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梧州苍梧县长发中学 刘燕 邮编5430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提问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策略;
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问是一种艺术,它闪现着教师教学智慧的火花,提问要遵循提问的原则,讲究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从而充分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依据初中教学经验,提出了五条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创新设计策略,以供教师同仁参考,共同推动课堂提问的创新设计。
一、分层次提问,鼓励学生多思考
由于学生的成绩大多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尽量分层次提问,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大概判断学生答题层次,引导学生思考稍高层次的问题,防止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向前进步。例如,在讲述古诗《观沧海》时,教师可先讲述曹操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以及曹操所表达的宏伟大志。对于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提问,如“这首诗采用了哪一种抒情方式”、“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首诗的中心句和中心思想是什么”等问题。而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进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如“诗中描绘了有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句诗最让你喜欢,为什么”等问题。设置不同层次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勤思考爱提问敢回答的好习惯。
二、提问角度创新
初中语文教师的提问角度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教学的提问角度若不加以创新,学生容易形成定势思维,思维得不到创新训练,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可对提问角度创新,使提问巧妙而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例如,在讲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教师可针对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学生看来,这句话应为病句,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那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病句呢?教师可针对此句展开提问“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的感情和含义”。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的矛盾之处,发现仅依靠分析句子是不能理解其中奥妙,然后统揽全篇课文,根据课文的整体思想表达理解了鲁迅这样写的精妙之处。教师创新提问角度,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封锁,锻炼了创新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问过程不失引导,防止学生犯迷糊
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只重视学生回答错对,不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过程。这易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犯迷糊。所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不失对学生加以引导,理清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重点和技巧。例如,在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在读完课文,弄清段落结构后,教师可进行提问。教师若只提问“三味书屋有哪些值得作者回忆的地方”,而不加以引导,学生通常不能快速正确答题。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时,注意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表达,从不同处寻找作者着重描写的地方。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解题有一定思路和规律可循,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扩展提问范围,扩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适当扩大提问范围,不拘泥课本知识范围,以扩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述《论语》时,教师可提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可用,联系我国国情说明。这样提问可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讲述《陋室铭》时,刘禹锡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教师可提出开放式提问“刘禹锡是否有歧视农民的嫌疑呢”,学生一般针对开放式提问存在不同的观点,并展开讨论及辩论。通过适当扩大提问范围,学生回答空间变大,想象力得到自由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多练“精”问,少练“差”问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合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设计精品提问,重点训练学生,尽量不采用一些无意义的提问,不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在教学时合理设置悬念,找到合适的提问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渴望答案。例如,在讲述《背影》时,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人生经历,很难理解《背影》中的父爱。而“朱自清是如何在文中描绘父爱的”这一提问又是文章重点提问。教师可让学生重点关注文中的“五句话”、“四处背影”等重点描述,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反复体味其中的感情表达。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重点理解作者的感情表达,体会到浓浓的父爱。重点提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语:课堂提问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课堂,引导课堂的教学方向,决定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兴趣是否浓厚。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环节,积极对提问形式等进行创新设计,把握提问环节的目的,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学好课本知识,扩展自身的思维宽度,培养自己爱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朱龙军.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创新思路[J]. 中华少年, 2017(15).
[2] 麦宪章.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把握的原则[J]. 课外语文:上, 2017(7):17-17.
论文作者:刘 燕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思维论文; 目的论文; 初中论文; 重点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9年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