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人民医院 15840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评判其疗效。结果:60例患者治愈4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术后复发1例。结论: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
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属于良性病变,但其具备浸润生长、局部种植、远处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不断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发现,EMT在适龄妇女中发病率达10%。71%~87%的EMT患者伴有慢性下腹痛的症状,具有慢性下腹痛症状患者半数以上确诊为EMT[2]。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其中保守治疗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达到根治效果,极难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而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达到较好临床效果。我科于2013年2月~2015年8月共收治60例该患者,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 例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43.5岁;婚育史:其中已婚53例(已婚不孕者10例)未婚7例,;EMT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育龄妇女,不孕、继发性痛经或慢性下腹痛,盆腔检查触及触痛性的结节或者囊性的包快。临床分期:按Ingersoll于2007年在Acosta分类法的基础上修改的五期分法[3],即0~Ⅳ期:Ⅰ期5例、Ⅱ期34例、Ⅲ期17例、Ⅳ期4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破坏或切除异位内膜病灶,保留卵巢组织,保留子宫、一侧或双侧卵巢;②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是指将盆腔内病灶及子宫予以切除,保留一侧卵巢或部分卵巢以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③根治性手术:将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全部予以切除和清除。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以及有无生育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1周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口服,连服6个月。术后随访1年。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原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显效:原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减轻者;无效:原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者;复发:在治疗结束之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状与体征再次出现。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2结果
60例患者治愈4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术后复发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EMT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①经期房事、月经疾病、性生活较为频繁,为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游离提供了机会,极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②因阴道手术、阴道用药、宫腔手术、人工流产等,导致宫口、宫颈、阴道口粘连,导致经血逆流入盆腔;④患者生殖器官异常,比如阴道横隔、子宫闭塞、处女膜闭锁等;③多次行人工流产手术和剖宫产手术:若多次行流产手术,极易致使子宫内膜碎片随输卵管进入盆腔,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常见疾病,多发生在盆腔腹膜,也发生于输尿管、卵巢、直肠阴道隔,极少发生于膀胱、胸膜、心包膜[4]。痛经是EMT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以渐进性、继发性痛经为特征,发生于月经前、中、后的1~2天,呈周期性,也有呈非周期性的慢性盆腔痛。患者月经失调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前2~3天出现点滴出血,多数经量增多,少数经量减少[5]。不孕通常是因为合并卵巢功能障碍、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自身免疫因素、粘连等机械因素所导致。伴有排便困难、便秘、腹泻、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
我们通过临床资料发现手术结合术后用药临床疗效最佳。(一)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各期内膜异位病人行保留卵巢和子宫手术,仅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手术包括:①分离盆腔粘连、电灼或切除内膜异位病灶;②对异位囊肿可行囊肿剥除术、囊肿切开加囊内壁灼烧或激光照射术;③对腹膜内膜异位病灶可行电烧灼术或激光照射术。但对输尿管和肠管表面的病灶忌用单极电凝,以防损伤;④若一侧附件病变严重,而对侧附件正常,也可考虑切除患侧附件;⑤合并有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者,可以同时予以剔除;⑥对中下腹痛经明显者,可行子宫神经去除术;⑦对后位子宫,可同时行子宫悬吊术;⑧对不孕者,应同时行输卵管亚甲兰通液,若输卵管阻塞,予以处理。剥除较大的异位囊肿时,应尽可能多保留正常卵巢组织,避免损伤卵巢的血液供应。对有残余病灶或短期内无生育要求的,术后宜行药物治疗3~6个月。(二)对无生育要求,有明显下腹中部痛经、伴有明显子宫病变如子宫腺肌瘤或子宫肌瘤、保守性手术复发者行子宫切除、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异位病灶的同时切除子宫,至少要保留部分卵巢。对有残余病灶或中重度病人术后宜行药物治疗3~6个月。(三)年龄较大,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明显消化道症状或直肠痛;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和手术治疗失败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切除两侧卵巢。米非司酮片是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物,它可以抑制、破坏患者子宫内膜的发育、增生,还能在患者的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内产生直接的作用,影响其血管生成及其生理功能。米非司酮还可以对患者体内的性激素分泌起到改善效果,能够作用于丘脑-垂体-卵巢轴,可以使患者内膜的增生进程受到一定的干预作用。
本组研究表明,选取适当的手术方案结合术后药物治疗可有效治疗EMT,防止其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慢性盆腔痛的腹腔镜诊治(附262例报告)[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641-643.
[2]盛庭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5):946.
[3]冷金花,王艳艳.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9,3(1):7.
[4]李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3):2409.
[5]代洪波,张艳.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1,17(1):53.
论文作者:刘金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子宫论文; 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卵巢论文; 病灶论文; 盆腔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