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_劳动密集型论文

加入WTO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_劳动密集型论文

加入WTO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出口论文,竞争力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外贸出口1999年居世界第9位,进口居11位,属于世界贸易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出口水平低,所以虽然算得上世界贸易大国、出口大国,却算不上贸易强国、出口强国。据瑞士洛桑国际研究所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年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中国排名次序为第31位。这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即将加入WTO,在中国企业与外国同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直面竞争之时,谋求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综合优势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本文仅从入世后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一、现阶段中国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1、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基本完成,但是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低。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它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工业制成品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到80年代末期,我国基本完成出口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1995年工业制成品比重已占到出口总额的85%以上,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已接近1:6,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0.85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靠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支援,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低低。以高技术、高附加值机电产品为例,1999年美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在其全部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为52%,日本为69%,德国51%,英国为48%。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不到40%,不仅低于主要发达国家47%的水平,而且不及世界平均的42%。发达国家以技术与资本密集、“高精尖”的机械设备出口为主,机电产品出口中九成以上是机械设备。我国只有七成是机械设备,其余三成是钢铁及金属制品、日用小五金等低附加值的机电小商品。

2、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逐步减弱。首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品的劳动增值量将远远低于信息增值量,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其次,劳动是不均质的,具有较多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以低素质劳动力为基础生产出的产品不可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再次,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虽然较高,但他们有较高层次的经营管理水平,因而能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由于他们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第四,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成本低廉优势正在递减,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的潜力已经有限。

3、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迅速,但是服务出口结构滞后。1982年我国服务出口仅有27亿美元,到1996年就达到了279亿美元,增长了10倍,在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中居22位,从增长的速度看,已赶上了世界服务贸易的趋势。但服务出口结构与世界的格局存在相当差距。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较为先进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的一、二、三产业中,服务业一般都在60%以上。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999年为30%。从服务业的出口看,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多,我国当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只占出口总额的11.1%。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支柱是旅游,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是弱项,不仅出口乏力,而且每年还要大量进口。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其他服务”一项包括了信息密集的新型服务,它在服务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1985年为22.2%,1996年增加到52.4%,使得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近年日益增大。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信息密集的新型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主要支柱形成巨大反差。

二、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竞争力变化趋势分析。

1、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来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往往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同构性。而在特定时间里,国际市场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总是有限的。因此,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出口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价格竞争,更多的是企业制度创新、管理能力的竞争,技术创新的竞争,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竞争,质量、档次、品牌的竞争。

2、长期出口竞争力将面对外部严峻的挑战。根据我国资源禀赋条件,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依然存在。以工资与资本回报相比较的要素价格分析,中国大约相当于美国的0.93%、日本的0.5%、韩国的3.3%、南亚地区平均的79.8%。这一点决定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在加快发展新兴出口产业的同时,还要尽量保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稳步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与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的交换比率对我们越来越不利。

1990年以来,世界科技及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新一代产业的资金技术含量明显增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某些商品,发达国家是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生产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只能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生产,这两种不同生产方式所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和产生出来的经济效益是有很大差别的。入世后,我国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将受到冲击,尤其是一些成本高、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科技与产业巨大优势的竞争压力,是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表明我国长期出口的竞争力将面临外部严峻的挑战。

3、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及互补性决定了中国必然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也将凸现。在对外经贸方面,突出的问题在于,我国采取的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变为依赖技术创新和提高要素使用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三、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首先,从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利益考虑,应将外贸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为导向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实施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就能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住我国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利时机,打破国内市场分割的格局,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良好调整,形成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只要中国国内的经济扎扎实实地上去了,就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提升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重要支持,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竞争力就会凸现出来。

第二,从我国目前实际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考虑,对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采取战略性和适应性调整相结合的方针。从战略性调整的角度考虑,积极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振兴,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现在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出口创汇已经不是最根本的任务,出口增长也不再是越快越好,事实上,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地并不体现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而是对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转换的影响。我们要通过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从适应性调整的角度考虑,我们现在还不是一个贸易强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只能以现有的经济基础来谋求竞争优势,而不能脱离这一基础。在近期内,我们还不能一味发展高技术产业。在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局限性的同时,还需要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有一个统筹规划,保持其稳步发展,有步骤地淘汰传统产业中特定领域的过剩生产能力,逐步实现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第三,优化外贸政策和法规环境。考虑到加入WTO后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我们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保持工业的主要手段是关税,以及以配额、许可证为代表的数量限制手段。加入WTO后,中国不可能再继续沿用过时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明显不符合世贸组织所倡导的国际通行规则的部分,必须废除。但我们可以合法地根据世贸组织各项对我国的民族产业进行有效的保持。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在加入WTO过程中关税降低水平有一个过渡期的规则,在一定期限内动用较高的关税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待这些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后再降低关税,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服务业贸易的法规,既要与国际接轨,不能违反WTO的有关规则,又要遵循适度开放、循序渐进的原则。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要同时并举,形成新的利益协调机制。

标签:;  ;  ;  ;  ;  ;  ;  

加入WTO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_劳动密集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