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现状如何?北京、大连、深圳、温州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职工调查分析_中国温州论文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状况究竟怎样?——北京、大连、深圳、温州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状况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职工论文,状况论文,温州论文,大连论文,深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调查概要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情况是好是坏?职工状况究竟怎样?如何看待国有大中型企业?近一年来,尽管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经济效益却显得不如人意。利润下降、亏损增加,百万职工下岗,在这个大背景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情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发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琢的指导下,主持了《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职工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的课题。 调查时间:1995年5月至12月。调查对象:北京A企业,行业:石油化学工业,职工人数:46268人(1995年)。大连B企业,行业:石油化学工业,职工人数:15000人(1995年)。深圳C企业,行业:电子、机械、音响器材制造业,职工人数659人。深圳D企业, 行业:电子制造业, 职工人数:2000人。深圳E企业,行业:土木、建筑业,职工人数:2500人。 温州F企业,行业:发电业,职工人数:1026人。温州G企业,行业:灯具制造业,职工人数:4000人。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数据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1236份,回收率为83.3%。访谈80人。

职工基本状况

一、职工日常经济生活状况

(一)职工的经济收入。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北京、大连、深圳、温州4地7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职工的经济收入呈以下特点:

1.职工月收入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月收入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199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办法,所谓职工收入是指“工资加上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它收入”。调查结果表明,职工平均月收入(按人民币计算)为773元。月收入300元以下者占1.2%;301~600元者占18.5%;601~800元者占43.7%;801~1000元者占30.1%;1001元以上者占6.4%。

据统计,1994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全部收入为3855元,〔1〕月平均收入为321.25元。 被调查企业职工的平均月收入是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的2.4倍。 同时也高于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4年底全国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年收入2332.34元,平均月收入194.36元,〔2 〕被调查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是全国国有企业职工月收入的3倍。

分析被调查企业职工经济收入相对比较高的原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具有一定的产业的优势。石油化工、发电业属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类能源、动力产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和中心环节。因此,企业的产业优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经济效益好,职工的经济收入自然受益。二是企业自身素质高,充分发挥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实力强的优势。

2.职工月收入受年龄因素影响,年龄越大,收入相对越高。(见表1)

表1

这一特点是由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所形成的。国有企业在“按劳分配”总的分配原则指导下,实行“工龄结构工资”模式,这基本上延续了计划体制下工资制度,对于在企业工作年限长,相对贡献大的职工给予“工龄工资”补偿。另外,年龄偏大的职工多于熟练工种和技术工种,这些工种工资相对较高。

3.职工月收入受就业身份影响,管理层的收入高于生产工人。(见表2)

表2

4.职工收入受文化水平影响,文化水平越高,收入越高。 (见表3)

表3

(二)职工生活消费状况。

1.职工家庭耐用消费品走向现代化。早在80年代,家庭耐用消费品现代化是以拥有12寸彩色电视机、冰箱、普通洗衣机为主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至今日,家庭耐用消费品现代化的标志为拥有18寸以上的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空调、电话、家用电脑、组合音响、大容量电冰箱、电传机、BP机、便携式电话、摩托车等。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企业职工中,表现出职工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正与社会现代化同步。93.1 %的职工家庭拥有电冰箱,83.7%的人家有洗衣机,44.6%的人家有录像机,37.3%的人家有电话,14.9%的人家有BP机,12.6%的人家有空调,8.7 %的人家有摩托车,2.3%的人家有电脑,1.1%的人家有便携式电话,0.9 %的人家有电传机。

2.职工的消费为生活必要型消费。职工日常生活消费排列顺序如下:①伙食费;②孩子的学费和其它费;③医疗费;④老人的赡养费;⑤爱好、旅游、下饭馆;⑥房租费;⑦职工本人及配偶的学习费用。

(三)职工对经济状况的自我评价。

1.据统计,60.3%的职工感觉自己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对此收入状况不满意者占54.4%,同全国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较,这一评价偏低。

2.调查结果表明,63.7%的职工认为自家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51.8%的职工认为自1992年以来,自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总得来说是“逐渐变好的”。

3.从统计调查结果看,51.7%的职工认为一些个体私营老板的收入高于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这是不公平的。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以来,国有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职工自身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比较低,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的各种“超前消费”的舆论误导及与个体私营老板相比收入悬殊过大,产生的心理失衡。

二、职工思想状况

(一)职工的改革意识。1.职工普遍关心改革,希望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据统计,86.2%的职工表示关心近期企业改革方案的实施。64.1%的职工认为企业改革的步伐太慢,希望加速推进改革进程。86.2%的职工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2.职工对当前改革措施缺乏深入了解,需要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实际调查结果表明,51.5%的人不了解本企业近期的具体改革方案,38.4%的人了解一些,10.0%的人基本了解。这说明,企业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改革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二)职工的法律意识。职工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在职工中普及教育面较为广泛。据统计,63.1%的人了解《企业法》,66.1%的人了解《工会法》。调查结果表明,职工了解度最高、最关心的、与自身利益关系最密切的是《劳动法》。88.6%的人基本了解《劳动法》,80.1%的人关心《劳动法》在本企业的实施情况,48.9%的人对《劳动法》在本企业的实施情况表示满意。这说明,企业对职工的法律教育有实效,职工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尤其重视学习运用《劳动法》来保护自身利益。

(三)职工的劳模意识。据调查统计,职工对于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看法有以下特点:

1.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在职工中占主导地位。据统计,73.3%的职工认为当劳模、先进是光荣的,22.8%的人认为无所谓,3.9 %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持有“当劳模、先进光荣”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文化水平高、年龄偏大、管理部门的职工层面。大多数职工以当劳模、先进为荣说明,正面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在职工中仍占主导地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评选的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有其各自特点和尺度,劳模、先进的时代风范有所不同,但从1949年至今,我国实行评选“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始终把握一条最基本的评选标准,这就是: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者,授予劳动模范或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以此奖励对社会贡献大的优秀职工。在广大职工中倡导以“贡献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创造于社会为荣”的社会价值观。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如何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成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从调查中,我们欣慰地看到,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在职工中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2.职工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一方面,大多数职工认同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统计结果反映47.4%的人表示不关心劳模、先进的评选活动,10.5%的人没有当劳模、先进的欲望,31.4%的人说不清楚。分析这些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劳模、先进的价值定位高,实现这一目标和愿望难度大。由于职工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身份、工作、人际关系、个人价值目标定位等种种因素,调查表明,64.5%的职工没有获得过劳模、先进的称号。“想当当不上”这是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之一。二是,部分职工在“物质利益”与“精神激励”的选择上更注重物质利益。我国实行的劳模、先进评选制度,是以精神鼓励为主,近年来适当的给予劳模、先进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劳模、先进所付出的劳动与物质奖励相比,付出的远远大于得到的。受注重实惠的物质利益价值目标的影响,这是部分职工对争当劳模、先进表现较为冷漠的又一原因。

三、职工与领导的关系

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化劳动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截至1995年底,全国将有80%以上的企业职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目前职工内部阶层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集中体现在企业管理层(领导)与工人的分配原则上。1995年上半年以“试行”方式推出“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企业在分配中体现“经理阶层和员工阶层的不平等”。这种新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在我们所调查的企业中有两方面特点:

(一)职工对“本人与领导的关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调查结果表明,48.3%的人对自己与领导的关系表示满意,36.9%的人没表态,14.8%的人不满意。其中从年龄因素分析调查结果看, 25 岁以下者中46.2%的人满意,26~35岁者中47.4%的人满意,36~45岁者中46.8%的人满意,46岁以上者中58.8%的人满意。其中从身份因素分析调查结果,一线工人中38.7%的人满意,辅助工人中50.0%的人满意,车间管理人员中55.9%的人满意,科室人员中52.2 %的人满意, 其它职工中65.7%的人满意。

(二)职工对企业领导与职工相互关系的评价。

1.职工与领导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据调查94.9%的人认为“企业领导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84.8%的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之间,双方只是工作分工上的不同,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只有15.2%的人认为“双方的利益和立场是不同的”。

2.职工认为企业发展关键在于领导。调查“是否同意一个企业的经营好坏,关键取决于企业领导?”结果表明,81.0%的职工同意“企业发展关键在于领导”的观点。因此,大多数职工关心领导的个人素质,有61.1%的人关心本企业领导的道德品质,67.0%的人关心本企业领导的工作能力。

3.部分职工不同意拉大企业领导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在调查“是否同意拉大企业领导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时,36.2%的人表示同意,16.3%的人不表态,47.5%的人不同意。 其中一线生产工人中30.1%的人同意,辅助工人中36.0%的不同意, 车间、 科室管理人员中91.5%的人不同意。这说明,尽管事实上被调查企业的领导与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实际上不很明显,但在部分企业职工中,很难接受在分配上领导与职工工资收入上拉开距离的方案。

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在全部国有企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情况要远远好于国有小型企业。国有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产业差距等因素,呈现“苦乐不均”、“两极分化”现象,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属于境遇较好的一级,职工的基本状况表现出平稳、向上的特点。而国有小企业则属于境况较差的一级。第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导地位依然不可改变,事实上也不可能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74%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拥有主导地位。第三,深化改革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根本出路,但所面临的形势严峻,彻底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深化企业改革。

注释:

〔1〕《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50页。

〔2〕《1995年中国统计提要》136页。

标签:;  ;  ;  ;  

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现状如何?北京、大连、深圳、温州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职工调查分析_中国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