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为了比较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疗效等方面的效果,某医院对100名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的观察对比和计算研究后发现,试验组的患者的恢复速度比对照组的要快,但是并发症的产生概率比对照组高,通过试验研究证明,血管内介入疗法的治疗速度比较快,且创伤小,但是疗效与纤维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ruo3,在选择治疗方法上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治疗。文章对试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疗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动脉瘤这种疾病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在动脉血管上出现瘤状的现象,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按照排列可以在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后,还会导致病人的蛛网膜出现出血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致死的概率极高,中年人(四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发病的人数最多,然后是老年人。相关医学研究者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还在研究阶段,采用的是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为了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安全程度,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
1 试验概述
1.1 试验对象概况
某医院在2011年到2013年两年间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对所有患者的以往病历和相关检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后,确定疾病,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包含50人,试验组中有32名男性,18女性,最小是25岁,最大是70岁。动脉瘤的位置处于中动脉和后交通处,分别是12人和11人。对照组包含男性31人,女性19人,最小是26岁,最大是71岁,动脉瘤的位置分别在中动脉和后交通处,9人和28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等信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符合伦理审批,试验者同意并签署协议。
1.2 试验符合标准规定
患者进入试验的标准是,患者要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还要符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标准,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标准。如果具有以下情况不能参加治疗,凝血功能比较低,血小板含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脑动脉瘤属于多发性脑动脉瘤和巨大脑动脉瘤等特点的情况,心肾肝功能严重不全的情况,不能承受麻醉治疗的情况,瘤体的的大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1.3 试验治疗过程
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给接受治疗的患者使用镇静药剂,手术之前将尼莫地平通过静脉注射,每天注射适量药品,这样可以保证血管不会出现痉挛的问题,对患者的气管插管,开始全身麻醉,并对全身肝素抗凝。采用适当的方法穿刺右侧的股动脉,判断动脉瘤的状态,使用弹簧圈缠起来,再进行血管造影,完成后水解即可,导管取出后,管鞘留在里面,经过6个小时才能取出,加上止血处理。
试验组患者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复合麻醉,手术过程中,使用显微镜配合进入,将外侧裂静脉上的蛛网膜剪开,分离颈动脉池和外侧裂池,然后开始脑动脉瘤夹闭术。针对脑动脉瘤位置在后交通处的患者,需要进行前床突磨除术,完成后为了防止脑血管发生痉挛,需要通过患者的状态进行腰椎穿刺等措施。
1.4 观察和标准评价
根据患者的各项情况的检查,包括治疗效果和出血量等方面,对患者的评价标准按照临床的效果评估,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恢复良好的指标是可以正常的生活,没有严重缺陷;轻度残疾是指患者有残疾缺陷,但是能独立生活,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工作;重度残疾是患者具有意识,并且存在缺陷,生活不能独立进行;患者呈现植物人状态;死亡,这几种表现分别作为试验结果划分的判断依据。在统计学上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均数加减标准差作为数据,对组间进行t检验,有序变量采取秩和检验,出现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试验组患者疾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0%(41/50)比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6.857,P <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400,P <0.05)。
表 1 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2.2 两组治疗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试验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 2 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x±s)
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脑血管痉挛 1 例,电解质紊乱 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试验组切口感染 3 例,脑血管痉挛2 例,颅内感染 1 例,电解质紊乱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10/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P <0.05)。
3 讨论结果
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指的是脑动脉血管壁异常突出的部分,多会自发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外周血管相比,颅内血管中层较为薄弱且外弹力层缺乏,易导致动脉瘤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极高病死率,且该疾病的发生多无明显征兆。尚未完全明确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然而先天性动脉瘤占有较大的比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以 40 ~ 60 岁女性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绝大多数患者动脉瘤位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在颅内动脉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临床上多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以及自发性脑出血等局部性症状,一旦发生瘤体的破裂,则会使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情况下甚至发生死亡。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显微镜技术应用在医学的外科手术上被普遍使用,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效果,治疗方法越来越先进,动脉瘤的治疗已经不再具有极高的难度,但是为了控制出血问题,还是多使用手术来进行治疗,根据动脉瘤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有取得更好的疗效。如果动脉瘤呈现梭形宽颈形态,应该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按照动脉瘤的大小再判断采取血管内治疗还是外科手术,瘤的直径较大时应该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动脉瘤的位置在后循环系统上时,应该使用血管内治疗方式,而在前循环系统上则相反,根据患者的不同等级(Hunt-Hess),在三级以下的时候,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4 总结
根据试验的结果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时间比较短,见效较快,但是存在并发生的可能,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疗效要更好一些,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断治疗方法,需要医生进行谨慎的科学判断。
参考文献:
[1]李俊明.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57-157.
[2]遇旭东,李磊,丁建军,等.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外医疗,2017,36(7):91-93.
[3]张国龙,吴升祥,张磊.比较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9).
论文作者:张伟,崔洪山,赵爱萍,富洋,王红霞,赫丽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颅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