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矛盾分析_本质与现象论文

主要矛盾分析_本质与现象论文

主要矛盾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析主要矛盾,是认识矛盾特殊性的重要内容;抓主要矛盾,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但是,主要矛盾的确定究竟以什么为尺度?是以矛盾对事物本质的作用还是以矛盾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是以矛盾对客体自身的作用还是以矛盾对主体需要的作用?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主要矛盾是否只有一个层次?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否始终不变?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否完全同一?作者认为,对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否则,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的工作,都会出现偏差。

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矛盾具有系统性

这就是说,存在着以对“物的本质”的作用为尺度来确定的主要矛盾。这种主要矛盾具有系统性,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第一,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所决定。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质,分别由其内部各方面的矛盾所决定。而事物的根本性质,则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所决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1〕这一根本矛盾,不但规定着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变化,而且还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事物的根本矛盾,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比如:“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把人与动物区别了开来。 决定社会这一根本性质的主要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社会内部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这一矛盾不存在了,社会内部的其他矛盾运动也就停止了。

有的同志根据毛泽东关于“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3〕的论述, 来否定主要矛盾规定事物性质、根本矛盾就是主要矛盾的诊断。实际上,毛泽东在另一地方有过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本质的论述。他说:“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根据即基本矛盾,而基本矛盾即是规定事物本质的。”〔4〕在这里, 基本矛盾和根本矛盾规定过程的本质与主要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是一回事。

第二,事物多层次的本质,主要由事物内部多层次的主要矛盾所决定。列宁说:“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5 〕列宁的这一论述,既揭示了人们认识运动的一般规律,又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层次性。既然事物有初级本质与高级本质之分,这就说明事物内部包含着决定事物不同层次本质的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如水有物理和化学两个层次的本质及其两个层次的主要矛盾。生命有个体和整体两个层次的本质及其两个层次的主要矛盾。人有自然和社会两个层次的本质及其两个层次的主要矛盾,等等。

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之间既互相区别又有联系。认识和解决了低级层次的主要矛盾,不等于认识和解决了高级层次的主要矛盾,反之亦然。同时,低级层次的主要矛盾与高级层次的主要矛盾又是互相制约的。只有解决了低层次的主要矛盾,才能解决高层次的主要矛盾;只有高层次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才能巩固解决低层次主要矛盾的成果,使事物发展进入高层次。人类的活动,就是要从揭示事物中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揭示更深刻的本质,从解决事物中不甚深刻的主要矛盾到解决更深刻的主要矛盾。邓小平提出用改革和建设,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就是针对社会内部两个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来说的。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也是解决人与人的矛盾的基础。国家要以改革为先导,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前提。中心与首位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层次来说的。

第三,事物各要素的本质,主要由各要素内部的主要矛盾所决定。任何事物,都是由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有其自身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但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整体、系统相对于更高一级、范围更广大的整体、系统而言,它又是部分、要素;任何一个部分、要素又是较低一级部分、要素的整体、系统。因此,任何事物的部分、要素,也有其区别于整体、系统的本质和主要矛盾。

任何整体都具有同组成它的部分迥然不同的特点。它对部分有规定和影响作用。但部分之间,有的只能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地位作用没有主次之分,不存在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分析矛盾时,既要从总体上看,又要从各要素去看;既要认识和解决事物整体的主要矛盾,又要认识和解决事物各要素内部的主要矛盾。从整体上看,决定社会性质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力革新和完善社会制度,使它们相对稳定和平衡地发展。但从要素的角度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系统内部均有自己的主要矛盾。这些主要矛盾虽然要受社会整体的主要矛盾的规定和制约,但它们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解决社会整体的主要矛盾,只能实现社会共同的本质;解决社会某一系统的主要矛盾,只能实现这一系统的特殊本质,并给其他系统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只有既解决了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又解决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系统的特殊的主要矛盾,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具有易逝多变性

这就是说,存在着以对“物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为尺度来确定的主要矛盾。这种主要矛盾具有易逝性和多变性,与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主要矛盾有区别。

第一,相对稳定和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各方面的力量发展不平衡,因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事物发展总是不稳定、不平衡的。

但从另一方面看,事物发展又有相对稳定与平衡的一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主要矛盾与决定事物其他方面性质的非主要矛盾的地位作用,是相对稳定的。主要矛盾始终处于决定性地位,非主要矛盾始终处于被决定地位。否则,该事物也就不成其为该事物了。因此,相对稳定和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虽然恩格斯说过:“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这种或那种确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6〕但人类的很多活动,都是在巩固和发展某些确定的运动形式而不是摧毁它们。如保护生物物种的存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等。因此,事物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相对稳定与平衡,对保存和发展该事物来说,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了。

第二,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相对平衡和不平衡是影响事物自我保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事物内部总是存在着保持相对稳定与平衡和打破相对稳定与平衡两种力量。当事物有能力保持自身各要素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平衡时,事物决不会灭亡。但一旦丧失这种能力,自身内部各要素及其与外部各关系的相对稳定与平衡被打破,事物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因此,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相对平衡与不平衡,是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要保护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就要抓住这对主要矛盾,搞好事物各要素及其外部联系的相对稳定与平衡。如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就要抓住社会主义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外部各关系间的相对稳定与不稳定、相对平衡与不平衡这一主要矛盾,努力实现并保持社会主义生产力内部各要素间、外部各关系间的相对稳定与平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内内外外各要素各关系的综合平衡也是个根本问题。把抓主要矛盾变成顾此失彼,也是我们的一条重要教训。

第三,导致事物发展失衡甚至瓦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易逝多变的。列宁指出:“事物(现象等等)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是“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7〕因此,导致事物发展失衡甚至瓦解的因素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一类是事物内部某些要素或系统的过分强化与弱化,导致事物内部发展失衡。二类是事物外部关系中某些因素的急剧强化或弱化,导致事物发展失衡。因此,要消灭一个事物,只要抓住其薄弱环节,促使其内部严重失衡,即可达到目的。但要保存和发展一个事物,就必须消除来自各方面对事物平衡和稳定的破坏,就必须“十个指头弹钢琴”、全面抓、全面发展。这是革命辩证法与建设辩证法的重要区别。

在事物的量变阶段,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力量总会战胜各种破坏稳定的力量。因此,任何一种破坏稳定和平衡的力量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任何一种具体的否定因素与肯定因素形成的主要矛盾,都是易逝的,都不能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解决任何一对具体影响事物平衡发展的主要矛盾,均不可能保证事物永远相对平衡地发展。在新的相对稳定和平衡实现之后,又会出现影响事物平衡发展的新的主要矛盾,这时事物内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力量又会去消除这种影响事物平衡发展的否定因素,使事物发展再次达到相对平衡。事物内部这种影响事物平衡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地被消除,就构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构成了事物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运动。

由于事物在量变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力量总是占主导地位,有时影响稳定和平衡发展的主要矛盾会暂时消失。如在这种情况下,仍把力量集中到事物内部某一方面去抓主要矛盾,结果反而影响事物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应给予高度注意的。

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具有主体性

这就是说,存在着以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尺度来确定的主要矛盾。这种主要矛盾具有主体性,与以物的尺度来确定的主要矛盾有区别。

第一,主体需要与客观可能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任何客体,都有一种自我肯定和发展的本性,否则,它就不成其为该事物了。但另一方面,任何客体内部都存在着否定该事物的因素,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事物的产生和灭亡了。这种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就构成了客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但客体自身的主要矛盾,不一定是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为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不满足自然界具有的天然价值,而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身保存和发展的价值。因此,主客体间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就成了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有三种情形:一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这时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要改造客体,而是要保存和发展客体的既有价值,防止既有价值被破坏。这时主客体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主体需要与破坏客体既有价值的否定因素的矛盾。二是客体的属性与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反。这时主客体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主体需要与客体的有害属性甚至整个有害客体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是要保存和发展客观事物中与人们价值取向一致的方面,改造和消除客观事物中与人们价值取向不一致的地方,甚至整个地消灭这一事物。三是主体的素质不高,价值取向不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性及其发展规律,形成改造世界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冲突。这也是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矛盾。解决这一冲突的主要办法就是不断改造主体的认识能力及价值观,提高主体的本质力量,实现主体需要与客观可能的统一。

第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要受人的主体性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一般都离不开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引导或指引。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主体本质力量不同,主体需要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同。因此,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主要矛盾。一是人们的立场和世界观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在改造同一事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客体,就有各自不同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奉行的是弱肉强食、损人利已的价值观,这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因此,他们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是他们的要求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的矛盾。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奉行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互相合作的价值观。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对立的。因此,他们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是他们消灭这一社会的要求与这一社会还有某种平衡稳定性的矛盾。二是人们的素质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在改造同一事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真理和价值是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的。人们对真理的把握程度,影响着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程度,影响着对改造世界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认识和解决程度。三是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主体价值需要不同,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也不同。人们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首先是生存需要,然后是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再然后是发展的需要,等等。当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们的生存需要还没很好解决时,人们的生存需要与生产不发达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当社会有了一定发展,人们的生存需要基本解决,相互关系的和谐的需要则提上议程,人们对相互关系和谐的要求与社会不能提供和谐环境的矛盾则上升为主要矛盾。当温饱和社会相互和谐的问题解决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又成为社会的主题。人们全面发展的要求与社会不能提供全面发展的条件的矛盾,则成为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此等等。因此,我们不能脱离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来确定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第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各类主要矛盾的关键。由于存在着由各种不同“尺度”确定的各种不同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具体地认识和解决具体的主要矛盾。

一是要站在改造世界的立场上来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

二是要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来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

三是要用系统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

注释:

〔1〕〔3〕《毛泽东选集》第289、29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

〔4〕《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07、387页;

〔5〕〔7〕《列宁选集》第2卷第608、607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9页。

标签:;  ;  

主要矛盾分析_本质与现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