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腾冲 679100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03-2018.04期间由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200例,统计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时间、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预后效果。结果:200例患者中,服药第1天出现不良反应24例(占比12.00%),第2天及以后出现不良反应176例(占比88.00%),即平均不良反应时间为(18.3±21.4)d。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表现,即累及患者共有120例,占比60.00%。200例患者,均在停药后或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模式下,起到症状缓解的效果,甚至在个别患者中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服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致因相对较多,若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则可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对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加以预测,以便做好针对性防范或护理。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高血压疾患常见药物,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预防机体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以此达到血管收缩功能、血压降低的目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不同,对机体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差别,但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的增长,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威胁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即对呼吸系统的累及,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威胁自身的生命安全[1]。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5.03-2018.04期间由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200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详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5.03-2018.04期间由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200例,即男女比为124:76;年龄上限为78岁,下限为22岁,中位数为(50±28)岁;心力衰竭58例、高血压10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42例。
1.2方法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施以有效的常规治疗,且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监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同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时间、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预后效果等数据的记录[2]。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时间
200例患者中,服药第1天出现不良反应24例(占比12.00%),第2天及以后出现不良反应176例(占比88.00%),即平均不良反应时间为(18.3±21.4)d。
2.2 症状表现
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表现,即累及患者共有120例,占比60.00%,详见表1。
2.3 预后效果
200例患者,均在停药后或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模式下,起到症状缓解的效果,甚至在个别患者中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
3 讨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虽可起到预期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的出现,也是阻碍自身使用范围的关键,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更是显著增加。原因在于:中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的逐步退化、衰老,对药物利用、排出等功能均存在改变,伴随用药时间的增加,体内药物的过量累及,能够和其它药物间呈现相互作用,出现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避免此类症状的出现,则可在用药前,详细记录患者近期用药状况,以小剂量服务模式,,密切监测患者疾病进展,且按照个体差别,对用药剂量加以调整,预防不良反应的滋生[3-4]。
此外,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喘憋、咳嗽和咽部不适等刺激性干咳。但由于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症状表现持续时间也会有所变化,即诸多患者在用药10天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适、刺激感、恶心呕吐等症,且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中,呈现阴性,难以施以有效的对症治疗,如止咳治疗等。而患者若对药物不良反应存在耐受性,可持续给药;若不良反应症状较为显著,且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可酌情减少剂量或停药,以免在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对患者各器官功能造成影响[5]。
依本文数据,200例患者中,服药第1天出现不良反应24例(占比12.00%),第2天及以后出现不良反应176例(占比88.00%),即平均不良反应时间为(18.3±21.4)d。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表现,即累及患者共有120例,占比60.00%。200例患者,均在停药后或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模式下,起到症状缓解的效果,甚至在个别患者中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
综上所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服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致因相对较多,若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则可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对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加以预测,以便做好针对性防范或护理。
参考文献:
[1]陈美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6):125-126.
[2]迟雷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9424-9424.
[3]孙丽静,白丽华,赵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95-96.
[4]黄俊,苏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后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9):37-38.
[5]徐朝飞.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特征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8):969-971.
作者简介:王月芳(1970年5月4-)女;汉族;云南 腾冲人;主管药师;大专;主要从事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王月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紧张论文; 酶抑制剂论文; 症状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