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唯识学“心”的认识
唐梦怡 (贵州大学 550025)
摘要: “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意识的发动所在,中西方哲学上都对人的心做过研究,佛家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佛教唯识学对人心的分析细致入微,对我们认识自身、乃至认识世界有其特殊意义。探析“心”是什么,它如何生起、作用以及我们如何修心的几个重要问题,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形成看待世界的正确观念。
关键词: 心;唯识;转识成智
一、心是什么
“心”在佛教经典《心经》中喻人心脏,为百体之要,义合乎中,1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身体器官,是人的中心。而从唯识学来说,“识”是生命能力,物质生命如果没有心识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活在人世间进行种种活动,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大脑和神经系统为意,能使这六根发挥作用的是心识,离开心识的力量,六根就不能发挥作用。六根与心识相加,才能产生功能,使我们有效地活在人世间。2
关于心的定义,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荀子说过:“心者,形之君也,神明之主也。”(《荀子·解蔽》。孟子认为人有小体、大体之分。《孟子·告子上》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所说的小体,是身体器官,只能感知客观物质世界,不能思考,大体是心,有心才能思考。这与唯识宗所讲的百法是相似的,小体相当于色法的“眼、耳、鼻、舌、身”,而心识中的第六意识内涵最为丰富,包含了五十一种心理状态,是思考发生的场所,对人的生命活动最为重要。这是佛家与儒家在哲学上的相通之处。
佛家还在医学上证明了心为“百体之要”。就东方的古典精义而言,人的思维功能即人的意之功能主要在心,而近代以来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功能在脑。东方医学中藏密医学对人体的心有非常精微的分析,找到了认识发生的最直接的依据,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在人体中划分了“脉”和“轮”,认为大脑功能更深一层的来源是“脉”,先有“中脉”,由中脉生出左脉和右脉,同时,由中脉形成精髓、大脑,而左脉与脑的右半球相通,右脉与脑的左半球相通,性质、功能上有不同。人精微的智慧能量皆藏在“中脉”之中,“中脉”的核心在“心轮”。同时,藏医学认为我们人的“八识”藏在“觉悟脉”中,而“心轮”对应着“觉悟脉”。因此,人的更为精细的智能皆发源于中脉的心轮,总共包括九种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我意识、思维、含藏以及先知。3这九种功能跟唯识中的“八识”类似,前五种对应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功能,“自我意识”相当于第七末那识,把生命中的假我执着为真我,“思维功能”是第六意识,“含藏功能”是第八阿赖耶识,而“先知功能”是人的本然觉悟、本然智慧的功能,即如来藏识,它是遍在的,呈现为个体生命。这就是说,心轮是所有认知功能的来源。阿赖耶识的呈现就是心轮的分别功能。
这让我们感叹东方医学对人体的研究之微细、深邃!东方的细身研究意识的原因,西方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果。
《楞严经》中也有对心的阐释。南怀瑾先生《楞严法要串珠》:“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即恒常不变的、无妄的、如实的心,它不是血肉跳动的知觉器官。《坛经》也提到“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这个真实心即般若真心。般若真心是万法的总持,也是所有众生的觉性,它具足一切智慧、功德,远离一切生死、烦恼,也是清净以后的八识自性。所以,这个心叫常住真如心4。日本学者井上玄真认为,万法唯心,是大乘诸家的常谈,而对于心的解释,有两大思想分歧。一系主张:将这心为“理心”,即万法实体的真如心,谈万法唯心,是性宗诸家共树之旗帜,所谓以真如缘起者是。一系主张:将这心为“事心”,即八种识心,而谈一切法唯识,这是唯识宗特有之阵容,所谓以赖耶缘起者是5。其实这两种心并非不可相容,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
二、心的发动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在物欲的世界里,我们的心总是被种种现象所牵引,前五识能感受到色、声、香、味、触五尘,而引起意识的活动、心识的转变,容易生起许多相对的认知和见解,此时心为物转,无穷无尽,不得解脱。
本研究选用汾河灌区内的介休气象站(海拔744m)和太原气象站(海拔778 m)的气象数据,原始气象数据均来自于国家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数据以日为单位,时间序列介休站为1954—2014年,太原站为1951—2014年。包括降水、平均气压、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数据,除降水外其他数据用来计算作物需水量。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实现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也不断发展[2]。农、林、牧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为农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五十一心所有法中,五遍行、五别境是认识发生论,分析了心的认识发生过程。“遍”即周遍,“行”即心行,众生心之所行的状态。一念完成必须有这五个条件具足,心之所行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楞严法要串珠》说:“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成唯识论》中对五遍行作了详细定义,即“触”、“作意”、“受”“想”、“思”。“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7“三和”即根、境、识和合,三者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之后伴随着“作意”。
“作意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谓此警觉应起心种,引令趣境,故名作意。”“性”是根本作用,“业”是引申作用。此谓令心警觉并引起心理活动,以能警心为其属性,作用是引心趣境。它是向内的,具有意向性。
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付。这部分费用用于维持事业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所需的业务支出。事业单位经费按类别/用途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或者分为维持经费和发展经费。但无论哪种经费,如何管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面临的一项热点问题。倘若经费管控不力,不仅可能会置事业单位于运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境地,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事业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经费管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事业单位应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经费管控的完善有所帮助。
“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受”即感受,是情感性的,以领纳顺境、违境及俱非境相为其属性,能引起众生的爱欲。有乐受、苦受、舍(不苦不乐)受。
“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意谓知觉等义,以对外境取像为其属性,“像”是“境”的影子、一分,“名言”即事物的名称和表达事物的言语。“名”是像的名,不是境的,境是不可命名的,是自相。想在取像之后安立种种名称,赋予概念。
“思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思相对于思想、意志等,能引起心理活动,使心生善、恶、无记之行相,造作善、恶、无记之业。
识是分别,智是无分别,须将八识转为八智,如此修心,凡夫才能成为觉者,即成为菩萨、如来。将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明朝憨山大师释转识成智为“无别妙术,但于日用,念念流转处,若留情念系着,即智成识;若念念转处,心无系着,不结根情,即智成识。”9即是说对心性状态调整,智识之间没有明确界限,随着心的转变而呈现为智或识。《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最后两句是“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道理能顿悟,但在事上往往不能顿除,需按依次第修行,于日用常行间渐修。修行是一段心理路程,但也必须经过事相的磨练。如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世间做很多事情,以此磨砺我们的心。前五识被物欲和其他欲望所缠、控制不住自己的身心、被贪嗔痴等烦恼所滞碍,这些都需要修行,需要精进、觉悟,不断认识真理,活在改变之中。
从理论上说,心王和心所有主次的分别,但在我们内心,心王并不是总能以主人的角色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心被贪、嗔、痴烦恼占据着,甚至被它们篡夺了应有的地位。贪心、嗔恨心就经常成为主人,当我们被它们主宰时,常无法自主。
在造林之前,应该详细科学合理、精心组织情况下,根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规划林地,根据造林地的地理优势、水分等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尤其是道路与排灌设施等。为此,加快修建新的主干道,进一步完善排灌设施。对于油茶幼树种植靠近田地边田埂上的,幼树栽植应尽量保持与田埂一定的距离,方便于后续作业、油茶果实采摘运输等。排水方面措施:在幼苗的周围填土使之形成垄状,垄约高于地面25厘米,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开挖排水沟渠,及时排出去多余的水分。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油茶林地,为油茶栽培奠定良好基础。
由上可知,唯识宗专门分析心识的种种功能,以及由此功能引发的种种现象,可以说是细致的心理分析。通过心理分析,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心理作用,了解自己心的本质与功能,以便针对自己的情况来修行。而唯识家所说的“转识成智”,无非只是心理改造8。
心所有法中除了五遍行、还有五别境等其他四十多种心理状态,如善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六不定,基本包含了人的所有心理状况,看似复杂。《六祖坛经》里,慧能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本来是“无一物”的,本可如如不动,没有滞碍,但由于心对应于五蕴之后发生染着,而产生了变异和滞碍,产生识,识将心法转成色法,色法又反过来作用于心,这样互相染着,轮回不断。例如凡夫的五蕴在作用时,处处着境生心,看到自己喜欢的顿生贪爱,反之,则顿起烦恼,总是执相生心,时时攀缘不息,被相所羁绊。而菩萨行于人间时,处处生心,处处随缘,念念放下,没有滞碍。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三、心的修行
心识从一念发动到完成伴随着精微的过程。唯识宗《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五种法中说,心的发动主要就是心法和心所有法二者的配合作用。心法指八识,心所法指附属于心法并与心相应的各种心理活动,如受、想、思6。略有五十一种。
1.李炳南老居士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台中市佛教莲社,中国民国一百四年九月年,第2页.
六祖慧能造《识智颂·智识颂》提出了转识成智的方法,颂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转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定那伽定”
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 娜等(10):1360
因此,心的发动是有层次的,从触的感受性到作意、受的情感性,想、思的认知性,依次第发生。
(2)住房公积金“公转商”贴息贷款模式对资金周转效率要求较高,可视为缓解资金紧张的一种过渡性措施。该模式是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探索收支平衡工作中的一种创新。但与企业“过桥”融资行为类似,该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由于公积金中心自身无其他盈利性收入,过渡性的利差补贴资金均源于公积金账户的增值部分,这就对贴息规模有了较大制约,仅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公转商”贴息贷款。
梵天为树根 枝条普周遍 如是我所说 唯是彼心量”
“一切唯心量 二种心流转 摄受及所摄 无有我我所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读百法就是练观法,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只有自我观照才能发现真我,向菩萨靠近。在现实中,存在各种障碍,内观我们的心与外境相应时起什么心念,就叫观自在。除此以外,还需明白心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理解自身与他人、社会、世界的相处,《华严经·十地品》云:“三界唯心”;《楞伽经》云:“诸法皆不离心”;《楞严经》中世尊说偈曰:
但老马很欣赏我对诗歌的悟性。他有一个小本本,放在田头,休息的时候,他会在本子上写上两句。我有一次偷偷地翻了下那个小本子,发现老马写的每一首诗,都离不开稻草。
南怀瑾先生解释道:“须知一切诸法,只是自心现量所生,能取和所取的两种境界,都无非是此心的流转现象。此中既没有我,更没有我所作的依存。三界之中,上至梵天,乃至?万有一切诸法,正如我所说,皆是心外无法,都是自心之所显现。”10这告诉我们,要透过一切物质现象,明了自心本性。
关于世间的斗争、战争问题,一行禅师说“世界和平始于人类内心的和平。”济群法师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思想精神,如果没有正确的观照,没有内心的和平,世界和平又从何而来?美国“9·11”事件就是个沉重教训,虽然他们建构了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却无法防范如此原始的攻击方式。所以说,若以武力相互防范,结果必然是防不胜防。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要以慈悲心来化解彼此的怨仇11。因为我执太重,让我们与外境对立,妄念频生,争强斗胜,都是没有必要的争端,不明白万物同源、平等。尽管道理如此,但在现实中却是非常难做到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总是为了各种目的而发生争端,人类内心不能和平,因此世界上才会有这么多战争、伤害,与佛法背道而驰。
佛法是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的,能够超越现象的存在,而获得对宇宙世界更深远的认知,也是我们用以转化自身、成为一个更善良、柔美的人,以及过着更有意义的生活所必须的。12也只有把自己的心修行好了,才能去帮助别人。
在示范城市建设的3年多时间里,乌鲁木齐市制订了40余项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包括弃风利用奖励机制、供热节能降耗奖励及能耗定额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机制、环境同防同治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同时,制定了财税、环保、建筑、节水、工业、价格等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及项目建设的配套政策。
注释:
温汤浸种后将种子在50g·L-1的醋酸铜溶液或0.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种子20分钟。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且不影响种子的出芽率。还可以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0.25%~0.50%次氯酸钙浸种1小时;1%盐酸漂洗种子15分钟;15%过氧乙酸200倍液处理30分钟;30%双氧水100倍液浸种30分钟都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病菌,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种子带菌率,降低苗期发病的风险。
唯识宗最重要的是要“转识成智”,求得解脱。强调我们要认清心识的潜能,按次第修行,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心念,超越物质世界所给予的种种限制,以心去转万物。
2.易菁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览,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2007,第13页.
3.顺真.《新道学的生死观》,香港:中华巢经,2013年,第74-79页.
4.易菁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览,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2007,第69页.
在专业英语方面,缺乏着眼长远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各专业英语无论在课时安排上,还是教材选择上,都主要是成了公共英语的延续。当然,有不少的专业英语通过教法改革,产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但普遍来说,专业英语没有确立与社会接轨的、科学的(甚至是量化的)教学目标,从而容易使学生学得懒散,教师教得松弛。
5.[日]井上玄真,《唯识三十论讲话》.
6.谈锡永主编,《唯识三十颂导读》,北京:中国书店,2009.4,第15页.
7.韩廷杰,《成唯识论校释》,中华书局,2004.2,第153页.8.谈锡永主编,《唯识三十颂导读》别序,北京:中国书店,2009.4.
胎头的娩出由于伤口长度的影响,较纵切口要困难。切口各层术后的黏连比纵切口要重,再次手术时相对纵切口较难。
9.[唐]六祖慧能造,[明]憨山大师释,《识智颂·智识颂释》.
10.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1,第229页.
11.济群法师,唯识三十论讲记,第101页.
12.易菁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览,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2007,第168页.
参考文献:
[1]易菁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览[M].2007,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
[2]顺真.新道学的生死观[D].香港:中华巢经,2013年.
[3]李炳南老居士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M].中国民国一百四年九月年,台中市佛教莲社。
[4]济群法师.唯识三十论讲记[M].
[5][日]井上玄真.唯识三十论讲话[M].
[6][唐]六祖慧能造.[明]憨山大师释.识智颂·智识颂释[M].
[7]谈锡永主编.唯识三十颂导读[M].北京:中国书店,2009.4.
[8]韩廷杰.成唯识论校释[M].中华书局,2004.2.
[9]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1.
作者简介:
唐梦怡,女,汉族,贵州安顺人,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哲学;研究方向:先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