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论文_余明英,李晓琴

余明英 李晓琴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二科,四川 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护理专科的学生,对照组(1班45人)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2班66人)接受参与式教学法,待课程结束后根据调查问卷以及考试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病历分析、扩展知识、总分)、问卷调查10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科护理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n pediatrics nursing, application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 for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trol group (45 people) class 1, accep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bservation group class (2 66) accept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to the end of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and test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test scores (medical record analysis, expanding knowledge, total scor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0 indicator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pediatric nurs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The pediatric nursing; Clinical practice

儿科护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临床见习是护理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见习作为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其效果对于评估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水平十分重要。参与式教学为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深刻领会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1]。本次研究,评价儿科护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护理专科学生,对照组45人,观察组66人。其中男9例,女102例,年龄为19-25岁,平均年龄为21±0.3岁。两组学生的一般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45人分为三组,一周一次儿科护理学见习,并挑选1名老师带教。观察组66人分为三大组,之后三组再划分为2组,每组11名同学。三大组一周一次儿科护理学见习,并挑选一名带教老师。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带教老师床边带教,并对教学内容总结,共10分钟。观察组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带教,具体教学方法:理论课结束后带教老师可先布置见习的具体内容。每位见习同学应根据见习内容翻阅相关教材、资料,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资料。之后每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收集病史病例资料,初步查体获取基本的护理诊断,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必要健康教育。根据了解收集到的病史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依据护理评估-诊断-计划三步进行,在小组内挑选一名专门的记录员统计讨论情况。每小组汇报员简单汇报病例,并提出现有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问题,教师深入引导提问。老师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发言,并指出存在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不断深入补充,获得完善的结果。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足,系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每个过程要明确具体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病史采集查体30分钟,小组讨论20分钟,陈述回答40分钟,老师总结10分钟,共1小时40分钟。

1.3评价指标

根据考试成绩以及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后理论考试成绩:基础知识约占75%,病历分析15%,扩张知识10%。见习结束后学生不记名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共10项: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新教学方法对教科书知识的掌握情况;独立工作能力;沟通人际交往能力;科研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能调动学习兴趣;满意当前教学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临床资料采用SPSS19.5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并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见习护士生的考试成绩对比

对照组基础知识、病历分析、扩展知识、总分分别为(59±3.10)分、(7±2.20)分、(6±2.12)、(72±3.10)分,观察组基础知识、病历分析、扩展知识、总分分别为(62±4.13)分、(9±3.50)分、(8±1.99)分、(78±2.35)分,观察组病历分析、扩展知识、总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

2.2两组见习护士调查问卷

观察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新教学方法对教科书知识的掌握情况、独立工作能力、沟通人际交往能力、科研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能调动学习兴趣、满意当前教学方法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参与式教学法为一种协作式或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或直观形象、或灵活多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以及反馈,让学生真正领悟掌握自己所需的掌握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2]。

3.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89.4%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可调动学习兴趣,71.2%学生认为锻炼自学能力良好。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自主的学习,根据自己所思所想掌握见习内容,并翻阅相关资料,查询患儿病史,并经分工讨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从传统的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学习,营造一种积极、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93.9%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满意,表明该方法日益受到学生的认可。

3.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检索能力

临床见习是学生从课堂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桥梁。多数学生对临床工作感兴趣,希望接触临床。因此通过学生健康教育、查体、询问病史,满足患者的兴趣。小组讨论以及汇报中,训练学生的疾病归纳以及口头报告病例能力,之后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病例分析得分高于对照组,且78.8%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自主思考以及翻阅文献,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为之后课题报告奠定基础。

3.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见习前翻阅相关文献,经文献了解与疾病相关报告,并在讨论中表达自我主张,共享资源,互相启发,加深彼此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扩大学生知识储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拓展知识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

3.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是处理护理实践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护生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参与式教学中护生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小组讨论中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结果表明,观察组83.3%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提高沟通以及人际交往能力,89.4%学生认为可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改变,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萍,王金凤,庞伟,等.以PBL为导向参与式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37-38.

[2]林建荣,梁红.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探索[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1):42-43.

[3]张小方,杨铁骊,赵影.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6):66-67.

[4]马腹婵,吴珊珊,柳春波,等.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1):10-12.

论文作者:余明英,李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论文_余明英,李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