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儿童道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潜移默化论文,道德论文,父母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儿童道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熏陶和影响,而这方面却往往被父母所忽视。正如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帕特森所说:“父母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子女传授些什么。”
研究表明,父母脾气暴躁,即使最常见的因烦恼而疾言厉色的态度,对子女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也十分有害。一些研究指出,过分地强调服从,会压抑儿童的好奇心;而经常采取强制手段则会销蚀儿童的仁爱之心。
生活中,大部分做父母的都感觉不到拿孩子发脾气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在感情上,而且在才智上对孩子都有很大影响。帕特森将常在学校打架、发脾气、偷窃、破坏公物的孩子与无此类现象的孩子的家庭进行比较后发现,那些捣蛋儿童的家长发脾气的频繁程度是其他家长的3倍。他还发现,如果父母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对待子女,子女的不端行为也会少得多。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道德发展问题专家马丁·霍夫曼指出:“当一个孩子伤害了伙伴时,其父母参与解决纠纷的方式就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教育。”父母管教子女,主要有三种方式:讲道理,行使权威和表示冷淡。每一种方式都会在子女的道德观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多数父母是三种方式并用,但专家们认为,以讲道理为主效果最佳。
1.讲道理
父母对子女指出他所做的一切,特别是伤害别人可能造成什么后果,会使孩子受到一次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积极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道义感。实验表明,受到这种教育的孩子往往更能体贴、帮助和安慰其他苦恼的孩子。而当他们确实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时,他们会产生一种恰如其分的内疚感。
2.行使权威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讲道理须同行使家长的权威结合起来。单纯行使权威而不讲道理的作法是很有害的。威胁或体罚、没收孩子的物品或发号施令等,有可能使管教立刻见效。然而,用这些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不会安慰或帮助有苦恼的孩子,更不会意识到可能是他们给别人带来了苦恼,而且他们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引起打架斗殴或无缘无故的挑衅。
3.表示冷淡
还有一种管教方式是假以辞色的冷淡态度。这种方式的害处尽管不像以武力压服那么明显,但同样起着消极作用。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十分消极和孤僻。有些父母的冷淡态度表现得相当露骨,例如直接了当地对孩子说,“你那样做我就不喜欢你”,“你不道歉我就不再同你讲话”。这些言语对孩子来说是很可怕的,会使他们感到忧虑不安,紧张压抑,以致很多能做的事情都不敢去做了。被人爱的感觉是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如果父母和蔼可亲,关心体贴,子女也会以此作为标准对待别人。同时,这种被人疼爱的感觉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其他方面如朋友、老师及电视节目等有助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