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刘湘国,陈金辉,刘斌

刘湘国 陈金辉 刘斌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研究对象: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每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大小、入院治疗耗时、术后排气耗时以及手术出血量等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出血量更少,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腹腔内部的肠粘连造成了肠道中的内容物不能够正常在肠道中运行的一种急性外科疾病[1]。该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至病情高潮的特点。早期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概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是该病的常见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方法又包括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这两种。本文深入分析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1.24±1.37)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42±0.81)年;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0.24±2.1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72±0.84)年.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实施禁食,术前对患者做全面的检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给予静脉给药,维持其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对照组:患者上述此基础上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麻,在患者腹部行10cm~20cm的切口,随着肠管对患者的腹腔内部进行探查,明确患者肠梗阻发生部位。之后使用手术器械对粘连部位进行分离,同时对术中破坏的肠管层及浆肌层进行修复,确保患者腹腔内无出血后对伤口缝合即可[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实施全麻,在患者脐部附近寻找合适的腹腔镜设置口,设置距离大于原腹腔手术切口6cm以上,设置腔镜,建立气腹。并利用设置好的腔镜对患者的腹部肠粘连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下腹部设置穿刺。束带粘连的患者,用电钩对束带进行切除;肠管腹壁粘连患者,用电凝分离剪或者是超声刀进行分离。术中谨慎操作,尽量避免对患者肠管其他部位造成损害。术后清洗患者腹腔部位,避免感染[3]。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入院治疗耗时、术后排气耗时以及手术出血量。

1.3.2并发症情况: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有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并计算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计量资料(临床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发生该病后,一般会出现恶心、腹痛腹胀、排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该病可以根据病情发生的轻重急缓以及梗阻的程度等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梗阻类型[5]。对于这种疾病可以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该方法效果不显著,且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因此,对于大部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上都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来对患者的梗阻部位进行分离。

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都是常见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通过上述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切口大小、入院治疗耗时、术后排气耗时以及手术出血量等手术手术观察指标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这是因为腹腔镜手术是微创理念下产生的一种微创手术模式,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主要借助腔镜来进行手术操作,腔镜镜头有强大的放大功能,可大大提高医生的操作精确度,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手术部位其他身体组织的伤害,也就极大的减少了患者手术期间的出血量。且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与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其对患者腹腔部位造成的创伤更小,这也就大大降低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同时利用腔镜可以在密闭的环境中对患者的腹腔部位进行清洗,使冲洗引流效果更显著,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患者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拥有比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的优势,是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剑,毛琦,姚丹华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422-426.

[2]王佩,陈亮,何青青等.腹腔镜用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人治疗的效果观察[J].腹部外科,2016,29(6):455-458.

[3]蒋辉,顾颖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141-142.

[4]郭强,李井野,况立革等.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27):16-17.

[5]陈建清,曾丽玉.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比较[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3):37,40.

论文作者:刘湘国,陈金辉,刘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刘湘国,陈金辉,刘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