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正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航道整治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占用工程区域河段,使整治区段的水域、地质以及岸线性质发生改变,对局部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浮游动植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方面的主要影响,同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航道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生态航道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态;生态航道
1 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快速发展经济和大力开展工程建设必须要保证的前提,环境保护关系到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发展。长江航运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具有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地理优势,其干线货运量已位居世界内河第一。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也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由于水利运输的发展,我国航道建设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与水运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对应的却是航道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和破坏。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采取策略减小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动生态航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航道整治工程就是指使用整治建筑物控制区域水流流速,增强整治河段河势的稳定性,达到改善航行条件的目的。其主要整治目的就是稳定航槽、增加航深、拓宽航道、降低急流滩的流速。航道整治的内容主要包含:疏浚、护岸、航标、环境保护等措施,在整治过程中还会会使用炸礁、抛石、桥梁拆卸等对水域生态影响较大的工程措施。其中,特别是疏浚、炸礁以及相关的工程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整治区段的水域、地质以及岸线性质造成一定的改变,对局部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浮游动植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 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的影响分析
2.1 对整治区段水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沉排、抛石、抛投透水框架等水下建筑物会导致水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得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发生完全破坏。此类工程措施容易导致河岸的硬化,土体与水体相互隔离,阻断整治区段水域内的生物及微生物与陆域相互接触,从而导致整个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整治河段的自净能力也会下降。此外,整治工程完工后局部区域的河床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会使底栖生物随底泥转移到抛泥区,对底栖鱼类(如黄颡鱼)的栖息和生存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对整治区段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1)对整治区段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这类影响主要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方面,首先浮游植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拥有叶绿素以及其他相关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其他水生生物的能量来源。由于新堤坝的建设,亦或是旧堤坝的拆除等原因会使得区段水域水质变得浑浊,对阳光透射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水中浮游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致使藻类的数量大量减少。浮游动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一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类似,在航道整治的施工阶段,会因为施工的影响而导致它的数量减少。
2)对整治区段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底栖动物主要指的是那些在水底泥沙、石块或者其他水底物体上生存活动的动物。在正常的水域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底部杂食性鱼类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航道整治工程在施工期对底栖动物最大的影响就是直接改变了它的生活环境,进而对得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造成影响,特别是水下炸礁、疏浚、抛泥等工程措施对其影响较为明显。
3)对整治区段鱼类的影响分析
因为鱼类在的水下活动能力较强,所以当疏浚机械或施工船舶对水体的进行扰动时,鱼类会避害性逃离处施工水域,因此疏浚和抛投工程措施对鱼类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是当影响底质面积较大时,施工后的底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会较为困难。与疏浚和抛投工程相比,水下炸礁在对鱼类生存的影响形式较为不同,水下炸礁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水下爆炸而产生的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与江水混合后较难溶出,而且水下爆炸会使得对江水浑浊度和悬浮体的增高,鱼类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腮部会充填悬浮物,致使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其死亡。
3 减小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生态航道建设
3.1 减小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影响的策略
首先在进行航道整治和航道建设时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树立良好生态的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在施工期间监测管理,进行生态监测(如濒危物种的监测、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分析、水质和生态功能监测)、水力监测、泥沙淤积情况监测及工程整体稳定性监测。在施工期前,合理地选择施工期间最,好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尽量减少水体的扰动,控制水体中悬浮物的增加。
航道整治过程中也要大力推行生态爆破、生态驱鱼、生态护坡等“生态化”的技术。此外,在营运期间要全面建造标准船型,淘汰相对老旧的船舶,推广使用以LNG(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的船舶, 从而降低单位运量能耗,增强航道生态性。总之,在施工前进行”生态性“统筹规划,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和监测,施工后进行评估及维护,可以有效地减小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影响。
3.2生态航道建设
传统的航道整治工程仅会考虑河床的演变规律、浅滩类别、航道通航等级以及通航保证率等因素,很少会考虑水域环境,水生生物这类生态因素。而生态航道建设则是在传统航道整治基础上,将航道建设与水域生态、水生生物、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在航道建设及整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使用一些新的生态工程手段(如:生态护岸、生态护底、生态坝体和生态疏浚等)将传统航道的通航功能与河流生态系统有机地协调在一起。相比之下,生态航道更注重水域生态的保护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在这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生态航道建设正在一步步地融入到航道的整体建设规划中,这也是我国航道建设事业努力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慧军. 关于内河生态航道建设发展研究[J]. 科学家, 2017, 第5卷(3):20,32.
[2]马一, 程铁军. 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J]. 水运工程, 2014, (11):115-119.
[3]李金, 李建夏. 生态航道建设初探[J]. 科学与财富, 2018, (13):132.
论文作者:房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航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域论文; 工程论文; 区段论文; 鱼类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