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与前景_欧盟论文

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与前景_欧盟论文

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伙伴关系论文,机遇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欧伙伴关系的新特点

1998年中欧伦敦首次首脑会晤将中欧未来关系定性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在“9·11”事件后,中欧关系出现新的合作点和共同利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政治性。政治合作的意图和影响明显。继上世纪90年代中,欧盟推出新亚洲政策和召开亚欧会议后,1998年3月欧盟出台《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报告,4月中欧首脑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欧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决定双方建立领导人年度定期会晤机制。欧洲国家普遍提升对亚洲、中国政策。可以说,1998年成为中欧关系的“分水岭”,自此中欧合作进入实质、全面和战略性合作阶段,中欧关系取得长足进展。迄今为止中欧首脑会晤已进行了5轮,2000年12月启动中国与欧盟“三驾马车”会晤机制,中欧磋商机制自去年正式启动。中国与英、法、德等国确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或合作机制。一个涵盖中欧及欧盟主要国家各个级别、不同层次和主要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定期磋商框架初步架构完毕。

2.战略性。在双边和多边领域,中国与欧盟及法、德等国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增强,甚至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配合和支持,这在中欧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中、法、德等国密切磋商,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伊拉克问题决议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站在法、德、俄一边,挫败美英在联合国通过对伊拉克动武提案的企图;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中国与欧盟及法、德都强调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在亚欧会议范围内,中国在2002年9月第四届首脑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亚欧会议应加强政治对话与磋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张,得到普遍欢迎和响应。在双边领域,中法建立起战略对话机制,实现了两军的交流与合作。中德于2002年5月举行了首次防务安全高级磋商。

3.广泛性。中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在安全问题上,双方加强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受到欧盟的普遍关注。双方的合作扩展到包括经济、金融、环境、能源、信息、反恐、打击非法移民、反毒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抗击“非典”等各个领域。

4.理解和包容性。随着中欧对话和磋商机制的建立,对话渠道的畅通,双方在处理人权、台湾、西藏、售台武器等“敏感”问题上的经验和成功率增多,更容易促使双方在出现问题时坐下来商谈而不是站起来吵架,实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对话促进理解。如从1997年起双方就人权问题举行官方对话,效果良好。自1998年以来,欧盟每年都决定不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委员会年会上提出或联署涉华提案。

5.经济互利性。双方经贸关系在中国入世和欧元正式流通的刺激下更上一层楼。中欧经济的互利性表现在:中国以快速增长的对欧出口贸易见长,欧盟则以增加对华投资和技术投入见长。在2002年欧盟对外贸易增长较低情况下,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双方贸易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2002年1-10月,双边贸易额为701.5亿美元,增长11.1%。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86.7亿美元,增长15.3%。近年来欧盟在华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是中国第五大外资来源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供应方。

就上述中欧伙伴关系的新特点来看,中欧在传统合作领域如政治、经贸、司法、环保、社会、教育和文化的交往和联系程度越高,双方的依赖程度就越深,合作的范围就会扩大,对对方的借重和期望值也会升高,以期最终达到“共赢”。正如2001年5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盟对华新战略:1998年文件的实施情况和提高政策效果的未来规划》的结束语中称:“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讲,欧盟和中国在双边及全球事务中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符合欧盟和中国的利益,有助于提高欧洲和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目前中欧合作范围正由传统领域扩展到新领域,由双边扩展到多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机遇与挑战

为抢占未来发展之先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并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和欧盟为自己规划了较高的战略目标,几乎在同时平行地进行改革调整,都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这为中欧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合作领域和空间。立足现在看未来,中欧建设性伙伴关系中既蕴藏着机遇,也隐藏着挑战。

中欧发展关系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有:

第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和负责任的大国作用。欧盟以其实力为后盾,加上在国际上的传统地位和影响,英、法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欧盟领导人认为,“我们必须使欧洲变得更为强大,这样它才能实现自己在一个多极世界中的使命,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合作、团结和秩序,并确保自己的命运在现在和将来都不被一些超级大国所左右”。(注:希腊《论坛报》2003年4月13日)中欧合作的份量和潜力很大;为了提高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双方又需互相借重与加强合作。同时,中欧在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安全与反恐、全球综合治理、和平与发展及文明多样性和多元化等国际战略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基本一致,在建立多极世界还是单极世界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有基本共识,这为中欧深化和加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中国因素”和“欧洲因素”在国际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近年来,恐怖活动、小规模战争与冲突波及世界各个地区,惟独中国自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成为国外投资的理想之地,2002年吸收外资52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同“9·11”事件之前相比,中国对外部世界合作、参与、负责的意识增加。欧盟近年来在扩大和深化一体化建设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当世界一极和独立自主意识大为增强。“9·11”事件后,欧盟对其外交政策进行反思,同美国单边主义拉开了距离.在国际上突出了和平、公正形象,对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亲和力”。中国和欧盟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都明显增强,彼此更加重视发展与对方的关系。

第三,共同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战略需要增加。“9·11”事件后,美国变本加厉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先后抛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论,企图以“硬实力”整合世界。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以联合国及其宪章原则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安全架构,损害了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也损害了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为了有效抵制美单边主义和单极独霸图谋,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和战略利益,中欧加强合作和在国际上增强相互协调与配合的需要增大。

第四,欧美矛盾不断上升和激化,争吵愈演愈烈,由几年前的“奶酪战”、“香蕉战”发展到今天的政治战、外交战和国际秩序之争。欧美自二战后形成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出现严重裂痕,欧美联盟开始发生蜕变。现在,欧盟成了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最大绊脚石,而美国也是欧盟谋求成为独立一极的最大拦路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伴随美国单边主义产生的冲突很可能导致欧美关系逐渐疏远,疏远的损失是巨大的。不仅欧洲人将时常图谋阻挠美国的政治目的,而且美国将失去促进民主和人权的最佳搭档”。(注:美《洛杉矶时报》2002年6月23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的文章《值得挽救的婚姻》)这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余地和广阔的前景。

中欧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矛盾因素,主要是:

第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未来国际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新秩序,实现不同体制、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共存共荣,如何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是摆在中欧面前的重大课题。中欧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共识,也有歧异,有歧异就有矛盾,就可能给相互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欧盟不是铁板一块,成员国内部英国与法德、中小国与大国、“新欧洲与老欧洲”之间矛盾与分歧在不断扩大。加上美国暗中制造分裂,制约了欧盟共同外交和独立防务的建设。欧盟内部难以协调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对外政策。这使欧盟的对华政策受到掣肘,增加了中国处理双边关系的难度。中国发展同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有时又引起某些人的误解,甚至被批评为“对欧盟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利用各国间的利益分歧挑起事端”。(注:前法国驻华使馆政务参赞、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丁合复的研究报告《欧盟的中国政策:进步,但仍需努力》)

第三,欧盟有些政治势力对华态度仍存在冷战思维残余,利用人权、西藏、台湾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六·四”事件时欧盟下达的对华军工禁令一直未予取消,对中欧关系和战略对话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四,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欧盟市场对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和中国出口贸易的增加,欧盟对中国反倾销立案已占中国受外国反倾销调查总数的三分之一。欧盟未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元正式流通和欧盟扩大,增加了区内的保护性和封闭性,给区外带来的排斥效应可能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损害。

有机遇就会有风险。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欧关系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捕捉中欧关系中的“亮点”和“暗点”,力争将中欧关系中的挑战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较低、较小的水平,不断扩大和发展机遇,使之在中欧关系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以造福于双方,造福于世界。

三、展望:中欧战略合作模式

未来数十年将是中欧实力继续发展、影响不断扩大的时期。“中国因素”和“欧洲因素”将在未来国际格局中起关键作用。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预言,“在未来20年内,确定世界发展的决策将取决于美国、欧洲和中国这3个主要因素”。(注:德国《商报》2003年1月28日)

中国和欧盟将继续发展和崛起。未来二十年内,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上升至世界第二或第三。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出现必然要求在外交和政治领域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担当重要和负责任的角色。同期内,欧盟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壮大,并将其成员国扩大到包括土耳其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且随着制宪进程的完成和共同外交、防务政策的深入推行,其政治一体化进程将空前深化和提高,其作为世界独立一极的目标可望基本实现。这将为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欧盟对中国而言,它与我国没有地缘政治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安全战略矛盾,没有重大利益冲突;欧盟加快走向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的方向是一致的。它是一支可与美国相匹敌的政治、经济、金融和科技力量。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莫劳夫奇克认为,“欧洲是悄无声息的超级力量,至少可以在贸易、援助、维和、监督和合法性等五个方面就和平与战争问题行使同美国一样大的影响力。第一,欧盟准入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最有力的单一工具;第二,欧洲人提供了70%以上非军事发展援助;第三,欧洲军队在热点地区的维和行动;第四,在欧洲支持下的国际机构监督可以建立起控制危机所需要的全球信任;第五,伊拉克危机证明了多边机构对全球舆论的非凡影响”。(注:英国《金融时报》2003年4月3日)中国在与美国发展关系的同时,大力提升与欧盟关系,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中国对欧盟而言,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彭定康所言,在欧洲,任何一个严肃的人都不会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有些人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即如果中国的发展不顺利,也会影响欧盟的利益。在2002年英国劳特利奇·科尔岑公司出版的《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一书中,称“中国更可能成为一支‘维持现状’的力量。首先,中国要实现其‘强国与繁荣’的国家目标,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其次,从历史看,中国只有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才有可能进行军事出击,即使是台湾问题,在海峡两岸明智的控制下,也是一个可以在不打破西太平洋和平情况下得到解决的问题;最后,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其在贸易、不扩散、人权和环保等领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这样中国与其他几个大国的利益一致就会多于冲突,从而减少他们之间的军事竞争”。(注:埃里克·布罗兹加德、伯特尔·休尔林主编,2002年出版)欧盟对中国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动”政策,通过提升政治对话级别,推动“中国更多地融入国际社会”,“将中国进一步纳入世界经济”、“支持中国向以法治与尊重人权为基础的开放型社会的过渡”,在接受国际社会制定的“游戏”原则内行事,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

未来中欧关系因各自利益和形势需要将会继续得到深化和拓展,中欧目前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将向更深层次转化,并开创一个崭新的“战略合作模式”。

(一)建立起在广泛利益和共识基础上的依存关系。基于中欧发展的特点,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都主张以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来处理国际关系和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以发展经济而非军事实现联合(欧盟)与统一(中国),都提倡未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多极化与多样性,强化联合国权威;都在发展与美国关系的同时反对美国的单边政策与黩武政策;都在寻求与自己利益最大化相配的现有或潜在的战略伙伴。中欧在政治、战略、经贸等传统领域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增加的同时,在经济、金融、环境、资源、信息安全以及打击非法移民、打击毒品走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防治“非典”疾病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愈益密切,为中欧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奠定了广泛基础。对于一些因各种差异造成双边关系中的困难及障碍,双方也一致认为需要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交流与对话,求同存异。一如法国外长德维尔潘所言,“文化的差异乃是交流的源泉……当今世界的财富,是民族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世界观的不同”。(注:法国外交部网站,德维尔潘2003年1月1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的演讲)

(二)结成在相互借重基础上的战略伙伴。德维尔潘今年年初在上海访问时表示:“在所有问题上,我们两个大陆扮演根本的角色。今天应由我们来把几个世纪的相互吸引和好奇改变为一种争取世界团结和和平的力量,一种倡议和行动的力量。”(注:法国外交部网站,德维尔潘2003年1月1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的演讲)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访华时也称:“未来几十年,我们需要追求对未来的远见卓识,我们需要一个导航系统,来帮助我们渡过外交政策随时将遇到的危机,需要充分利用‘9·11’,事件后表达出来的强烈的国际集体意识。”(注:斯特劳2002年7月16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法、英均是常任理事国,欧盟未来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欧雄居亚欧大陆的两端,中欧两大和平力量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协调、合作,建立专门的磋商机制,相互配合,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将极大地遏制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对未来亚欧大陆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将做出重大贡献。

(三)发挥在互信、互利、平等基础上的借鉴和示范作用。首先,双方都将致力于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别国内政,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其次,加强中欧之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领域的合作与研究,在这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如欧盟成员国在“主权让渡”方面的做法对中国有借鉴意义;而中国的“一国两制”政策,也可对欧盟“一盟多速”带来启示作用。中欧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不同体制、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模式和不同发展水平之上的,将对国际关系格局、南北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随着形势的变化、利益的融合和增多,中欧关系可望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中欧现有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有可能升格为“战略性伙伴关系”,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体化实体与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特殊意义的合作新模式。

标签:;  ;  ;  ;  ;  ;  

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与前景_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