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晓辉

湖南省蓝山县中心医院 湖南蓝山 425800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53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27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并总结相关高危因素。结果: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气道损伤、不合理用药及呼吸治疗相关器械污染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

重型脑外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及早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机械通气治疗是重型脑外伤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其可以有效的维持患者适当的通气量,改善机体气体交换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呼吸状况有着良好疗效。但重型脑外伤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极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据统计显示,其发生率高达9%到70%,而病死率高达50%到69%[1],因此临床在使用机械通气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应积极预防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此次,我院通过分析比对的形式研究了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护理对策及其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接诊的53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影像学CT诊断证实。入选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1岁到77岁不等,平均年龄(55.8±12.1)岁;患者受伤因素为车祸致伤的有23例、为高处坠落致伤的有19例、为暴力打击致伤的有11例;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9小时,平均就医时间(3.7±2.3)小时。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例、B组27例,组间在上述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措施: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时,定时给小气囊放弃,以免局部组织受压发生糜烂、出血;定期对内套管进行清洗消毒,并每日更换患者牙垫;适当加温或加湿吸入气体,维持呼吸道正常的清除功能,清除纤毛功能的抑制作用。○2呼吸机管理,护理人员需定期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清洗,并应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消毒处理,以防止呼吸机管道内的细菌进入气管中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适时去除呼吸机送气螺纹管内的冷凝水,避免管道内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行气道引发感染;严格掌握呼吸机使用时间,切忌盲目使用,定期观测患者SpO2、PaO2等指标,对恢复正常者可立即拔除气管。○3药物护理,临床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测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严格掌握抗生素药物的适应证,并严格把握药物的用量、用法及用药时间。○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医护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洗手制度洗手、戴手套;定期对病室环境进行通风、消毒,对医疗废物应规范处理;限制病房探视,陪护人数、探视时间等,以免造成感染事件的发生。○5体位护理,对清醒患者,在其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40°左右,若无其他禁忌症,可采取改良式体位进行休息(左侧30°-左侧45°-半卧位-右侧30°-右侧45°)[2];对昏迷或活动受限患者,护理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翻身拍背,并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6营养支持,重型脑外伤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高氧耗状态,且其体内激素水平均会异常升高,因此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护理人员需予以及时的营养支持,以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7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日常护理操作前,应先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操作方法、目的等,在操作过程中多了解患者的感受及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增加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时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患者,以保障其机械通气顺利的进行。

1.3临床观察: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对,同时收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详见表1;此次研究对象中合计发生1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气道损伤、不合理用药及呼吸治疗相关器械污染、不良卧位、营养不良、基础疾病等。

3讨论

重型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病,机械通气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3],但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笔者此次通过对近期内12例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了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现总结如下:○1气道损伤是最为常见的高危因素,正常机体咽部会存在G+球菌,上呼吸道存在纤毛黏液系统及IgA等防御,因此会阻止细菌在气道上皮附着保证气管及远端气道处于无菌环境。但机械通气的实施会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形式,因此极易对患者的气道造成损失,破坏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从而导致口咽部细菌侵犯呼吸道。此外,长期的气管插管会破坏局部组织,使纤毛黏液系统受损,从而导致痰液潴留,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2药物不合理的应用,临床盲目选择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引起针灸感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破坏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抗酸剂会增加胃部细菌寄殖能力,而镇静剂、支气管扩张剂等的实施又会导致胃内容物返流[4]。上述现象的发生均会增加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机率。○3呼吸治疗相关器械污染,呼吸治疗相关器械及导管是反复使用,尤其是呼吸机管路、湿化器、雾化器等,若消毒不到位极易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患者会持续大量的吸入含菌率较高的雾粒,导致肺炎的发生。○4其他,此外笔者分析显示,不良的体位会使得气管内套压迫上部食管括约肌群,造成内容物返流,当返流物积聚在咽喉部则会进行气管、肺组织,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重型脑外伤患者机体本身处于应激状态,代谢水平、氧耗、激素水平均异常升高[5],其机体能量消耗大于需求,因此极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本次我院根据上述高危因素对B组27例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因此,笔者认为,临床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建萍.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82-184.

[2]姚小琼,韦艳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人工气道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8-19.

[3]彭鎏,艾宇航.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相关肺炎调查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3(4):223-226.

[4]Miller A,Scheinkestel C,Joseph M,et al.Coorination and continuity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 care[J].Hum Factors,2009,51(3):254-367.

[5]黄秀琴,张鸣华,叶瑞海,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42-2544.

论文作者:陈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