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张敏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张敏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第四完全小学

前言:音乐是培养小学生情感,实行美育的主要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方式,还是在效果上都与开展音乐课程的初衷不符合,学生既没有效的得到音乐知识,也没有受到音乐教学的影响,得到个人素质上的提升。目前的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自身为核心,以完成知识教授为基础,所以学生在音乐课程当中都是在接受知识,所以学生对音乐没有感悟,缺少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环节,致使小学音乐教学失去了效果。因此,就需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在教学活动中带入或者集合的方式来阐述知识,使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对知识进行学习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除了知识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学生将已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吸收,以生活作为参照,从而改变个人思想认识,实现全面提升。特别是在人文艺术学科的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提升。

二、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的有效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去对音乐进行感悟,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没有能够通过听音乐就感悟到其中情感的能力,天性喜欢玩,所以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就不能有效理解[1]。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主题产生共鸣,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上,教师可以运用视频教学和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有效融入到生活情境当中。

视频教学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教学内容,将歌曲的大概意思通过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也观看到实际的生活画面,这样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更深,也符合小学生的个人喜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到郊外去》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中欣赏的歌曲"放风筝"制作成视频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学生在观看中就可以感受到放风筝的那种快乐,随着音乐,思维得到了生活化教学的影响,可以建立与歌曲相似的情感。这样学生就有效理解了这首歌曲的内容,并得到了思想认识和想象力的培养。

问题引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播放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2]。例如,在《中国功夫》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你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吗?"并作出一个简单的动作,小学生对于中国功夫都有着比较高的兴趣,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提出"中国功夫博大精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歌曲也唱出了中国功夫,你们想不想一起听一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就让中国功夫这一课的教学变得生活化,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中获取到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国的武术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

(二)加强音乐课堂生活化活动,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还需要教师加强课堂中的生活化活动,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让音乐内容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3]。同时,小学音乐教学中活动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去切身的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为了满足小学生需要,教师最好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将生活感悟和音乐知识相融合,在愉悦的氛围下,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美好的祝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新年音乐会"这个活动,改编成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游戏,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消除学生的拘束感,使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得到音乐能力上的提升。教师可以实行"接歌"的游戏。首先教师对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交流,准备关于过年的歌曲,然后由教师先进行一段音乐演唱,按照小组顺序,进行表演,中间不能有重复的歌曲,最后决出接歌最多的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当中,也得到了相应的音乐锻炼,而且与学生相近的生活化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有效提高了对于音乐的认识,同时也使音乐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容,让生活内容得到体现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活感悟的一种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个人艺术修养至关重要。音乐素养包括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而小学生在年龄上决定了不能有效的理解音乐当中蕴含的内容,所以需要教师做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结合生活的方式,就非常的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我的祖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时,引导学生去了解歌曲背景,所歌唱的内容与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比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教师既可以提出歌曲的第一段唱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那么你们幸福吗?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去理解歌曲,并从中发现生活美,感受到祖国对自己的保护,从而就可以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发展,实现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生活带动音乐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引导学生将音乐知识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组织,不能还是采用硬性的结合,要让学生去体会,这样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才能具备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萌萌.聆听生活中音乐的旋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探索[J].北方音乐,2018,38(19):203.

[2]滕志晓.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58.

[3]孙媚.开展生活化音乐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7(05):36.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