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八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各自58例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从神经系统判定,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9.0%显然大于对照组44.8%,从心电图判定,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2.4%显然大于对照组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9%与8.6%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增加额外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依达拉奉;脑心综合征;
引言:
脑血管疾病是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在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会导致继发心肌损害,也就是脑心综合征(CCS)[1]。CCS往往会让患者原有并且进一步恶化,对患者预后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CCS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从降颅压、脱水以及脑组织代谢改善等方向给予治疗[2]。我院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CCS患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各自58例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有男性患者26例名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7±6.4)岁;观察组患者有男性患者25例名女性患者3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3±6.7)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过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CCS;(2)全部患者均没有心脏疾病史;(3)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完全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与目的,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不包括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给予治疗,主要从降颅压、脱水以及脑组织代谢改善等方向给予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其中,参松养心胶囊(国药准字:Z20103032;规格:0.4g/粒),每次口服1.6g,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依达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342;规格:5ml,10mg),每次以30mg混入250ml生理盐水,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每日静脉滴注2次。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1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连续接受10天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判定临床疗效标准:NIHSS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视之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在18%到90%之间,视之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小于17%,视之为无效[3]。
心电图判定临床疗效标准:心电图ST段完全恢复,心律失常完全消失或出现的频率降幅超过90%,视之为显效;心电图ST段回升幅度大于0.05mV,T波变浅幅度大于50%,视之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视之为无效。
总有效率为显效患者数量与有效患者数量之和占患者总数量之比。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从神经系统判定,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9.0%显然大于对照组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升CCS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该疗法不会为患者带来其他不良反应,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增加额外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柳一,尹玉洁,刘焕.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药理学机制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16,57(9):794-797.
[2]刘自强,王晞,党松.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梗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24):3589-3592.
[3]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0):379.
论文作者:闫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患者论文; 养心论文; 胶囊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达拉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