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关键是因为把课教活了。”“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活”是课堂教学机智,而应变又是教学机智的一种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失误,引起哄堂大笑;学生故意提出刁钻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出现疏漏,学生调皮等,如何处理这些意外事件,体现着教师的机智和技巧,衡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
对于突发事件,如果采取严厉的强制手段,当众对学生呵斥,就如一把双刃剑,伤了学生,也会伤了自己。如某老师上课时误将锋芒毕露的“毕”写成了“必”,有一生当众指出,老师显得很窘迫,接着就恼羞成怒地把“必”字擦掉改成了“毕”,接着将板擦往讲桌上一扔,颇生气的说:“老师还不知道怎么写吗?只是一时的疏忽罢了”。试问这样的生冷处理,学生会认可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应该提倡将人文的关怀注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们乐学,教师乐教,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一方面,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曾经有幸听过于漪老师执教《宇宙里有什么》一课,课堂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片段,一个男同学针对课文中“宇宙里有千万万颗星星”,一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万万是多少?”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显然,全体同学是在嘲笑这个提问的同学,这时,一个大胆的男同学勇敢地说:“万万就是一亿,这谁还不知道,我们数学里早就学过了。”对于众多的老师而言,也许问题这样就算水到渠成地解决了,但是于漪老师抓住这个意外的环节,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它值得我们工作在第一线上的所有老师借鉴:于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话题,而是说:“同学们,是谁在今天这节语文课上引导我们复习了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喊出这个同学的名字,同时向这个同学投去羡慕的眼神,使那个本来尴尬至极的男孩如释重负。于漪老师巧妙的点化,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难看出于漪老师及时利用了上课时遇到的意外事件,借题发挥,将话题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变弊为利,使之成为了促进教学的手段,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洋溢着温暖的阳光,这样的课,谁不愿意上呢?
也许,很多的语文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好不容易如大海捞针般,从众多的学生习作中发现了一篇范文,准备讲评课时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可当我们刚一读完,同学们便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同学大声嚷道:“老师,这篇作文是抄的。”对于这个突发事件,如果采取肯定的态度,就会助长了学生抄袭的恶习,如果采取否定的态度,将抄袭者批评一番,则会大伤该生的自尊心,让其很没面子,显然,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可这两种方法又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程翔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当有人揭发作文抄袭事件后,程老师灵机一动,马上说:“抄的?看来的确有这样一篇优秀的作文,如果不是这位同学抄来,我们能欣赏到这么美的文章吗?我们得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想,这位同学在抄的时候,可能是一时疏忽,忘了写原作者的名字。这不要紧,补上就是了。从今天开始,请同学们每人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这叫有福同享。”程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又表扬那位揭发的同学,让他当“监督员”,凡是“假冒产品”,一经发现,立刻指出。这样不但保护了抄袭同学的自尊心,同时也鼓励了同学们阅读优秀作文的积极性,一举两得,真可谓是明智之举。而这样的应变技巧应该来自程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众多的调查资料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中所给予学生的影响甚至要超过他所传授的知识本身,而一个冷若冰霜,知识匮乏的教师,给予学生的影响又会是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
大概是受了众多优秀教师的影响,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曾尝试着去运用应变的技巧,还真的是受益匪浅。记得那节语文课,刚上课时,我便发现教室最后面的一名同学正“用功”地看着什么,我并没有惊动他,当我布置好让同学们读课文时,我便轻轻地走到这个同学的旁边,可这时我发现,他已经在认真读书了,不过他的书洞里很显然的放着一本课外书,我轻轻地将“罪证”拿出来,还没说什么,那位同学便站了起来,“老师,那本书不知是谁藏在我桌洞里的。”本来以为他会向我承认错误,没想到他居然撒起了谎,我当时非常生气,正打算让他的同桌起来揭穿他的谎言,可转念一想,那样也许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再看看手里的书,是一本从学校旁边的小书摊租来的武侠小说,我知道一天的租金对一个学生来说应该称得上是“昂贵”,我把书轻轻还给他,然后说:“不管是谁的书,就暂且放在你这儿吧!先好好读课文。”我走回讲台上,依然象没发生什么事似的继续上课。快下课时,我对全班同学说:“老师在李冰同学那儿捡到了一本书,不知是哪位同学丢的,下课后请去认领,另外我非常赞赏同学们这种读书的热情,我希望咱班的同学多读书,读好书。”我故意的将那个读好书的“好”字说得语气重了一些。这一招果然奏效,几星期后,我私下里问了班里的几个同学,说从那次以后,班里读有益书籍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是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亦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也是经过多次练习反复推敲,千锤百炼的结果。要想掌握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相信每一位有志于课堂教学的教师,总有一天是会登上这座艺术顶峰的。
论文作者:王传铎 翟丽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同学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时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7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