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宫颈锥形切除术在CIN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感染对比分析论文_胡明辉

湘雅常德医院 妇科 415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感染情况。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120例CIN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冷刀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环形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环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冷刀组,且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冷刀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组术后感染率与冷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的效果相当,而后者的手术和愈合时间更短,费用低,且术后感染率低,值得推荐。

关键词:CIN;宫颈环形电切术;冷刀宫颈锥切术;术后感染

在妇科临床中,CIN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属于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1]。冷刀宫颈锥切术属于临床常用的经典宫颈锥切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兴起一种疗法,即宫颈环形电切术[2]。本研究,主要对该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特抽取本院进行医治的12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结果。报告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进行医治的CIN患者,均选自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共抽取12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冷刀组与环形组,每组均占60例。该次研究提案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允许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冷刀组中,患者年龄最小限值为27岁,最大限值为45岁;平均年龄为(32.61±2.11)岁;孕次:1次患者占23例,2次患者占25例,3次及以上患者占12例;CIN分级:Ⅱ级患者占40例,Ⅲ级患者占20例。

环形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6-47岁,平均年龄值为(33.15±2.10)岁;孕次:1次患者占22例,2次患者占27例,3次及以上患者占11例;CIN分级:Ⅱ级患者占38例,Ⅲ级患者占22例。

以上两组患者的各资料比较发现,差异并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结束后的1周之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冷刀组患者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3]。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将膀胱排空,并对患者的宫颈外唇进行牵拉,将宫颈充分暴露于视野中。将宫颈椎体进行切除,切除直径应大于糜烂边缘0.5cm处,高度为2cm。为防止术中出血量过度,在切除的同时,应进行电凝止血。在缝合时,应将宫颈的前后唇分开缝合,于外口进行解剖形态重建。手术结束后,采用宫颈碘仿纱布进行压迫,并于72小时后取出。

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同样取膀胱截石位,采用窥器,将宫颈充分暴露。采用利多卡因(2%)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碘液对范围进行确定后,进出电极,范围在外缘5mm之内。合理性选用电圈后,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切除,并进行电凝止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感染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手术情况)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术后感染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环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均优于冷刀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术后,环形组共存在下腹疼痛、宫颈赘生物、创面感染共出现5例,术后感染率为8.33%;冷刀组中,共存在13例术后感染情况,发生率为2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CIN的发病群体具有年轻化趋势,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则可能进一步将病情恶化,加重患者演变为宫颈癌的风险。在早期,临床常使用物理疗法缓解患者的病情[4]。对于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患者,临床主张采用手术治疗。然而在术式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争议[5]。

冷刀宫颈锥切术属于临床用于治疗CIN的经典手术方法,可将移行带完全切除,减少漏除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宫颈环形电切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效果与经典手术相当,甚至更佳[6]。研究结果中,环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冷刀组,且其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冷刀组,P<0.05。结果提示,相较于经典手术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将患者的经济压力减轻。与此同时,环形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8.33%,相较于冷刀组明显更低,P<0.05。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手术中,选用高频无线电刀,并通过LOOP金属丝。在电极尖端所产生的超高频(3.8MHz)电波在于患者皮肤接触瞬间,可与组织之间产生阻抗。将电波所产生的高热吸收,随后将所有手术操作完成。安全有效,可减少下腹疼痛、宫颈赘生物、创面感染等术后感染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有效缩短CIN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并将患者的经济压力减轻,同时可将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李沫,王孝信,宓淑芳.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消除情况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2017,18(5):649-651.

[2]孔守芳,吕腾,袁汇,等. 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 Stathmin-1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36-39.

[3]陈红,马晓强.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4):71-72.

[4]李亚,朱继红,张涛,等.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LEEP治疗CINⅡ级的预后观察[J]. 实用癌症杂志,2016,31(4):647-649.

[5]殷新明,刘颂平,朱小兰,等. 子宫颈锥形切除后再行全子宫切除对术后感染影响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188-5191.

[6]李银姬,邓燕杰,张佳宁.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01例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3):247-250.

论文作者:胡明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两种不同宫颈锥形切除术在CIN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感染对比分析论文_胡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