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南宁市江南污水处理厂现状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选择一、二期提标改造工艺和三期工程污水处理工艺,使得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根据两项工程的实际条件,侧重于不同的工艺阶段:已建成的一期、二期工程的提标改造侧重于反硝化深度处理—深床滤池工艺;新建规模的三期工程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合理选择各阶段工艺,并侧重于合理选择二级处理工艺—多段式AAO生物池。分析选择各阶段工艺,重点分析二级和深度处理工艺。
关键字:工艺选择、深床滤池、多段式AAO、脱氮除磷
1 引言
根据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三期工程环评批复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南宁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作为广西区内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经过调研和分析对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便于管理、经济合理的工艺。
三期工程包含两项建设内容:(1)根据原一期、二期的二级生物处理出水水质情况,对其进行提标改造,使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2)新建一套24万m3/d的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根据改造和设计的现状条件,两项工程工艺选择各有侧重点:(1)针对已建成的一期、二期工程提标改造,将重点放在深度处理工艺,设计配备化学除磷,使得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2)针对新建规模的三期工程,合理选择各阶段工艺,并将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作为重点,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后接深度处理工艺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结合实践运行情况分析适合污水厂水质的处理工艺,旨在为类似的城市或地区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2 江南污水处理厂现状情况
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倒置AAO工艺,规模24万m3/d,2007年投入运行。二期工程采用改良型SBR工艺,规模24万m3/d,2010年投入运行。一期、二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江南厂现状进、出水水质情况详见下表:
由表中可见:(1)江南厂进水浓度低。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江南厂服务区域范围多为老旧城区,采用合流制,大量河水、雨水汇入污水厂,冲淡了江南厂水质,且最新的规划提出将截留倍数由1.3调整至3,对江南厂的进水水质影响更大。此外,南宁市污水管道埋深深(污水管普遍埋深6-7米,部分主干管埋深达13米),地下水渗入,影响江南厂进水浓度。因此,江南厂今后进水水量将继续增加,且进水浓度低、水量变化大。(2)原江南厂一期、二期经过生化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已能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若执行一级A标准,则TN、TP、SS指标需进一步去除。(3)江南厂现状进水浓度低、B/N值低,经过生物处理后,BOD5、COD已经远低于一级A标准,而TN、TP还尚未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从国内实践运行经验中,B/N值大于4,则反硝化效果好,TN去除效果好。江南厂进水B/N值平均在1.94左右,远低于4,因此,对TN的去除影响大。(4)根据国内实践运行经验,B/N小于4,虽B/P指标大于17,在未投加碳源的情况下,TP的去除也会受到影响。
3 设计思路
根据江南污水处理厂现状情况及提标改造的需求,结合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和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确定江三期工艺设计思路。
(1)立足现状、满足设计要求
项目的改造建设,需基于现状条件进行设计构思。三期工程首先需根据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及污水专项规划,结合南宁市近几年城市发展、污水量增长情况,确定设计规模,然后,考虑江南厂现状情况及需求(如现有土地情况和提标改造的需求),选择满足要求的工艺。
(2)耐冲击负荷
目前南宁市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直排进入内河的排水口进行截流,截流倍数为3.0。江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区域大部分是老旧城区,进入污水管网系统的污水量将增加,水量、水质变化大。因此,三期工程需选择耐冲击负荷的工艺。
(3)以新带老、运行稳定、便于管理
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最终都将服务于生产,因此,应根据污水厂现状运行情况,结合现有的运行经验,合理选择项目各阶段工艺,满足生产需求,使污水厂运行稳定、便于管理、出水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4)水质提标、经济合理
目前南宁市进水浓度低、 B/N值低、出水 TN、TP要求较高,实现出水达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增加处理成本,因此,在选择工艺时,必须考虑运行成本问题。
(5) 环境友好型设计理念
江南污水厂现周边都是住宅,三期工程应以融入区域环境为原则,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规划设计,将其与一期二期用地有机融合,形成污水处理主题示范教育基地,融污水处理、游憩、教育、宣传、展览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型的景观污水处理厂,充分体现环境友好型设计理念。
4 工艺选择
4.1 预处理工艺
江南厂进水浓度低,含沙量大,原一期工程采用旋流式沉砂池,二期工程采用曝气沉砂池,经对两者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曝气沉砂池沉砂效果和出砂洁净度优于旋流沉砂池,一期工程旋流沉砂池需后接初沉池进一步沉砂。为了确保后续工艺稳定运行,三期工程预处理工艺为: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沉砂池,设计规模24万m3/d。
4.2 二级生物处理工艺
根据国内实践经验,结合南宁市现状进水水质情况分析,达到一级A标排放的关键是控制SS、TP、TN指标,而TN、TP的去除是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难点,三期工程也将重点放在脱氮除磷工艺上。目前,真正能达到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方法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法,但物化法需投加大量调理剂或化学药剂,运行费用较高,生物法的运行费用则相对较低,且能避免二次污染,因此,三期工程将重点放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用生物法去除N和P。
常用的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二级处理工艺有SBR工艺、倒置AAO和多段式AAO工艺,以下分析各工艺的特点:
4.2.1 倒置AAO工艺
倒置AAO工艺强化反硝化作用,脱氮效果好,且耐冲击负荷,江南厂一期采用初沉池+倒置AAO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特点如下:
(1)一级处理采用旋流沉砂池,后接初沉池进一步去除沙粒,确保后序的二级生物处理。
(2)设计进水水量24万m3/d,实际进水可达26~27万m3/d运行,运行效果稳定(江南厂超负荷的水量通常调配到倒置AAO池中,工艺依旧运行稳定,处理达标)。
(3)实际运行中,污泥浓度可高达8mg/l,出水水质仍可稳定达标。
(4)出水各项指标稳定,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倒置AAO处理后的BOD已经降低至2.5mg/l左右,去除效果好,初步分析是初沉池+倒置AAO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倒置AAO工艺去除TN效果较好。
4.2.2 改良型SBR工艺
改良型SBR工艺是序批式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果,江南厂二期工程采用的是改良型SBR工艺,在实际运行中,特点如下:
(1)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大部分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由于改良型SBR工艺的高度集成性,占地面积小,池容小,二期设计规模为24万m3/d。
(3)运行过程,需及时排泥,严控控制污泥浓度,污泥浓度严格控制在3.5g/l以内。
4.2.3 多段式AAO工艺
多段式AAO工艺是推流式,抗冲击负荷强,并且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在进水浓度低,B/N比远低于4情况下,原水中的碳源显得更为重要,若未投加碳源,受传统工艺进水形式和污泥回流形式等因素的限制,生物的反硝化反应和生物除磷效果受影响,影响TN、TP出水指标。因此,需进一步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减少碳源投加,控制运行成本。
国内有较多采用改良AA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如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水质情况,选择改良AAO工艺(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该工艺是在AAO法的基础上对生物除磷脱氮功能进行了强化,在厌氧前增加预脱硝池和选择池,以降低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并可抑制丝状菌生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效果好,抗冲击负荷强,后接去除SS的转盘滤池,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三期工程根据江南厂进水情况,改变进水形式和污泥回流形式,对传统厌氧缺氧段进行串联,运行工况图如下:
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消氧区、第二缺氧区和第二好氧区,输送至二沉池沉淀,完成二级处理;较传统AAO工艺,具有如下优势:
(1)原水经过曝气沉砂池,充分去除原水中的砂,并将附着在砂表面的有机物剥离留在污水中,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提供足够碳源。
(2)采用反应区的叠加,池子容积的增加,提高污水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多段式 AAO工艺保留了传统AAO工艺的混合液内回流 ,从而也保证了脱氮效果。
(4)多段式 AAO工艺设有两个进水点,运行过程中可根据进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更好地适应江南厂的运行。
(5)部分进水直接超越到第二缺氧区,充分利用了污水的碳源,强化了脱氮效果。
(6)预留适宜的外碳源投加点从投量、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本次项目选用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在设计中预留外碳源投加位置)。
(7)在设计中增加化学除磷工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经对改良型SBR、倒置AAO、多段式AAO工艺进行比较,多段式AAO处理工艺通过细化各功能分区,强化生物池脱氮除磷效果,提升二级生物处理阶段出水指标,具有耐冲击负荷、脱氮除磷效果好、处理效果稳定、检修适应性强、经济合理的优点,且池顶加盖便利,可以为环境友好设计提供大面积空间,因此,江南厂三期工程选择多段式AAO工艺作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规模24万m3/d。
4.3 深度处理工艺
目前,国内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深床滤池、生物转盘、活性砂滤池等。生物转盘主要去除SS;活性砂滤池具有反硝化效果,可去除SS和TN,但是规模大则分组数量多,24万m3/d规模分组约240格,维护量大。深床滤池适用于大中型污水深度处理,组合单元数量少(24万m3/d规模只需设计12格),维护管理简单,配水均匀、反冲洗水量小、运行稳定、具有去除SS的效果,同时具有反硝化作用,在设计中考虑设计化学除磷工艺,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深床滤池在广西区内已有运行经验,目前运行稳定、维护管理便利,因此,江南厂选择深床滤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设计规模72万m3/d。
4.4 污泥处理工艺
目前,南宁市常用污泥处置方式为营养土、协同焚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因此,江南厂污泥处理工艺选择应因地制宜,为污泥处置的多元化提供泥质基础。
目前,国内常用的污泥处理工艺有污泥调理—压榨深度脱水、污泥加钙稳定干化、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经过调研,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处理后的污泥泥质更符合多元化处置要求。因此,在江南厂进行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中试试验,根据试验情况,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处理后污泥呈弱酸性(PH约5~6),有机质含量基本不变,污泥含水率降低至51%左右,病原菌灭活,产生污泥无臭味等特点,可为污泥的多元化处理处置提供条件。因此,选择生物沥浸-深度脱水工艺作为污泥处理工艺,设计规模72万m3/d。
4.5 江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工艺流程
经比较分析,江南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如下:
5 结语
江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根据实际的情况,侧重于不同的处理阶段,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1)针对已建成的一期、二期工程,保留原有运行工艺,选择具有反硝化效果的深床滤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并设计碳源投加和配备化学除磷装置,确保出水达标排放;(2)新建规模的三期工程,结合进水情况,合理选择各阶段工艺,重点强化二级生物处理脱氮除磷效果,后接深床滤池去除SS,使工程处理效果稳定、便于管理、经济合理。
对于类似的污水厂提标改造的项目,可根据实际的情况,侧重于不同的阶段:具备条件全面设计改造的,侧重于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后接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SS等指标;对于已经建成二级生物处理的工程进行提标改造,后接具有反硝化效果的深度处理工艺,并设计碳源投加和配备化学除磷装置,保障出水稳定达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莲, 彭永臻.A2 /O法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与应用[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 郝晓地,李天宇,吴远远,Mark van Loosdrecht.A2/O工艺用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适宜性探讨
[3] 段连钧,李金国 包头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4] 郑兴灿等, 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一级A达标难度分析与对策措施探讨
[5] 王文相等, 芦村污水厂升级改造及四期工程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论文作者:廖春梅,梁虹,贝德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工艺论文; 江南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污泥论文; 生物论文; 碳源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