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信息论文,嵌入式论文,新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兴起的背景
1.1 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
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源于文献检索课。教育部于1984年2月22日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包括社会科学和理工农医各专业院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1987年7月25日,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用户教育,培养师生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第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组织力量,采用多种方式对读者进行系统的检索和利用文献的教育,学校应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列入教学计划。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第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图书馆开始承担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一般来说,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图书馆员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印刷型文献的检索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文献检索课程逐渐偏向于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技能。后者主要指在课程之外由图书馆开设的各类讲座或组织的相关活动,如OPAC查询、数据库检索、毕业论文资料查找等相关活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1小时讲座”,由图书馆员设计教学内容并安排实施,主题相对独立,各次讲座间没有连续性,学生根据需要任意选择[1]。
1.2 国内大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针对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调研分析。马费成、丁韧和李卓卓[2]对湖北省武汉地区10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备份管理意识欠缺,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伦理水平令人担忧。蔡明、甘安龙和黄云[3]通过对江西省20所本、专科院校在校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不足、信息观念滞后等问题。史先红、郝夏斐[4]对豫中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对本专业知识缺乏主动追踪、了解的意识,缺乏主动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的意识;大部分学生没有使用数据库查阅资料的经历,缺乏知识产权及学术协作规范方面的知识,缺乏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自我保密意识。宋占茹[5]通过对河北省1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信息能力不足,缺乏信息检索知识,信息法律意识淡薄,信息道德有待提高。王莹、谢百治和苏博[6]对全国26所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实践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比较弱。
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袁曦临[7]指出高校的信息素养课程设计随意性很大,信息素养教育游离于学校的整体教学活动之外。徐海燕[8]认为,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学科定位不清、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偏移等问题,信息素养教育处于无序的、低水平状态。刘建国、李刚和吴静澜[9]对天津市18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结构、科学研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信息素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未建立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信息素养教学内容缺乏逻辑性,信息素养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信息素养受教育对象人数不足,信息素养教师水平难以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科学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科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戎文慧[10]等认为,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仍偏重于理论知识与检索技能的讲授,课程设置形式仍旧是计算机技术课程和文献检索课程的简单结合,而对信息道德,信息整合、交流、再创造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仍然停留于单向的知识灌输与数据库操作演示等,而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等运用较少,教与学的互动少;尚未建立科学评价信息素养教学水平与学生信息综合能力的考核方法。
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偏低,信息素养教育成效不显著,需要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变革和创新。
2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泛在服务的要求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必须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进行改革。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泛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与泛在服务要求是一致的,是图书馆员嵌入到课堂和各种教学平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主动的、专业的、到身边、到桌面的泛在服务。
2.1 泛在知识环境
2003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了“未来的浪潮:NSF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会后发表了著名的《知识在信息中迷失》的研究报告。“泛在知识环境”是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把数字图书馆的普及所创造的信息环境称为“信息以太”(information ether),数字图书馆应该定位于提供泛在知识环境,如同无所不在的ether(以太)一样,成为未来生活、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须臾不可或缺的公用设施[11]。
而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出版商、数据库商等机构将纸本资源数字化,Google等检索服务商、数据库商和出版商提供面向用户的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信息服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正在减弱。因此,如何摆脱传统图书馆的阵地限制和图书馆中心的束缚,模糊和淡化图书馆的传统边界,将图书馆服务无缝地、动态地、互动地融入用户知识过程中,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12]。
2.2 泛在服务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Web2.0的应用,泛在图书馆和泛在服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WendyPradt Lougee认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角色是处在前所未有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开放范式与模式的发展、泛在图书馆的出现[13]。范广兵、初景利[14]认为,泛在图书馆就是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即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得图书馆的服务。
泛在服务要求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服务直接或间接融入用户的学习、科学研究与决策过程之中,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创造泛在服务环境,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空间和过程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课堂或者嵌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将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与泛在服务都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融入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使用户处于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环境当中。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3 国内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进展
国内外图书馆已经注意加强与院系之间的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各专业学科的日常教学和实践。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整合已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3.1 国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范德比尔特大学Anne Potter Wilson将音乐图书馆员Sara J.Beutter Manus[15]嵌入到《MUSL 141》课程,讲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图书馆的概况、图书馆目录ACORN、音乐信息资源、文献引用格式、版权和知识产权,还对学生作业(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巴赫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两份录音的比较)进行评价。
丹尼尔韦伯斯特学院人文学院的助理教授Alexandria Peary[16]将一名图书馆员嵌入到English 102课程,图书馆员主要负责3节课的图书馆教育,包括书目检索、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服务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
纽约市立大学史泰登岛学院[17]图书馆将信息素养组件及其与课程相关的图书馆资源嵌入到Black-board平台的《NRS110:医疗与外科护理学》课程。
为了建立图书馆员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塔斯基吉大学图书馆将馆员嵌入到Blackboard课程管理系统。以《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课程为例,嵌入式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检索式的构建、数据库的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和杜绝剽窃行为),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18]。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员通过多种服务来协助教师构建Blackboard课程,如创建个性化辅导与指南,参与网上论坛讨论、视频会议,提供即时咨询和布置课后作业[19]。
罗得岛大学图书馆员Jim Kinnie[20]与专业教师合作,作为教学助理登录WebCT系统的论坛回复学生提问,对学生的数据库选择和信息资源筛选提出建议。
3.2 国内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汕头大学自2000年至2004年,在病理教研室开设的《分子病理学》和《肿瘤病理学》课程中,专门拿出3~5个学时,请文检课教师结合专业内容讲授文献检索[21]。
吴漂生和易斌[22]从2006年开始与医学院2005级临床(1)班、(2)班合作,与医学院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指导,教学过程的监控等,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各门课程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
李春英[23]等将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整合到PBL教学课程,参与PBL教学平台的建设和PBL教学的评估。通过将文献信息检索利用培训课引入PBL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从课本、练习册、讲义等资料中获取信息,还可以从专题数据库、多媒体课件等多种途径获得信息,从而丰富了信息的获取途径;通过PBL教学验证学生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信息的评价分析能力。
张康华和徐军英[24]以“正丁醚的合成方法比较,正丁醚的用途、市场等情况”为例,将信息检索教学融入研究式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科研工作方法,包括信息的检索、分析利用、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和条件选择、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
重庆工学院图书馆与重庆工学院汽车学院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图书馆员负责拟定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大纲,收集大学生实习主题的相关信息,对《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学习前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测试分析结果为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教学提供改进的参考建议[25]。
汤莉华和潘卫[26]嵌入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和《英文报刊导读》两门课程,采用全程跟踪式和一次介入式的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探索。
唐艳春[27]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与土木交通学院船舶海洋专业的整合式教育实践为例,分析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船舶结构设计》的教学。
覃伟凤和薛娟萍[28]分析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阐述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的整合。
4 结语
(1)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泛在服务,是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寻求变革的一种新途径。为了适应泛在知识环境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改革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主动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泛在服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员主动嵌入到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主动的、专业的、到身边、到桌面的泛在服务,符合泛在知识环境的要求,是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变革和突破。
(2)图书馆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提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相关方式,指信息素养教师对专业课或是专业课教师对信息素养教学的部分或局部介入;另一种是完全方式,即信息素养教师对专业课和学科的全面参与,包括教学目标计划的确定、研究性任务的设计、相关成绩的评定等自始至终的过程。
(3)图书馆应多层次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美国威拉努瓦大学则将信息素质嵌入到多年级的多门专业课中,从工程的二年级到四年级,每一个学期至少有一门课将信息素质嵌入到专业课中,这样循环渐进地嵌入到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中,使学生的信息素质有系统性的提高[29]。
(4)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加强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美国科罗拉多州图书馆LRS中心Lance博士研究发现:馆员与教师的课堂协作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同时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30]。为了验证结果,Lance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对美国六个州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馆员—教师协作模式的开展与学生成绩之间是正函数关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