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的目的为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发生电网事故。我国电力企业经常采用的检修模式为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虽然检修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在设备容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传统检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设备检修需求,不能及时遏制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信息化技术;应用
一、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检修概述
在智能化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但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供电体系中还不具备相应的在线监测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致使在线监测装置在供电体系中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这也为我国的电力机构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要不断完善电网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体系,对在线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并根据故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修方案,进而从根本上减少设备检修人员的任务量,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安全的保障。以我国某电网为例,其供电体系中,该电力机构以设备状态的数据作为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体系的重要基础,并将输变电设备作为供电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应用了设备风险评估以及设备检修的方案,进而有效获得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而深入地了解了设备的监控状态,针对其存在的故障风险发布相应的信号,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从而为智能化电网设备的状态检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作为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生产管理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缺少了该系统的支持,状态检修将会变得形式化。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多个业务部门,中间流程复杂,数据量大,要想及时获取各种报表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必须要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的作用。因此,电力部门应该建立信息数据储存平台,使各个部门都能看到数据更新、变化情况,从而实现电力系统信息流通的专业化、自动化。此外,在信息化技术下收集各个部门的日常数据,不仅能够节约工作时间,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要想确保输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务必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构建标准化作业流程。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都是在标准化基础下实现的,所以应该按照自身的要求来规范相关的电力活动。其次,制定实验报告流程。对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而言,其基础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设备日常运行、故障诊断、在线监测等,制定实验报告并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电力系统收集与设备有关的信息,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2、在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技术上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检修模式带来的弊端。对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而言,主要功能包括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处理数据、监测数据、评估风险、维修设备等。基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可以在接口配置或外部进行相关数据的获取,并且将其转换为设备检修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形式,之后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的重新组合和换算,就能准确评估输变电设备的状态。
3、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在线监测系统作为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的关键技术,能够为状态检修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该系统的根本任务为收集输变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和数据,利用安装在检修现场在线监测设备将其输送到在线监测系统,经过系统分析之后评价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传统离线监测系统只是作为例行检查使用,只有在输变电设备需要大修或者老化检验时才会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展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无法预防大型发电机的突发事故。而在线监测系统能够为设备检修提供相应的在线数据,将设备的运行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并且对其进行深入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在便携机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主要是以设备评估为基础,而供电系统将设备状态评估结果作为检修策略的基础。在输变电设备检修人员达到现场之后,可以在各种数据分析下进行设备的检修。实际上,检修人员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数据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便携机系统,那么检修人员就能利用相应服务器下载数据,并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在对比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的基础上判定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评价设备状态。当检修人员完成检修工作之后,可以在便携机系统下撰写检修报告,将数据传入到中枢,真正实现电力设备的实时化管理,省去更多的中间环节,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增强检修效率。
三、案例分析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一处变压器A出现故障,故障表现为分接开关出现渗漏现象。该现象的状态量对应的劣化程度达到4级。由于距离上一次整体性维修的时间为400d左右,通过分析得出该次故障状态评价的分数为30分,继而将其数据代入到模型中进行计算,能够对具体的设备故障率进行明确,即为0.0155次/d。通过具体运算能够得出结论,即变压器需要尽快进行维修,在明确检修方式后,确定检修时间。如果对故障的发现到对故障进行修理中间的等待时间为10d,同时事后检修平均修理时间为10d,则能够对该次检修方式实施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表1检修方式对比
项目ΔVCE
整体维修0.042410.6483.982
局部维修0.03523.689.565
在对以上检修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通过效率分析,可知整体维修风险与技术标准的程度较高会使得设备检修质量降低,但是能够对设备问题进行较为彻底的解决,使得往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能够带来较高的设备经济效益,并且使得局部修理的频率降低。在整体维修的状态下,设备的健康状态保持较好,部件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升,使得设备的安全运转状态时间增加。由此可知,整体维修的费用也比局部维修的费用总和要低,并且与二次设备协同的状态下,整体维修费用的降低比例更加明显。综合以上分析,整体维修方式的经济性要远高于局部维修,具备更好的设备检测效率。
四、构建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智能化及状态检修体系的建议
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智能化及状态检修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这项工程是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全新突破。要想构建完善的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智能化及状态检修体系,要根据我国电网发展的特点,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首先,要建立统一的输变电检测技术及装置,并对其装置的线路分布、数据库的建设做出统一的标准要求;其次,要对在线监测装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电网管理工作的日常流程中,有效实现设备的维护、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功能;最后,不断完善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体系,加强潜在风险的控制,进而使得设备的状态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生产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在线监测系统、便携机系统的信息化构建。而且。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采取有效手段予以解决,这对提升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电力市场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丽娟,鲁宗相,邓雨荣.基于风险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实用化技术研究[J].高压电器,2018(1):81-86,91.
论文作者:赵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输变电论文; 在线论文; 电网论文; 数据论文; 体系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