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马景霞

马景霞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采取比较法,将我院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并且在护理后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前言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性、阻塞性为特点,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步提升,慢阻肺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患者自身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呈现出衰老与退化趋势,相较于成人群体,老年患者心理状态低下,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较大,对慢阻肺相关知识不理解,因此在护理工作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确保其需求得到满足,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本研究观察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 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都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并将心脑肾肝严重病变者及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8~88岁,平均年龄(65.3±7.6)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5.4±4.3)年;病因分析:支气管哮喘10例,慢支炎17例,肺气肿5例,肺心病8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9~88岁,平均年龄(65.6±7.6)岁,病程6~25年,平均病程(15.5±4.3)年;病因分析:支气管哮喘9例,慢支炎18例,肺气肿5例,肺心病8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说明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用药注意要点,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老年患者常常出现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心,进而出现焦虑、恐惧和自卑等负面情绪,对治疗疗效造成影响,通过观察并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慢阻肺总是反复发作,需要患者长期住院,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和讲解慢阻肺相关知识和发病机制,让患者了解到该病的普遍性,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②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应用个体或者集体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并向患者介绍治疗的方案,让患者了解预后情况,也可以向患者讲解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或者应用音乐、视频、注意力转移法或深呼吸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爱,以此鼓励患者,缓解其顾虑和烦忧,并主动让患者配合治疗 ③在心理护理中应注重以尊重作为前提,充分尊重老年患者,与患者交流时措辞应用敬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答疑,并以关爱为中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动关心患者心理情况和 日常生活细节④及时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合理的功能锻炼。例如呼吸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状况,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主动倾诉。对患者心态进行评估,鼓其说出自身担忧的问题,可进 行慢阻肺患者集体心理疏导,彼此之间进行语言沟通、畅谈感受。⑤加强家庭、社会支持和回访。多跟患者家属、好友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好友等给予患者在治疗期间最大的支持,多多陪伴和开导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归属感,给予患者支持,让其依赖感找到寄托。此外,应给予患者生活指导、药物指导等,及时观察用药反应,使患者谨慎用药,告知患者多食用消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⑥健康教育支持。针对患者病情程度、文化水平、家庭因素等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说明发病的原因,日常 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明确不良心理对治疗所造 成的影响,使患者更好克服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及肺功能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肺功能检测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肺功能检测后其优良率为82.5% 较对照组45.0%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慢阻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反复发作,该病具有很多并发症,例如睡眠呼吸障碍、慢性呼吸衰竭、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胃溃疡等,给患者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对其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十分必要。一般而言,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临床观察、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认知能力衰退和认知速度减缓等导致反应能力弱化,总是担心自己的疾病,易产生恐惧感、孤独悲观的心理状态等,治疗态度消极,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通过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患者具有以下心理问题:患者刚入院时,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或者疾病恶化,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抑郁的状态,进而出现焦虑、害怕的消极态度,并且对病情、治疗、生活均报以消极态度。老年慢阻肺由于是慢性病,病程长、患者长期住院,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总是与家人分开,需要家人照顾,患者情绪容易急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此外,在长时间的住院生活中,患者常因医院的环境、与家人分开而急躁,并因长期治疗而对医药费用、家庭经济担心、忧虑,从而不愿配合治疗,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本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肺功能检测后,其优良率为82.5%,较对照组的45.0%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结果说明,给予心理护理,降低了复发概率,并且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经过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在SAS和SDS评分上较对照组更优,P<0.05。此结果说明,给予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给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且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明显减少了复发率,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且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推动作用,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启芬.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5.

[2]席明霞,骆永梅,卿利敏,等.家庭肺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9):47-48.

论文作者:马景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马景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