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肺癌胸腔镜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收治2016-4到2017-6共80例肺癌患者,先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再实施间歇性正压通气,实施单肺通气应用间歇性正压通气治疗,调整呼吸参数。结果 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在麻醉前,双肺间歇正压通气,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单肺间歇正压通气1h,单肺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单肺间歇正压通气2h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H值、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麻醉前,双肺间歇正压通气,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单肺间歇正压通气1h,单肺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单肺间歇正压通气2h相比较,有一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单肺通气,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呼气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延长患者生命。
关键词:麻醉分析;单肺通气;肺癌胸腔镜手术
由于空气质量变差、生活作息紊乱导致我国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男性因为吸烟喝酒情况较多,发生肺癌的机率比女性要高。在临床中,对肺癌可实施化疗、放疗等方法,可对机体所产生的损伤较为严重,更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压力。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手术,不仅对机体损伤小,不易破坏胸腔组织,利于术后恢复等优势,还可针对年龄较大、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实施手术[1]。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应用单肺通气对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手术并进行麻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2016-4到2017-6共80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人,女性患者28人,年龄20至71岁,平均年龄(58.3±1.7)岁。
1.2 纳入标准
①通过CT检查确诊为肺癌;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③无血液传染性疾病;④无精神系统疾病、意识障碍;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情况。
1.3 方法
术前,采用巴比妥那剂量为0.2mg,阿托品0.6mg,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心电监视,密切观察动脉压、SP02以及心率等指标情况,患者吸氧10min后,当血氧饱和度为100%后实施诱导,麻醉诱导选用药物为咪唑安定0.2mg/kg、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0.2mg/kg,芬太尼3ug/kg,等到麻醉起效后,应用万可松0.1mg/kg,采用静脉推注方式,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根据听诊情况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通过麻醉剂实施间歇正压通气,每分钟10-14次的呼吸频率,麻醉剂量以5ml/kg维持麻醉,并应用七氟烷混入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间断用阿曲库铵保持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1.4 观察指标
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情况,同时分析不同时间麻醉时间的单肺间歇正压通气、双肺间歇正压通气和单肺间歇正压通气指标,实施动脉血气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手术单肺通气在不同时间段指标情况
心率、平均动脉压在麻醉前,双肺间歇正压通气,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单肺间歇正压通气1h,单肺间歇正压通气1.5h以及单肺间歇正压通气2h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潮气量方面,双肺的间歇正压通气为(8.21±0.49)ml/kg,单肺间歇正压通气为(6.68±0.68)ml/kg。见表1
3讨论
单肺通气就是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健侧麻醉和通气方式,针对机体出现萎陷不张的情况,实施单肺通气可预防血液中的分泌物流入到下肺,为外科提供静止的环境[2]。但是单肺通气的弊端就是血液无法实现氧合效果,会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而且会因为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有相关报道称:单肺通气导致的低氧血症主要与双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的情况,这主要与麻醉方式、体位、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3]。实施单肺通气,保持良好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是保持呼吸正常的重要因素。与自身临床经验相结合,需要有以下几方面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是肺泡氧分压下降之后,肺血管阻力提升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药物药物的浓度和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受到抑制程度是处于正比关系[4]。在本次研究中,选择麻醉药物对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无抑制的静脉麻醉药物保持维持,应用七氟烷等药物,降低呼吸抑制情况,减少气道出现应激性反应,刺激器官扩张,便于患者早日苏醒。及时清洗呼吸道的分泌物,避免出现肺不张的情况。调整呼吸参数,在单肺通气过程中,如果气道压提高,血氧饱和度处于下降状态,可选用低潮气量,采用较快的呼吸频率,产生高吸低护的方法,平稳度过单肺通气难关[5]。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可有效调整肺功能的残气量,避免肺泡出现萎缩情况。
本次研究:双肺的间歇正压通气为(8.21±0.49)ml/kg,单肺间歇正压通气为(6.68±0.68)ml/kg。单肺通气时潮气量根据6ml/kg计算,可维持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还仍需检测最高气道压,有助于掌握肺部的气道阻力和顺应性变化,当指标出现异常就应考虑导管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分泌物阻塞情况。
综上所述:在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单肺通气,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呼气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宋永刚.胸腔镜下肺癌中转手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191.
[2]林飞,潘灵辉,钱卫,等.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01 - 3203.
[3]宋琼.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肺癌手术麻醉中的分析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6):3728-3729.
[4]张光明,钱刚,朱明,等. 持续气道正压对高龄肺癌患者单肺通气中肺泡灌洗细胞IL-1β 和IL-8mRNA 表达的影响[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2):141 - 143..
[5]孙来荣,顾连兵.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麻醉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6):521-523.
论文作者:甘丽,杨金凤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正压论文; 肺癌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情况论文; 低氧论文; 氧分压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