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物检疫是保证动物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动物检疫避免了畜禽类传染病的发生。动物检疫工作具体包括使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产品,如畜禽类产品进行疾病和疫情的检测,确定其是否带病,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立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因此做好动物检疫材料的采集和检疫十分重要。
引言
动物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性畜及畜产品进行疫病检查,确定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扩散和蔓延,尽快地扑灭疫病。动物检疫不仅是一-项以强制性、统一性为特点的技术行政措施,也是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切断动物疫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保护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
1.1 典型原则
典型采样要求样品要有代表性,采取病料的种类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脏器、排泄物、分泌物等。
1.1.1 要选择典型动物即未经药物治疗、病状典型的动物,这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检查尤为重要。
1. 1.2 要选择典型材料 即采集病原体可能在其中含量最高的材料。在采取病料前,应对动物可能患某种疫病做出初步诊断,侧重采集该病原体常侵害的部位。供病理组织切片的样品,应包含有病变和其周围较正常的组织,包含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肾应有皮质、髓质、肾盐等;肝、脾、肺应含有被膜;淋巴结、心、肝、脾、肺、肾,不论有无病变,一般均应采取。
1.2 适实原则
病死动物要立即采集病料,尤其在夏季不应超过4h。时间过长,尸体腐烂,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必要时可从发病早期活体或急宰的尸体上采集病料。
1.3 无菌采样原则
样品采集全过程应无菌操作,尤其供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的样品。采集样品所用器械及容器一定要严格消毒, 并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4安全采样原则
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止感染,同时防止因病原扩散而造成环境污染。当怀疑为炭疽时应禁止剖检,可在颈静脉处切开皮肤,抽取血液做血片数张,立即送检。
二、动物检疫的几种方法
1.现场检疫方法。
与其他检疫方法对比而言,现场检疫方法是一种相对而言很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在观察动物病态后,来判断出动物的病状,并分析病状出现的原因。进而区分健康动物与已经感染疾病的动物,此方法与当前比较先进的检疫方法对比而言,虽然有着较强的滞后性,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在动物检疫工作中,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也是检疫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
2.隔离检疫方法。
为了保证检疫工作者、其他动物的安全,需要隔离疑似传染性病疫动物。一般状况下,小型动物隔离时间最长为10天,大型家畜隔离最长时间为45天。在隔离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对被隔离的动物注射疫苗或者打抗生素,以免影响了检测结果。
3.实验室检疫方法。
3.1病原学检查。在动物疾病里,传染性疾病危害程度最深、涉及面积最广,不但会导致很多动物死亡,而且还会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检查传染病中,检查病原体体是最好的方法。在实验室检疫过程中,可运用显微镜将病原体组织样本提取出来,并检查样本,或者也能够使用培养皿培育方法来判断导致传染病病原体发生的原因,为研究这种类型的病疫提供合理的依据。
3.2病理组织学检查。在检疫工作中,虽然现场检疫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但仅凭肉眼观察,很难有效分析所有疾病。如:检查病死的动物。因为动物病死之后,尸体就会逐渐腐烂,这就会对肉眼观察有着一定影响。所以,应运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深入检验,以明确动物出现病变的根本原因,确保能够确诊动物所患有的疾病。
4.个体检疫
个体检疫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可能存在的疫情动物进行检验,研究其是否患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个体检疫方法工作中,可以检查体温、呼吸以及可视黏膜,分析动物的整体精神状态以及排泄物等,保证能促进检疫目的的形成,也能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检查。当在检查期间发现存在可疑对象的时候,要对动物进行隔离,并依据相关的检验结果对其分析,实现合理的调查工作。
5.免疫学检疫
在动物传染病检验工作中,免疫学检疫工作为其中的主要方法,因为大部分的动物的传染病抗原、诊断液体以及阴性血清都会转变为商品,所以,要利用免疫学对病料进行检测,这样在整体上才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该方法的使用具备时间短、操作方便以及数据更可靠的特点。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利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对动物的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某个数据,保证能满足一定的检疫要求。同时,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主要分为凝聚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等技术。还可以利用变态反应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验,保证在期间能对动物的牛结核病、马鼻疽病进行检测。因此,该方法适合应用在动物群体检疫以及畜群净化工作中,是当前慢性传染疾病的主要检测方法。
三、病理解剖检验技术
这种方法在对动物尸体的检验中十分常见,对于样本需要先检查其体表特征以排除一些可能的恶性传染病,如炭疽等疾病。同时仔细观察动物尸体的体表状况,如皮肤、毛发、毛孔等细节。记录体表特征后可以进一步检查动物尸体的皮下、脏器、口腔、鼻腔、颈部等部位,一旦发现样本可能携带恶性传染病则禁止解剖。
3.1 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的检验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验法、细菌培养检测法、动物试验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于样品要进行病毒性传染病的检验,这种检验工作主要包括个体检查、病毒培养性状观察、病毒形态学观察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步骤。具体适用于狂犬病、鸡痘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同时也应用了电镜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检测技术。
3.2 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寄生虫的病原检验主要包括虫卵检测法,比如用虫卵直接涂片镜检,虫体检测法两种。虫体检测法常见的检验又可以根据昆虫种类分为蠕虫、蜘蛛类、原虫类检测法。
3.3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此法常用于个体微小、残缺的病毒检验。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双链DNA在酶和适当的温度下可以解链成为单链,单链DNA在聚合酶和其他辅助蛋白的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为两份相同的拷贝子。这个过程被不断循环,可以使得目的基因大量扩增。将扩增产物和参照物进行对比就可以得知目的基因片段的一些信息。该技术用时短,弥补了常规检测技术周期长的缺陷。此外该技术不需要活体病毒,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和病毒的接触,减少感染几率,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4 免疫学检验技术
此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耗时较短,并且结果可靠性高。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抗体、阳性血清都广泛地被开发为诊断试剂等商品,所以大大简化了检测过程,检测时首先要获取样本组织、血清等作为实验材料,选取适当的实验操作就可以完成检测工作。对于血清检测技术而言,常见的反应包括凝聚反应(直接、间接凝聚反应等)、沉淀反应(琼脂扩散反应等)、标记抗体技术(ELISA等)。
3.5 变态反应检测技术
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接触过抗原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会产生免疫损伤反应,有可能引起疾病,属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日常生活中的皮肤过敏、红肿等就属于这种反应。变态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常被用于结核病、副结核、鼻疽疾病的检验。
四、处理病料的具体方法
要想使试验诊断得到正确的结果。除采取适当的病料外,需使病料保持或接近新鲜状态,为此需对病料进行处理。
4.1病理组织学 检查材料
采用10%福尔马林液或95%酒精等固定,固定液体积应为病料的10倍。如用10%福尔马林固定组织.经24 h必须更换- -次 新鲜溶液;神经系统组织需使用10%福尔马林,并加人5%~ 10%的碳酸镁。
4.2检查病毒学。运用55%甘油,冲盐水保存病料组织。在病毒学检查中,最好使用包音氏液。
4.3检查血清学。在无菌环境下对动物的血液采集后,并将采集的血液注入到无菌试管中。在室内静置一个小时后,之后放到温度低于5℃环境下进行冷藏。
4.4检查细菌学。病料组织应使用灭菌的液状石蜡,若是没有石蜡,也可使用甘油缓冲盐水,但需要控制好使用量,最好在35%左右
结束语
在对动物检疫材料进行采集过程当中,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按照采集程序对其严格执行。还需要将个体检疫、病原学检疫、免疫学检疫以及病理学检疫方法进行结合,促使其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能对动物感染的病原进行检验,也能维护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维护动物检疫工作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伟.动物检疫材料的采集原则分析和检疫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17:
[2] 喻明辉.论动物检疫材料的采集和检疫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
[3] 史顺宏,刘祥祥.动物检疫材料的采集和检疫方法探讨[J].兽医导刊,2015.
[4] 贾芙蓉.动物检疫材料的采集和检疫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
论文作者:林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动物论文; 方法论文; 传染病论文; 工作论文; 病原体论文; 疫病论文; 样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