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管理的科学思考_地球环境论文

地球系统管理的科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球论文,科学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以来,通讯、交通、信息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电子技术的自动化,人类不仅控制了自身生存的“地球村”,而且又向太空进军,企图征服整个宇宙。然而,与柏拉图"Save the Phenomena"(拯救现象)一脉相承的人类理想的另一面,受伤的自然已开始报复人类:资源枯竭、土地侵蚀、水质恶化、“四废”(废石、废水、废渣、废气)占据以空间污染大气、洪水吞噬良田、地方病肆虐……拯救地球、协调人地关系成为时代最强烈的呼声,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 地球系统管理概念的提出

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由于对土地过度耕种造成区域性环境恶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玛雅文明消亡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进一步破坏、损害着自然,并且由区域性环境恶化转变为全球性的灾害,威协着地球生命的生存环境。如今,人工合成的化学、金属污梁物如PCB、DDT、氯氟烃气体等已波及包括两极、深海在内的地球每个角落,所有“污染和全球变暖是过去环境利害被大大忽视的年代所设计的产品、工艺和系统等技术的遗产”(D.Heaton,1995)。环境和灾害问题已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自然环境变得如此脆弱,即使是规模很小的灾害也往往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大量灾害如酸雨、水涝等波及的面积越来越广,已不是一个国家或团体所能解决的问题。面对时势,适时地提出高目标的发展战略——地球系统管理是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作为一个体系,地球系统管理将灾害、环境问题研究与人口、资源一起提高到影响和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运用现代科技、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重新评价并处理人类与地球客体、生产、生态、资源及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而不是各国家、地区彼此独立的“大拼盘”)来对待,了解地球体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行为,从而顺应自然规律、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国政府、科学界及公众社会共同、严肃而紧迫的社会责任感。

2 地球系统管理的指导思想、研究思路

虽然人地关系受多种因素的束,具有复杂多样性,但是事物总由各种矛盾构成,是有规律可认识的。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日益发展完善的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人类对资源、环境、人口、减灾等问题认识的自觉性,使之成为社会性意识,最终将社会生产引导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平衡的轨道上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1) 首先,人是自然的产物,对自然具有无限的依赖性。然而,由于人对自然改造的时代性积累了大量自然的损伤,甚至成了自然的对立面,自然也开始报复人类,从而认识人地主客体的矛盾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可以包括:人类对资源的奢望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人口指数性增长与空间的有限容量、人对地改造的时代趋势性与地对人影响的继承性、人对地的无限依赖性和人的有限能动性以及经济发展短期效益与资源环境的长期风险性等矛盾。

(2) 人地关系系统管理具有规模空前宏大、跨学科、跨国界合作研究的特点,从而在地球系统管理过程中需处理好管理行为本身诸如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平衡发展、追求利益与社会责任、组织计划的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及危机转嫁与人类总体目标等矛盾,这是全人类共同行动的管理行为。

(3) 地球系统管理要真正影响社会行为和社会行动,还需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文化管理、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借鉴其方法原则,并以适当的方式存在于还包括科技管理、卫生管理、家政管理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管理活动之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因为人地关系管理是一种广泛的、随时发生的、多层次的活动,并且是为国家安全、人类生存质量、健康水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学文化发展乃至政局稳定服务的。它是一种独特的贯穿人类文明史始终的管理行为,自然也将同其它熟知的管理共进高雅殿堂(表1)。

3 人类与自然

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作为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与地球打交道时便开始的最原始、最广泛的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步,只要人类在地球上存在一天就不会停止。虽然达尔文早就揭露了自然界中生物链之谜,各种物质在生态系统的循环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然而人类对自然界危机的认识是以近几十年来给地球留下的严重创伤为代价的。

在地球体系中,人类纵然能上天入地、移山填海,但一刻也不能摆脱对自然和动植物的依赖,即使宇航员上了太空也得携带大地的氧气,人是不可能从自然界的生物链中挣脱出来的,因为人本身就是这个生物链中的一环。“自然是人的一面镜子”,人类在开发、利用地球的过程中善观自然的变化是相当重要的,强调两者的任一意面都是片面的。进行系统管理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形成自然—社会—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建立一个生产发展、生态稳定、生活舒适的生存环境。所幸,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4 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

强调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人类退回到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更不是让文明驻足不前、抱残守缺,而在于试图用现代系统思维方式和科学系统观,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将文明的前进建筑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上。

地球系统管理是以承认地球客体的客观性、自然运动规律和人地关系规律为前提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预测自然生态作用、总结人类生产实践全部经验,进行调查监测和多参数研究,利用政策、技术及规律的认识,逐步掌握自然环境状态,进而制定有利措施来保障生物圈、社会发展的安全。在发展中国家,可针对实际环境问题,寻找问题的技术途径及有效的技术开发去降低扩展的环境代价,而不是口号,也不能舍弃经济发展。

5 全局与区域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处理全局和区域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各个国家、地区须极力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对地质科学的一些领域列入优先发展的计划,给予优惠政策,将地质科学研究与环境生态工作提高到社会发展战略的关键来对待;另一方面,加强多学科、跨部门和国际化的合作研究,建立统一化、系统化的网络,进行系统信息处理,注意全球变化,从整体上将地质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并将其前沿研究的重点“从勘查和开发资源,转移到全球与区域规模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上来”(普赖斯,1993)。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着手建立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新一代地质科学知识体系而构想和部署的地质科学前沿研究。国际上也正在建立包括海洋、气候、陆地和环境在内的现代高科技监测系统及全球变化研究机构。

6 生态意识与政策、教育

直到十七、八世纪的社会生产“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是在于索取最直接的有益结果,那些只有以后才显现的,由于逐渐重复积累才发生的进一步后果是完全被忽略的”(恩格斯),可见历史上人类对生存空间的管理程度、协调人地关系问题的忽视状况。而今人类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已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社会发展,攸关个人的问题。于是各国政府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综合运用来自地球空间系统的各种势态和动态信息,推动政策与立法、教育与培训,将环境的考虑纳入发展决策和规划的全过程。新时代世界的建立在于加强对环境、生态、地球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形成人人懂得“维持森林健康和环境纯净比节省上班途中的交通时间更有价值”的社会新观念。

总之,地球系统管理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资源、环境、消灾、生存等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无限发展过程中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大道行于百代,权宜利于一时”,如果能逐步形成地球系统管理这一全社会意识并加以实施,则标志着人类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真正走向自觉,标志着人类文明巨大的进步!

标签:;  ;  ;  ;  

地球系统管理的科学思考_地球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