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青少年边缘化的实证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弱势青少年边缘化的实证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弱势青少年边缘化问题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弱势论文,青少年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加速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型给中国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使部分青少年由于失学、失业而游离于学校和职场之外,日渐边缘化而陷入弱势地位,无法从现有社会系统中获取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支持。弱势化问题的持续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将成为引发家庭和社会矛盾及相关问题产生的隐忧。如何有效地保障弱势青少年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构筑和谐的家庭与社会,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生态系统视角是国外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视角,其依据生态发展的基本观点,探讨个体与所处环境系统的资源交流状况,具体聚焦于以下三个维度的分析:(1)环境资源状况;(2)个体行为状况;(3)个体-环境的资源交流状况。本文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对天津市弱势青少年的弱势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基本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总体界定

本次研究将“弱势青少年”操作性定义为“在调查期间处于失学或失业状态的12岁至25岁的青少年”。其中,“失学”是指在完成高中学习之前中断学业,且在调查期间没有重新参加全日制学校学习;“失业”是指在规定年龄段(16岁25岁)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没有从事具有正式劳动合同关系的工作或没有取得营业执照,且不参加农业劳动一年以上。

2.调查研究

本次研究采取多段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按照“区—街道—弱势青少年”的次序,首先从天津市18个区中抽取了12个区组成区样本,然后从这12个区内的147个街道(镇)中抽出55个组成街道(镇)样本,最后从街道(镇)办事处提供的弱势青少年名单中抽取了1000人组成调查的样本。实际调查中共发放1000份问卷,采取人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最终收回77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7.3%。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有效样本的质量研究(与天津市弱势青少年的普查资料对比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等基本数据)表明,样本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基本上反映了总体的状况(见第11页表1)。

表1 样本质量研究(%)

指标样本总体 指标 样本总体

性别

文化程度

男 60.80

64.40

全日大学 1.300.97

女 39.20

35.60

成人大本 1.300.72

合计

100.00 100.00 全日制大专或 3.122.92

高职成人大专 8.582.78

年龄

高中 4.425.65

12岁~16岁 11.82

7.82职专、职技 12.74

6.61

17岁~21岁 43.75

47.59

中专22.76

23.73

22岁~25岁 44.43

44.59

技校 6.897.09

合计

100.00 100.00 初中26.53

30.06

小学10.40

13.93

未上学 1.955.54

合计

100.00 100.00

3.深度访谈

依据分层立意抽样的原则,本次研究选择了天津市南开区、和平区和河西区内的弱势青少年、家长、居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老师共22位访问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资料的分析上,本次研究运用主题分析法对定性资料做组织化处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发现

1.学校系统

作为社会重要的教育基地,学校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个人接受教育、积累文化资源的主要场所。中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使青少年在免费获得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后,必须首先通过升学考试并交纳一定的学费才能继续学业。这要求青少年必须具备足够的个人学习能力(文化资源)和一定的家庭经济能力(经济资源),才能从学校系统中持续地获取较高层次的文化资源。如果家庭系统的经济资源匮乏而其自身又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实力,将会使弱势青少年处于学校系统的边缘位置。这其中以经济资源的欠缺所造成的影响最为显著,占弱势青少年失学原因的34.6%。一位家长表述了其心迹:“初三毕业就不让他上了。……可是,我也希望他就是上不了高学历,最起码咱也得上个职专呀……可是学费交不起,好多职专的学校他都去不了。……一开始这孩子心气倍儿高,想进体校。我说你还进体校,你这一年学我整个都是借的钱,这不,秋季初三一毕业我就把他挒下来了。你上班不上班找工作不找工作,在家里不是省了一笔费用吗?!……现在他不想别的,没进体校他就一心惦着当兵,我说你当兵人家要高中学历,就说你上不了高中上职专下来也可以当兵,可是现在他的理想全完了。”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弱势青少年的在学成绩以“一般”为主,坦言自己成绩属“一般”的占55.1%,明确表示“较差”和“很差”的也占19.3%,只有不到25%的人认为自己的在学成绩属“较好”和“好”。低下的学习成绩和部分学校的升学指标导向,致使相当部分弱势青少年与学校系统的关系并不紧密,进而因各种具体原因而失学。交互分析表明,学习成绩与文化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成绩越低,文化程度越低(X2=261.471,DF=40,P<0.001;Gamma=0.524,P<0.001)。在失学的弱势青少年当中,25.3%的人是因为无法考取高一级的学校,另有近17%的人是“自愿失学”,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如一位失学青少年表示:“不想上(学)了,以前上学时我就总也跟不上,特受罪。”对此,家长也深感无奈:“(孩子的)功课我辅导不了,就小学一二年级的还行。我闺女一直上到大学,特别聪明,不用我辅导。我儿子就不行,不愿意学习。儿子愿学习的话也能上个大学什么的。”出现偏差行为,也是部分(16.1%)弱势青少年失学的原因。

失学导致弱势青少年与学校系统的交流中断,无法继续获取更多的文化资源以致弱势青少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所占比例高达80.4%,只有不到20%的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可以认为,家庭经济资源的欠缺以及因文化资源贫乏而导致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低下,致使弱势青少年与学校系统的关系较弱并过早中断,双方的资源交流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2.职业系统

职业系统是个体获取经济资源的主要场所,其资源获取在现代社会一般首先需要通过“求职—聘用”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系统的开放性逐渐增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进行自由的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在聘用青年员工时,一般以学历作为筛选和录用的主要标准。求职者必须拥有较多的文化资源,才能从职业系统中通过持续的资源交流获取经济资源。弱势青少年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因而在就业市场上基本处于边缘地位,获取资源的能力极其有限。近五成弱势青少年坦言其在求职中最容易受到的是学历歧视。另外,工作经验(16%)、处罚经历(13%)和身高长相(12.2%),也使部分弱势青少年被一些用人单位拒绝。由此在过去半年时间里,22.8%的弱势青少年没有到外求职,42.6%的人求职但未能找到工作,其余34.6%的人找到工作,但因工作未能符合其择业标准而放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就业状况之中。弱势青少年对此深感无奈:“就是一般的最基本的普通技工操作都要大专学历。像我是职校的找工作很困难。”“我学历又不高,人找工作特别难,人家还嫌我胖,都觉得我笨,都不要我。”

在这种状况下,临时工成为弱势青少年从职业系统中获得经济资源的主要途径,但也只有20.0%的人能够踏上这一途径,而且这并没有改变弱势青少年的失业状况和求职困境。一位母亲说:“儿子现在临时工也没干了。工作太累了,1天24小时,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完了给人看房守夜,个体的。现在也就不做了,在家呆了一个礼拜了。”一位父亲说:“那(家里经济紧张)也没辙,俩孩子找工作不好找。做临时工,现在找工作试用期3个月,等三个月做满了就不要了。”青少年也表示:“一般好一点的地方都要学历,我就去不太正式的地方,那儿不要学历,但是都长不了。”“我干的工作挺多的,就是没有干长,主要就是学历什么的阻碍了。我最喜欢的还是房地产这份工作,但它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弱势青少年自身素质条件的局限,他们与职业系统的关系相当弱,双方的资源交流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通过个人和家庭的努力进入稳定的职业系统可能性很小。惟有通过提供机会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文化资源),提高其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再配合相应的政策保障,才可以保证其获得可以维持其成长和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

3.社区系统

由于处于失学失业的边缘位置,弱势青少年向社区系统寻求的主要是求职方面的信息资源和技能培训等文化资源。他们最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就业信息”(81.9%)、“技能培训”(67.2%)以及“(针对)贫困青少年的家庭救助,保证基本生活需求”(60.1%)。但目前的社区系统内所能提供的相关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如两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这一帮青年(弱势青少年)的技术培训几乎没有。公益性的只是对失业人员,针对孩子的太少了。……(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心理辅导等)没有。我们唯一熟悉的健康讲座是那个……‘拒绝毒品’,主要是对少年儿童的,针对青少年的没有,都是对小孩儿的。……我们社区只能说是用低保,从民政口去帮助他们,够了一定条件给点儿低保(金)。一旦过了十八岁,那就是有劳动能力了,那就不行了。够了十八岁了,就没人管了。……所以说主要还是得提供一个岗位。现在适合孩子们的岗位基本没有。”“青少年就业这一块儿,你看根据咱们社区的情况,咱们主要是通过低保给居民找工作。这一块的比例特别小,青少年找工作他也不通过街道来找。我们一般都是给一些找到工作的青少年出一些相关方面的证明什么的。……总的来说,咱们这儿在社区里找工作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员比较多。一般来的招工信息,都是针对这样的人群的,对青少年来说好多都是不对口的。”

可以看出,目前针对社区失学失业青少年的社会政策和社区服务还比较欠缺,调查显示资源欠缺的同时,65%的弱势青少年对社区和村镇所开展的针对青少年的工作并不了解,就更谈不上利用。这说明弱势青少年和社区的关系和资源交流目前尚处于较低层次,相关方面的工作亟待得到加强。

四、结论与建议

弱势青少年的“弱势”具体表现为其内在资源的贫乏,而造成这一状况的缘由在于其无法从学校系统、社区系统、职业系统中通过资源交流获取资源。在经济资源方面,尽管职业系统具有丰富的经济资源,但弱势青少年因内在文化资源欠缺而无法稳定利用。在文化资源方面,弱势青少年贫乏的内在文化资源,使其与学校系统的资源交流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社区系统也未能对其文化资源作进一步提升。在信息资源方面,相关工作的滞后使社区系统暂时无法满足弱势青少年的需求。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基本建议:

1.弱势青少年:激发其重新参与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并提供以职业技能培训、求职指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管理为主体的多元化技能培训,延长其受教育的时间,以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其获取和运用外界支持的能力。

2.学校系统:改革和完善教育系统的评价机制,增强学校对边缘学生(贫困、成绩低下、行为偏差等)的资源支持力度,降低青少年的失学率,并探讨可能的途径,为失学青少年重新回到全日制学校中复学提供制度化的支持。

3.职业系统:关注弱势青少年的求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相关就业岗位的供求矛盾,更多地提供主要面向弱势青少年的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通过舆论环境的营造、就业政策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对用工上的歧视行为进行预防和惩戒,降低职业系统对弱势青少年的资源阻隔。

4.社区系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本着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原则,以社区为依托,实施青少年综合素质和职业培训计划,提供充分的求学和就业信息,向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费培训或政府补贴,保证适龄青少年回到求学、进修和就业的行列之中。

标签:;  ;  ;  ;  

弱势青少年边缘化的实证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