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_数学论文

新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课堂论文,数学论文,标准论文,高中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部分。它关系到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它同时也关系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落实,起到指导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在现实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前没有设计教学目标。二是不能正确地表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要求程度不适度,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确等。三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很少涉及过程与方法目标。四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流于形式,只供领导检查之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教学,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五是制定的教学目标含糊、笼统。不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现在实施的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为此,如何设计明确、恰当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以适应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将论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澄清教学目标设计中的某些易混淆的概念;给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及其体系与分类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掌握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理论。理解教学目标的概念、体系和分类。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期望学习者通过学习,在起点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什么样的终点能力。

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事物”(注:[美]克拉克LH.中学教学法(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2.教学目标的体系

在教育情景中,目标通常有3个英文单词与之对应,但每个词的实际含义是不同的。“Aim”是指教育宗旨,“Goal”是指教育目的,而“Objective”是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是可以分层次的。按具体化的程度可分为大致四个层次: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注: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如图1)

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的总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到各个学科去实现,所以学科专家制定出学科课程目标及不同学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的课程目标(第二层次目标)。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第三层次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单元目标进一步分解制定课时目标(第四层次目标)。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总目标能否有效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设计明确、适度、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

附图

图1 教学目标体系

3.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是规定教学方向的重要指标体系,人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的课程标准制定主要参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他们描述了制定教学目标系统的理论框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教育目标分成3个领域: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

a.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于1956年公布,它将认知目标从低到高分成6级(注:Bloom B S.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HandbookI: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Longman-Mckay,1956。)。它们分别是:知道 (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如图2所示)

附图

图2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层次图

b.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共分5级: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以及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c.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成6级,其中反射动作和基础性的基本动作不是习得的技能,而其它四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知觉能力、生理能力、技能动作与有意活动。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加涅于1970年提出如下学习分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

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可分为3个领域,前3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分析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目标,有利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分为3大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对3类目标提出了不同水平的具体要求,如表1:

表1 各类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目标领域

水平

行为动词

知道/了解/

模仿

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知,认

识,初步了解,初步体会,初步学

会,初步理解,求描述,说明,表

达,表述,表示,刻画,解释,知识与技能

理解/独立操作

推测,想象,理解,归纳,总结,抽象,

提取,比较,对比,判定,判断,会求,

能,运用,初步应用,初步讨论

掌握/应

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

用/迁移

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

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

经历/模仿

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过程与

习,参与,尝试 方法

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

发现/探索

流,研究,探索,探索,探求,解

决,寻求情感、

反应/认同

感受,认识,了解,初步体会,体态度与

会价值观

领悟/内化

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成,树

立,发挥,发展

三、数学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教学目标应明确在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学业行为的变化,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方法、过程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描述时,应具体和明确。现在常用的描述方法多采用马杰(Mager)在《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一书中阐述的行为目标的A、B、C、D表示法(注:Robert F Mager.Preparing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M].Belmont,Calif:Fearon,1984。)。

1.行为主体(A,即Audience)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是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如有的老师将教学目标写成“使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等都是错误的表述。教学目标规范的写法开头应是“学生能……”“学生会……”等,通常学生两字可以省略。

2.行为(B,即Behaviour)

在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达到什么要求。行为的表述应具有可观察的特点,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根据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理解、掌握等;在过程和方法目标领域的行为动词有:经历、观察、感知、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域的行为动词有感受、认识、获得、提高、增强、形成等(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说明动作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条件(C,即Condition)

条件是指学生完成行为时的情景,也就是在什么条件和范围内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如“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标准(D,即Degree)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的具体描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

运用上述方法编制数学教学目标,应仔细研究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做到评价内容具体、行为动词用词准确、条件范围合适、程度要求适度。

四、设计数学教学目标应注意的事项

1.全面性

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有3大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和公式、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等。在设计时,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目标,也要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具体性

在设计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贴近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忌笼统、泛泛而谈,如“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是一般性的教学目标,是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在一节课内是无法完成的。要具体指出本节课让学生了解的数学事实、掌握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

(2)在简单空间图形中,能求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

(3)初步掌握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方法;

(4)了解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转化思想。

3.难易应适度

目标的难度,要接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太高,学生不能达到。目标过低,学生达不到认识的深度。如在设计“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目标时设计为“能灵活运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数学问题”就过高了;而设计成“能利用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就过低了。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水平给出科学的分析,设计出难易适度的课堂教学目标。

4.重点应突出

一节数学课的内容很多,解决的问题也很广,通常可以设计多个教学目标。教师应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教学目标。其它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应突出重点。

5.学习结果便于检测

通过教学,学生的学业行为会有所变化。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它们能容易检测学生的预期行为变化。所设计的目标不能太笼统、含糊。应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语句来陈述目标。如设计“函数单调性”的教学目标可以用“能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由简单解析式和图像给出的函数的单调性”。

标签:;  ;  ;  ;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