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谈谈综述的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线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从分析综述的两个实例来看综述结构的点——线——面——体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争鸣》一书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教授担任顾问兼写序:《社会主义实践与社会主义商品理论的发展》。文化龙等任主编,是一本综述专著。我们以这本《争鸣》(以下均简称《争鸣》)为例,其结构为:
1.1
标题:即综述的篇名或书名:如《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争鸣》其特点有:
(1)标题的表述冠有“综述”、“述评”、“概况”、 “进展”、“争鸣”。
(2)标题能指明该综述的主题内容: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也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
(3)标题能指明综述的时间范围。 《争鸣》的时间区间即介于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之间,也就是从十二届四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的两个《决定》之间。
1.2 前言或序言:介绍撰写综述的目的、问题的缘由、 主要内容、现实意义、资料来源。《争鸣》中的序言就是张卓元同志特地为本书写的文章,副标题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争鸣》序”。
1.3 正文:即主体部份, 是综述的基本内容及不同的方面引用的原始观点和材料所作的论述和介绍。《争鸣》有18个问题。
1.4 结尾、结束语或说明:综述一般都有结尾、结束语或说明。是作者对该综述的总评述。一般都是肯定研究的成绩及其来历,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争鸣》也同样如此:阐明了编《争鸣》的指导思想及其意义。有的综述将结束语作为正文的一部份,也有的不写结束语。我们以为写上为好,更有助于发挥对科研的启发作用。
1.5 附录:多见之于综述的专著之中。 主要是原始文献中的一些重要资料。《争鸣》没有这一部份。附录不是综述的必要组成部份。
1.6 引用文献即注释题条。这一部份是综述不可缺少的。 文字少的可放入正文之中,文字多的可放在正文之后。《争鸣》是采用页下注,放在每一页的下面。注释题条的内容包括:原始论文的题名(篇名或书名)、作者姓名、刊载原始论文的报刊名和刊期(卷、期号)或出版社及出版年月、版次等。这些,既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是为读者提供检索原文的线索,也为读者提供分析与评价综述质量的客观依据。注释题录可充分发挥综述的情报作用、检索作用。下面,我们着重对正文展开研究,正文是综述的灵魂和核心。
以《争鸣》的第二个问题:“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为例设想如下:
体──────面──────线──────结──────点
│││││
│││││
↓↓↓↓↓
《社会主
二、社会 生产资料两种形我国社会
义有计划
主义商品 所有制是式的公主义公有
商品经济
经济存在 社会主义有制论制还不是
理论问题
和发展的 商品经济 单一的,
争鸣》 原因 存在和发 还存在集
展的原因 体所有制
取掉《争鸣》的具体内容,倒过来加以抽象化,便是(原始论文)点——结——线——面——体。
综述结构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各色各样,我们概括为15种类型。而其中就有显形和隐形的两大类。《争鸣》是属于显形:观点的点——结——线——面——体,一目了然;而隐形的则不然,观点的点——线——面,不轻易能看到。我们以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作一实例分析:绪论,我们视为观点体;由四个观点而构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军对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上的革命变革;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我们来剖析第二个观点面即“哲学史上的两军对战”。这个观点面由23个自然段,3条观点线组成。 无论何种综述总有内在的逻辑的或历史的联系。有的侧重一面,有的两者均有,即历史的逻辑的融为一体。这篇绪论就是如此。每个历史阶段均有一个理论观点。展望、演变、预测、年鉴、报告、总结等类型的综述均为此种。
我们来剖析一下第一条观点线即朴素的唯物主义。包括7 个自然段。3个观点结,即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产生在奴隶社会;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具体观点;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包含两个观点:(1)肯定了世界物质统一性;(2)具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把以上的分析表格化为:
点──────结──────线──────面──────体
│││││
│││││
↓↓↓↓↓
(1)肯定了
古代朴素 古代朴 哲学史
《辩证唯
世界物质 唯物主义 素的唯 的两军物主义
统一性; 产生在奴 物主义 对战 与历史
(2)具有初
隶社会 唯物主
步辩证法 义绪论》
这篇隐形的综述还标了四个标题,有的就是一整块文章。
我们着重分析了显形和隐形两种截然对立的综述结构。还有以隐形为主兼有显形的,以及显形为主兼有隐形的。以上,很清晰地看到综述结构的观点的点——线——面——体事实的存在。
2 从思维发展史来看综述结构的点——线——面——体
从综述的制作及其组成顺序来看,综述结构的本质点——结——线——面——体,应是综述的本来面目、本质结构,比起流行的总论点、分论点更要贴近综述结构的实际。从综述的形成、本质来看,综述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想观点的体系,是思维方法高度发展到空间立体综合思维阶段的产物,是观点矗立的晶体。从物理学上的体包含着点——线——面一样,综述观点的体系也包含着观点的点——结——线——面——体。
古希腊毕达哥斯学派曾把“数”看作是万物的本质,并认为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可见,体是由点、线、面发展开来。我们从《争鸣》“绪论”的具体事例以及毕达哥斯学派来看,确定综述的本质结构为观点的点、结、线、面,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我们再简略地叙述一下立体思维与综述的形成,来看综述本质结构为观点的点、结、线、面、体。
人类最先是点滴思维,用绳打结记事,我们称之为零维思维;点,既无长度又无厚度,还无发展过程。我们把内部交流而没有公开承认的文献,称为零次文献。零,是指的无发展过程,无长、宽、高。生产力发展、文字出现,点滴思维发展到线性思维。线,有长度无厚度,也称一维思维。原始文献,称为一次文献,是知识的渊源;人类野蛮时代的后期,出现欧几米得几何学,平面思维有长度、宽度,而无厚度,我们又称二维思维。目录、文献,称为二次文献,已形成知识团;近代和现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普通联系得到广泛、深刻的启示。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高度分化、高度综合,对事物多因子、多层次、多变量、非线性、主体交叉、动态联系、综合整体性揭示,要求人们多视角、多方面、全方位地综合思考事物。当代已处于科学发展的时代,发生了空间立体综合思维,通常称三维思维、立体思维。立体的综述是这个综合时代的文字化。立体综述使知识团旋转起来,用我们人脑的整体去认识客观对象的整体。立体综述就是这个认识的文字化。
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综述的晶体包含着观点、知识的点——结——线——面——体。
3
从结构的作用来看综述结构的点——结——线——面——体
何谓结构,结构是表征系统内部联系。即系统的“部分秩序”,是构成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系统与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亦即各要素、各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
特征,是表征事物独特的性质,按矛盾论讲,即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个体,是系统与系统、要素与系统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秩序不同的地方。
功能,是表征系统外部联系,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即系统的“过程”秩序,即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能力或秩序。
结构是特性、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特性、功能,反过来,功能、特性又反作用于结构。这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有机化学中的HO化合物,要素一样,量也一样,只是由于分子的排列空间位置不同而构成不同性质的事物,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综述的多特性、多功能、多意义,是由综述的多结构决定的,又由于综述具有多意义、多功能、多特性,反作用于结构。从而使综述的结构为观点的:点——结——线——面——体。
综述的观点的点——结——线——面——体,都是综述要素,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均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前者是后者的具体、演绎、分析,后者是前者的抽象、归纳、综合。不断地循环、旋转、滚动成为一个多面晶体,可以多视角、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观察、分析。它本身也是多视角、多方面、全方位观察、分析的结果。
4
从综述产生原因来看综述结构的点——线——面——体
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绪论”的分析中可以找到、分析出综述具有多结构的原因。
如前所述,“绪论”观点体的第二个观点面即“哲学史上的两军对战”的第一条观点线即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作者在这条观点线里坚持和贯穿了两个“三字原则”,即人、地、时,我们称之为时空连接区。点出了古代各国的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者的名字,即信息源发生的人;跨越欧洲的雅典、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以及我国这些地区,即信息源的发生地;明确指出了朴素唯物主义产生的时间、区间,即奴隶社会,即信息源产生的时间。第二个三字原则是“全、准、新”。全,使用的原始观点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既有时间的区间又有知识在层次上、地域上的覆盖面;准,即准确、深刻、权威性,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原始观点;新,在当时来说,是最具创造性的观点。四个自然段,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产生的原因、内容、特征概括得清清楚楚。不愧为高度浓缩的文章。是最高科研成果与最佳信息形式相结合的实例。
由于坚持、贯穿了两个“三字”原则,就体现了作者的多视角、多方面、全方位,从而产生了一种循环、旋转、滚动的思维模式,使用了空间综合思维,正是这个思维模式把最高科研成果与最佳信息形式相结合、相统一,从而才产生点——线——面——体这种多结构的综述。我们把研究这个相结合、相统一的规律的科学叫做“综述学”。
综上所述,综述观点的点—结—线—面—体是综述学综述结构的最抽象、最本质的概括。
综述的多结构是由于空间综合思维模式作用于原始观点,将最高科研成果与最佳信息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结果。运用了演绎与归纳、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历史的和逻辑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直觉与灵感,从点到面,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概念,从局部到整体,从事实到本质联系,空间立体综合思维,上、下、左、右、前、后、里、外,多视角,多方面,全方位地用大脑整体去认识客观对象整体,坚持贯穿“人、地、时”,“全、准、新”两个三字原则,从而形成多结构观点体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