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饮食治疗在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陈惠榕,李艳红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二病区 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目的 探究营养饮食治疗在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营养饮食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成长情况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100%,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糖尿病患儿采用营养饮食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血糖,促进患儿的成长,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

近几年,我国小儿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小儿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且病情也不稳定,血糖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幅度,从而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实践证明营养饮食治疗在小儿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小儿糖尿病患者,对其采用营养饮食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中,男患儿8例,女患儿7例,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2.1±0.3)岁;对照组中,男患儿9例,女患儿6例,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2.0±0.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1)饮食管理:食物的热量要适合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每日所需热量(卡)为1000+(年龄~80~100),对年幼儿宜稍偏高。食物的成分和比例:饮食中能源的分配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30%。(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胰岛素的种类、剂量、注射方法都与疗效有关。(3)运动治疗运动时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对患儿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整:早餐前注射的胰岛素提供早餐和午餐后的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的胰岛素提供晚餐后及次日晨的胰岛素。应根据用药日血糖或尿糖结果,调整次日的胰岛素用量,每2~3天调整剂量一次,直至尿糖不超过++。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营养饮食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向其讲解良好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家长对营养饮食治疗的重视,让患儿坚持健康饮食,进而协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开展治疗;向患儿家长讲解糖尿病和营养饮食治疗相关的知识,提高其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程度;跟患儿的家长一起为患儿制定一套合理的个性化饮食方案,实现平衡膳食。

1.3观察评价指标

患儿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身体成长情况(体重、身高、头围);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治疗满意度。

1.4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的疗效评价标准为亚太地区的血糖控制标准[1],血糖评价为优:空腹时血糖范围在4.1—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范围控制在4.4—8.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血糖评价为良:空腹时血糖水平低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范围为6.5%—7.5%;血糖评价为差:空腹时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高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5%。

1.5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均选择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有10(66.67%)例患儿治疗效果为优,5(33.33%)例患儿治疗效果为良,患儿治疗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中有6(40.00%)例患儿治疗效果为优,5(33.33%)例患儿治疗效果为良,4(26.67%)例患儿治疗效果为差,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成长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为(91.3±12.8)cm,体重为(13.9±3.2)kg,头围为(49.2±8.6)cm;对照组患儿的身高为(82.4±10.3)cm,体重为(10.7±2.1)kg,头围为(41.3±7.1)cm,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糖尿病的一项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通常患儿会在三个月之内确诊,一项关键的致命因素为酮症酸中毒,其临床表现为腹痛、多尿、呕吐、严重脱水等,要及时的对患儿进行常规尿液检查,以避免出现漏诊现象,确保患儿能够早日治疗。[2]小儿糖尿病患者通常体重比较低,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因此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患儿营养饮食治疗的重视。营养饮食治疗需要科学的计算患儿饮食中的总热量、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然后确定患儿的饮食结构以及具体的进食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营养饮食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之后,患儿治疗优良率为100%,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73.33%,而且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糖尿病患儿采用营养饮食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血糖,促进患儿的成长,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柏. 小儿糖尿病患者应用营养饮食治疗的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13-2214. [2017-09-21]. DOI:10.19435/j.1672-1721.2017.17.033

[2]马丽丽. 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3):13-15. [2017-09-21].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3.013

论文作者:陈惠榕,李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营养饮食治疗在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陈惠榕,李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