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常见病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常见病害;诱因;防治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而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如果市政道路的质量不合格,这不仅将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了道路的运输能力,为交通安全留下了隐患。因此,我们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应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另外针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效地控制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下面我们就对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诱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治这些病害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市政道路建设提供借鉴。
二、市政道路常见病害的类型
(1)路基损坏。市政道路的路基是承重的主体,长期裸露在外界环境中,经历着风吹雨打与阳光暴晒,常年承受着土地自重、行车荷载以及各种外界刺激等,这些因素都造成路基破坏。
(2)路面裂缝类病害。路面裂缝病害主要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龟裂三种。纵向裂缝主要是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形成原因通常是由于路面接缝处理不好或者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如果路基的压实度不足,在通车之后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路面产生裂缝;如果在路面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或者沥青的压实度不足都会产生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包括路面的温度裂缝和反射裂缝,造成路面反射裂缝主要是由于基层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路面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产生裂缝,当层底拉力超过沥青路面的抗拉强度,路面就会产生裂缝;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在低温时候,沥青的收缩拉力超过极限抗拉强度,导致路面开裂。龟裂是指路面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应力一直处于交替变化状态,当荷载超过沥青的结构强度,沥青路面就会产生龟裂,一旦产生龟裂,道路的承载力下降比较明显,甚至会损坏大面积的路面。
(3)路面变形类的病害。路面变形主要是由于路基变形引起的,路基坍塌或者路基在施工中的软基处理不当,造成基层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路面变形,一般在高填方、碾压难度困难和半挖半填的区域很容易发生路面沉陷现象。车辙是路面沿着车轮轨迹方向出现的较大的路面变形,尤其是在道路转弯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它的变形深度一般在20mm左右。车辙出现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由于车辆的荷载过大长期的累积作用对路面的压缩和剪切变形所致,还有沥青的配比不正确、施工质量缺陷、草料的抗变形能力不足等原因都会形成车辙;波浪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足,路面承载力家底,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产生推移和变形形成具有波浪状的路面,一般出现在道路两边。
三、市政道路常见病害的诱发因素分析
(1)主观因素
一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致使路面强度不足,满足不了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要,以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同时,由于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二是材料因素。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三是施工因素。对施工各环节质量问题缺乏控制管理、从最初的拌合到最后的碾压成型相隔时间、沥青面层施工温度的控制等也会导致沥青路面工程质量不达标,达不到人们的预期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基层、底基层以及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对基层松铺系数控制不合理、部分基层实度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对透油层以及粘油层施工不合理往往会使沥青路面与路层地基之间的结合造成影响。
(2)客观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冬季气温下降,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或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在路面重复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横向反射裂缝。同时,道路投入使用后,缺乏有效管理,超载车量的过度碾压造成损害。
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
四、市政道路常见病害的防治对策
(1)路基病害的防治。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重点仔细的对道路进行评估与勘察,对于软体地段或地基承受力较低的位置,要提前做好换填与加固等措施,来弥补地段的不足之处,从而减低发生路基不均匀下层现象。在高填路基施工时,选取的填料必须质量好、强度高,在操作过程中,要对搅拌等步骤严加监理,按标准要求对材料进行搭配混合。控制好温度、时间间隔,以及搅拌的质量问题。合理的按照要求来选择设备,不要因过分追求完工时间而选用不与材料相匹配的设备,要通过试验来确定设配与材料的组合方式。对每一层都要控制好压实度,避免出现路基的沉降与变形。
(2)裂缝类病害的防治。一般在道路上出现裂缝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早期路面出现裂缝对路面的质量与外表影响较小,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慢慢恶化,造成严重影响。若是遇到雨雪天气,恶化程度将会加速,当雨水渗入路基,就会引发路基浸水现象,由此的造成的损害可想而知。因此,在道路设计时就需要注意:①选择并评估合理道路厚度;②了解半刚性材料的合理组成;③对于选取的面层材料务必要质量达标与合理,这样才能提升青混凝土呈均匀性;④在路面中央分隔带,并作好排水设备。若出现道路裂缝现象,要及时处理,避免恶化。对于道路裂缝类病害处理方法较为简单,比如采用柔性度较高的防水材料或者填灌热沥青以及注浆加固等措施,加固修补的措施,修补的路段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
(3)路面变形类的病害的防治对策。在道路中若出现了胀缝,可以立即设置正确的传力杆,传立杆的选择的部位主要在板厚中央处;使用的填缝料要具备较强的抗热与寒能力、粘结力要好,并且材料不容易脱落。填料最好不要完全填满缝隙全深,在浇灌填料前首先使用孔柔性材料填塞缝底,同时配合填料;若出现严重的挤压时,可以采用切割机把挤碎的位置切出正规和直壁的槽形,再把槽内的杂物进行清洗并烘干,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夯实补平。
(4)加强道路养护管理。严肃对待路政管理工作、严格执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各种问题。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超限超载问题。由于车辙很多是由于重载交通引起的,所以应综合治理城市超限超载车辆,通过交通管制的方法,减少交通渠化,防止集中碾压现象,并且在夏季高温时封闭重载交通,并对路面洒水降温,防止出现车辙现象。
五、结语
总之,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面产生常见病害有多方面的因素,必须从设计、材料、检测、施工、养护和管理都需要提高注意,不断进行完善。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保证交通顺畅的同时,更好的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敏,姚仲阳.市政道路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民营科技.2011﹙03﹚
[2]邱文月.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4,04:191.
[3]樊昆.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4,19:140.
论文作者:刘依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病害论文; 路基论文; 沥青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