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悦读;策略;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提质提效和给予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师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令我们欣慰,语文教师要沿着这些成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进一步推进阅读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能的稳步提升,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较好发展。
一、以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故事中往往包含着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滋有味的事件,而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想象力又较为旺盛和丰富,他们对于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语文教师要理解小学生对故事的这种“热爱”,积极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小故事,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始端便充满期待感和浓浓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故事进行引入,如很久以前,一片原始森林里面有各种参天的大树,还住着各种可爱的动物,像老虎、狮子、狐狸、紫貂、野猫、小狗等,而森林中的狮子和老虎喜欢吃大型肉食动物,小猫则喜欢吃小老鼠,后来他们住的地方发生了火山喷发,快要侵蚀它们的领地,这些动物就紧急的召开了一次会议,商量着要走到哪里去生活,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去小兴安岭……这时候学生已经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教师可以问:那么大家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去小兴安岭吗?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看一下小兴安岭究竟好在哪里。最后,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向学生展示该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如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写作时的用词等等,从而在故事的讲解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情境促读,优化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的思维体系,在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上依然以直观具体的事物为主,像该年龄段的小学生往往喜欢看一些动画片、连环画,语文教师要合理的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来理解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文章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幅秋雨的动态情境,如秋雨淅淅沥沥的打在落叶上、慢悠悠的降落在小河中、轻飘飘的滑落在田地里,并发出沙沙的声响,让忙碌的农民伯伯脸上泛起了笑容,从而让这种动态形象的视频情境展示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让学生对秋雨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文章进行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毕后让学生分别来说一下自己印象中的秋雨,如学生A说秋雨来了,也带来了阵阵秋风,感觉天气不再干燥了,大地也变得湿润了,学生B说秋雨来了,打湿了我的衣服,我感觉舒服极了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并结合文章内容对以上学生展示的秋雨进行画面勾勒,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秋雨之美、秋景之美、秋韵之美,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再一次感受秋雨的魅力,给予学生较好的体验。
三、以问题导读,指引方向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什么事情都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积极的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有效的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好奇心,从而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助力阅读教学效能和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古诗内容时,语文教师不妨向为学生列出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古诗中都包含哪些生字词?你对叶绍翁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有哪些了解呢?“夜书所见”这个古诗题目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在古诗中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你阅读这首古诗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对这篇古诗进行阅读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能动性。之后,教师可以以随机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在提问中进行追问,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强化对学生古诗的理解和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进一步的重视起阅读教学实施,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以情境促读,优化体验;以问题导读,指引方向等,有效的构建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的阅读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能和质量,真正让阅读变为悦读,全面的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远征.变“阅读”为“悦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才智,2019(30):168.
[2]刘京京.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27.
[3]王丽俊.从阅读走向“悦读”[N].中国教师报,2019-09-25(005).
论文作者:唐淑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学生论文; 小兴安岭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秋雨论文; 古诗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