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排粪造影的临床分析论文_袁林秀

98例排粪造影的临床分析论文_袁林秀

(山西省汾阳医院 山西 汾阳 032200)

【摘要】 目的:分析直肠肛门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及排粪造影x线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数字胃肠机,采用浓度为70%~100%(w/V)硫酸钡行常规排粪性造影,透视下动态观察并连续摄片,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力排像及黏膜像。结果:98例患者中,直肠前突68例,会阴下降25例。内脏下垂19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9例。直肠黏膜内套叠1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8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骶直分离l例(直肠癌),正常4例。部分病例为复合型。结论:排粪性造影能直接显示肛管、直肠及盆底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的异常X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排粪造影;功能性出口梗阻;直肠肛管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02-02

排粪造影是一种诊断肛直肠部及盆底肌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将一定量的钡剂注入被检查直肠内.在患者排粪时对肛直肠及盆底动静态观察并摄片,主要用于诊断肛门直肠的功能性疾病,是检查便秘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98例肛直肠功能性患者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女94例,男4例,年龄23~58岁,平均40.3岁。病程1~15年。均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大便不尽,肛门坠胀,长期便秘等相应症状。

1.2 方法

应用数字胃肠机、排粪造影坐便器。患者于造影前日晚口服导泻剂清除肠道积便,检查前2h口服硫酸钡混悬剂约200rnl,以显示小肠。检查时将硫酸钡混悬剂钡水浓度为70%~100%(w/V)灌肠至降结肠远段。患者侧位坐于排粪造影坐桶上。在透视下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连续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力排时的侧位X线片。排出造影剂摄取力排黏膜相,包括侧正位。

测量方法采用卢任华氏测量方法[1]:①耻尾线:从耻骨联合下缘与尾骨尖划一条连线。②肛上距:肛管上部即肛管直肠结合部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肛管上部静坐时位于耻尾线下方,力排时≤30mm,经产妇≤35mm为相对正常值,≥35为会阴下降(PD)。③肛直角:为直肠轴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直肠轴线一般采用平行于直肠壶腹部远端后缘、末端在耻骨直肠肌压迹的平行线,静坐(102±16)°,力排(120±17)°。④乙耻距,小耻距,分别为充钡的乙状结肠及小肠最下缘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正常为负数,即肠曲下缘位于耻尾线以上。⑤直肠膨出或称直肠前突(Rc):直肠壶腹部远端成囊袋状突向前方。测量包括深度和长度。⑥骶直间距:即直肠后缘至骶骨前缘的距离。正常<20mm。

排粪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2]:(1)排粪前与排粪时比较,ARA平均增大21°,(2)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变浅或消失;(3)肛管长度缩短及肛管开放;(4)盆底抵抗力良好,会阴下降不超过3.0cm;(5)直肠轮廓规则,直肠内钡剂大部分或全部排出,部分女性患者直肠前下壁呈尖角样突起。

2.结果

结果98例患者中,直肠前突68例,会阴下降25例。内脏下垂19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9例。直肠黏膜内套叠1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8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骶直分离l例(直肠癌),正常4例。部分病例为复合型。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 表示。

3.讨论

排粪造影的异常表现

(1)直肠粘膜脱垂(RMP):①力排时,直肠下段前后壁上内折,直肠粘膜向下伸,致壶腹部变窄:②ARA异常增大。根据脱垂部位及程度可分为,直肠前壁粘膜脱垂(AMP)、全直肠粘膜脱垂(TCRMP)、直肠外脱垂(ERP)。

(2)直肠套叠(RI):指近端较活动的肠段各层全部套入远端较固定的肠段。力排时,直肠壁出现内折逐渐加深形成套叠;套入部管腔变细呈漏斗状,套鞘部呈杯口状;ARA异常增大,常合并直肠前突(ARC)及异常会阴下降综合征(DPS);提肛放松时,套叠征象消失。

(3)直肠前突(ARC):女性多见,排便时直肠前下壁呈囊袋状突起,边缘光滑,排便末囊内仍有钡剂充填;排便时ARA变小,合并RMP或RJ时,ARA往往异常增大:提肛放松时,前突明显变小甚至消失。

(4)会阴下降综合征:(DPS):力排时,盆底迅速下降至正常值以上并伴相应临床症状:ARA异常增大;一般合并RMP。

(5)盆底肌痉挛综合征(SPFS):排便时ARA不增大,或变小;耻骨直肠肌压迹加深:肛管开放差,钡剂排出困难:盆底水平无下移;合并ARC时出现“鹅征”。

便秘是常见疾病,但很多患者多年来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

80年代初,卢任华、龚水根等报道了国人排粪造影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排粪造影方法简便、快速,便于诊断和复查,对肛直肠及盆底肌功能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3]。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检查技术能够取而代之。

【参考文献】

[1]卢任华.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和正常测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0,11(3):244.

[2]第三军医太学学报1998,20(2)增刊:93-96.

[3]林社章.排便造影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 1987,7(1):135.

课题项目名称: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14060?

论文作者:袁林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98例排粪造影的临床分析论文_袁林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