料、棉花、糖料产量有所增加,城乡市场肉禽蛋菜等副食品供应能力提高;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政府调节国内市场供求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等。
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很多。与明年要达到的物价控制目标相比,物价形势还是严峻的。
1.从宏观环境看。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还不十分稳固。目前投资需求和货币发行虽然得到较好控制,但投资在建规模仍然过大,消化前几年积累下来过多的货币还需要一个过程,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也还缺乏有效的办法,加之明年正值“九五”第一年,各方面上新项目的热情很高,物价再度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2.从主要商品供求看。“农字号”商品是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明年仍然存在。今年农业产量虽然增加,但人口也在增加,且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使得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状况不稳定,预计价格仍会有所上涨。粮食、棉花以及化肥等重要商品的国内供应,明年仍需靠增加进口来平衡,目前国际市场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势必推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
3.从主要商品生产成本看。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了30%,化肥涨得更多,这必然影响到明年新粮的销售价格。粮价上涨,“一价带百价”,半数左右的商品价格将呈现上涨势头。而工业消费品中,服装、纺织品、日用品等十几类商品的价格也将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书报杂志类受今年纸张价格上涨的影响,明年涨幅不低于40%;服装和纺织品受棉花涨价的成本推动,价格也将有所上涨。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涨幅的高低取决于整个市场供求环境的影响。
4.从政府调控能力看。今年,各级政府为稳定物价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包括动用国家储备。明年若再动用财力,不少地方感到力不从心。此外,由于从1994年8月末以来严格控制出台调价项目, 各方面积沉下不少价格矛盾,明年也将给予适当疏导,使新涨价因素由于结构性调价和自发涨价的影响大于今年。
综上因素,预计明年全年物价涨幅不低于8%。
然而,明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为了实现“软着陆”,使“九五”期间做到物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长率有一个良好开端;为了创造条件尽快取消保值储蓄和国库券的补贴利率,减轻财政负担和银行的压力;为了切实保障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稳定,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明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要比今年明显地回落。
因此,明年实现物价控制目标的难度较大,稳定物价的工作仍很艰巨。
1996年物价工作的主要任务
控制价格涨幅与适当疏导价格,是明年物价工作的主要矛盾。既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控制价格涨幅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又要择机结束“冻结、半冻结”政府定价的局面,适当疏导一些比较突出的价格矛盾。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在把物价控制在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适当疏导价格矛盾,把价格改革的重点继续放在价格调控体系的建设上。
因此,1996年的物价工作要把握这样的指导思想:继续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这个中心,以建立健全价格调控体系为重点,深化价格改革,在确保实现物价控制目标的前提下,适度疏导比较突出的价格矛盾,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为“九五”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开端。
——把控制物价上涨仍作为全年物价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力争将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10%左右,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的宏观调控目标。
——物价系统上下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加快建立价格法律体系,进一步强化价格调控的法律手段,促进价格调控体系的建设。
——在确保实现物价控制目标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基础产业产品价格,促进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
——把适当调整价格结构与大力整顿价格秩序结合起来,坚决取消基础产业的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用户的不合理负担。
具体地,有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坚持和完善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
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是对价格总水平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制度保证,明年要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完善,促使这项制度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将继续逐月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5个大中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督促地方政府重视物价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下属地、市、州、县也可采取这种方式,逐级督促、层层落实。对物价控制目标,各地除实施必要的行政手段外,要注意多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去调控市场价格,规范价格秩序。
(二)初步建立价格法律体系
价格法律体系是建立新的价格调控体系的法律依据,是明年以及今后几年物价工作的一个重点。国家计委已初步拟写出价格法律体系的框架设想和“九五”立法计划,准备修改印发。各地要按照这个体系和工作计划,组织各方面力量,有分工、有步骤、按时保质地完成所承担的立法项目。力争明年《价格法》由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价格监督检查条例》、《行政性收费管理条例》、《价格调节基金条例》、《农产品价格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颁布或转发。
(三)推广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明年要把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的工作推进一步,使各级政府领导认同价格调节基金对稳定物价的重要作用,解决基金的设立和来源问题。价格调节基金是政府调控物价的经济手段,物价部门作为政府管理物价的职能部门,应该参与对基金的管理,承担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及使用方案的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总结经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建议政府报请人大制定价格调节基金法规,使基金的来源渠道法制化、使用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国家计委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尽快制订颁布《价格调节基金条例》,促进这项制度的建设,增加政府对价格调控的能力。
(四)完善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市场价格动态的监测分析
明年全国物价系统要抓好四个“网络”的建议:完善大中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监测网络;建立大中城市重要生产资料成交价格监测网络;建立部分重要商品主产区价格监测点;完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形成统一、协调的价格监测网络。各地物价部门在监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提高价格形势分析的质量和预测能力,逐步掌握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中、从重要商品供求的变化中判断市场物价走势的本领,为价格的调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科学建议。
(五)适当疏导价格矛盾,精心组织调价项目出台
明年国家和地方将出台一些调价项目。各地物价部门要认真做好地方调价项目的设计和出台安排。如果出现调价项目与控制目标的矛盾,宁可减少项目、降低幅度、推迟出台时间。要严格按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周密组织好国家统一调价措施的落实。各地要注意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控制搭车涨价。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对策,把工作做到前面,把调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六)加强价格管理,特别是农村物价的管理
要继续完善、落实提价申报和备案制度,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稳定“菜蓝子”价格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研究制定三资企业药品价格的管理措施,减少其价格过高对国内药品市场价格的牵动。研究制定卷烟价格,棉纱(布)价格、进口轿车价格的管理办法,力争颁布电力价格、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运价等管理办法,逐步使政府定价制度化、规范化。地县物价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市场管理上,努力恢复和建立县、乡、村三级物价监督管理网络,扩大物价工作覆盖面。明年农村物价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好基本生活必需价格、农资农电农灌价格和农村中小学校“乱收费”等突出问题。
(七)整顿市场价格秩序,有效制止乱涨价、乱收费
改革化肥价格管理体制,规范化肥价格秩序,减轻农民购买化肥的实际负担。严格电价调整的审批权限,加强地方集资、合资办电价格的管理,整顿电价特别是农村电价过高过乱的现象。注意加强煤、电价格,盐、碱价格和重要农产品毗邻省份之间价格矛盾的协调和指导。
继续抓好治理“乱收费”的工作,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要进行专项治理;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医疗价格和医疗收费办法的改革;国家计委起草的《义务教育费管理暂行办法》和《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各地应相应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整顿教育收费,促使各类学校收费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重要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指导、协调制度;整顿旅游市场价格秩序。
抓紧健全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各项调控制度,保持地价水平的稳定;加强对商品房价格的管理,建立公有住房出售价格管理制度。
(八)继续加大价格监督检查的力度
明年要加大价格的执法力度,大张旗鼓地开展市场价格检查,全面推行明码标价,大力查处牟取暴利、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继续组织以化肥价格为重点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检查;组织进行全国口岸收费检查,开展全国电力行业价格检查;恢复、建立群众价格监督管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