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流域开发建设及其成功经验_莱茵河论文

莱茵河流域开发建设及其成功经验_莱茵河论文

莱茵河流域的开发建设及成功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莱茵河论文,流域论文,成功经验论文,开发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莱茵河概况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北麓,源头在德、瑞、奥三国交界的波顿湖(Boden)。自河源康斯坦茨至入海口鹿特丹全长1360km,流域面积25.2万km[2]。流经欧洲的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莱茵河位于47°48'~52°N之间的欧洲中部,属北温带大西洋气候,四季温和湿润,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热。流域内总的地势自南向北倾斜,河流的南部(上莱茵河段)穿过黑森山林,中部(中莱茵河段)为丘陵地带,北部(下莱茵河段)为沿海低地。

莱茵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与发展。早在公元前,古日尔曼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古老的欧洲文明。如今,经过沿岸各国的共同努力和近两个世纪的开发建设,莱茵河流域集聚了近1亿人口,有许多世界著名城市(如康斯坦茨、巴塞尔、路德维希港、美茵茨、法兰克福、科隆、杜伊斯堡、鹿特丹等)和重要产业部门(如钢铁、石化、电力、建材、机械、电子等)集中于此。莱茵河流域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人口、产业和城市密集带。

二、开发建设重点

1.水电资源的梯级开发建设

莱茵河流域各国十分重视水电的梯级开发。它们采取自主建造或者联合修建的方式,在莱茵河干流上兴建了几十座各级梯级水电站,并已基本实现成龙配套。目前,莱茵河干流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200万kW。这为莱茵河流域工业和经济发展、为莱茵河产业带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由于莱茵河落差较大的河段大多集中在中上游,所以大部分梯级水电站也集中于上莱茵河段和中莱茵河段。莱茵河上的梯级水电站一般均为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其最大的水头为22m,最小水头为3m。通常各级水电站的水头差别都不太大,大致在9.6~17.4m之间,因此,莱茵河干流的各级水电站主要是依靠日调节流量来运行。

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沿岸各国的利益。各国在联合开发水能资源时,为了维护各自的权益,一般都在电站开工之前就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的水电建设协议或协定,按照在建投入的比例来合理地分配电能。

莱茵河上的各级水电站都广泛地采用计算机来控制,并通过现代通信线路和网络来掌握各级电站的运行状况,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挥调度,实现了电站的自动化管理。

2.河道整治与航运

由于上莱茵河段的比降大、水流急、洪峰大,挟带着大量泥沙顺江而下,中莱茵河段的地势相对比较平缓,下游又多为低洼地,河床比降平稳,所以造成了中下游的泥沙沉积而致使河床淤高。在莱茵河未整治之前,中下游沿江两岸极易遭受洪涝灾害侵袭。为此,从18世纪开始,沿江各国都十分重视以防治洪涝灾害为目的的河道整治,纷纷采取了建造堤防、修筑堰坝和船闸、开挖人工运河、疏浚河床淤泥等众多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改造河道,逐渐实现了河道的渠化。

众多人工运河的开挖和河道的渠化,极大地改善了莱茵河的航运条件,促进了莱茵河航运业的发展。如今,每年在莱茵河上行驶的各国船舶的总吨位已超过1500万t,年货运量在3亿t左右(这相当于20条同等长铁路干线的年货运总量)。莱茵河不仅航运的繁忙程度及航运量在欧洲各内陆河流中居首位,而且已成为世界上货运密度最大的内陆河流。目前,7000t级的船舶可以通过莱茵河直达德国的科隆港(距河口500km),5000t级的船舶可以直达法国的斯特拉斯堡(距河口1000km),而1500t级的船舶可以直达上游瑞士的巴塞尔(距河口约1200km)。此外,莱茵河的几条主要支流,如摩泽尔河、内卡河、美茵河等,都可以行驶1500t级的船舶,因此实际上莱茵河的通航里程已超过1400km,完全实现了“江海直达”。

现在的莱茵河已成为欧洲内河航运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形成了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莱茵河产业轴线,并以此为依托,有力地推动了沿岸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3.城市和港口建设

莱茵河流域水资源和航运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及沿岸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莱茵河两岸城市和港口的建设,形成了与莱茵河产业带相提而闻名的沿江城市与港口带。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莱茵河干流上,就建成了近50座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其中有20座为港口城市),按其功能划分有20余座经济中心城市,近20余座科教文化中心城市和近10座著名的金融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城市(含港口城市)有: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波恩、科隆、杜伊斯堡、埃森、考布伦茨、法兰克福、卡尔斯鲁厄、斯特拉斯堡、弗里堡、康斯坦茨等等。

4.环保建设

六七十年代是莱茵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废气、废水和废物(垃圾)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由于对废气、废水和废物缺乏必要的处理手段,使流域内工业集中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质量普遍下降,中、下游河段的鱼虾几乎绝迹。

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群众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迫使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及环保法案,并加强了监督和治理的执法力度,废水、废气和废物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入河流和大气。为此,普遍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安装了SO[,2]和NO[,x]的处理装置。80年代后期至今,莱茵河流域的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莱茵河源的波顿湖水质富营养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扼制。如今,莱茵河的水质已明显好转,河内又有鱼类繁衍,大气环境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垃圾处理厂使废物成为再生能源。

莱茵河流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环境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如果在经济发展之初就重视保护环境,所遭受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会小得多。问题在于资源和财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如何合理分配。

5.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或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莱茵河流域的法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沿江各国制定的独立的、双边的或多边的相关法规或条约;二是为了有效地监督实施而陆续建立的众多跨国的管理和协调机构。

法制建设在莱茵河这样一条国际性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运资源等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效地维护了莱茵河这条国际内陆水运航道正常的航运秩序,有效地促进了以内河航运为发展基点的莱茵河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莱茵河综合性多目标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断提高开发的水平和层次,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带的形成及沿江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在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及加强流域的环境保护与建设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从莱茵河流域的法制建设过程可以看到:在沿江各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制定各类法规条例以及签订各类协议和公约,建立门类齐全的跨国和跨地区的管理协调机构,对于推动整个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三、成功经验

莱茵河流域在近两个世纪的不断开发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效益,成为世界上江河开发的成功典范,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沿江各国能够始终从全流域的整体高度出发,十分认真地搞好不同历史阶段全流域发展的综合规划,并切实贯彻执行;

(2)流域各国能够密切结合各河段的实际,以梯级开发为中心,实行干支流并举的综合开发方针,优先开发水能资源和水运资源;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大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

(4)注重沿江产业的配套选择与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产业优化组合;

(5)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特别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构,来实现莱茵河的综合整治与开发。

标签:;  ;  

莱茵河流域开发建设及其成功经验_莱茵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