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风险辨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方法也较为成熟。在港口建设工程中,虽然各地也开展了一些风险辨识和安全评价活动,但尚无专门针对港口建设工程的辨识技术和方法,港口建设工程的风险辨识技术大多借鉴于其他行业,方法相对单一,无法满足风险辨识全面、系统、准确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港口建设工程生产特点,结合风险辨识方法,找出适合港口建设工程的专项风险辨识技术。
关键词:风险辨识技术;港口工程;应用;
风险的辨识是对尚未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全面的识别。风险辨识的目的是使企业系统、科学、准确地了解当前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加强控制。风险辨识结合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安全评价技术),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管理决策,从而达到加强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的最终目的。
一、港口项目风险辨识
1.自然风险。港口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其施工地点为水域附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影响很大,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除了气象等不利因素外,通常,水域风浪及来沙条件、水深和涨落潮流的强度影响的含沙量大小,突发的洪水、泥石流、地下水过多都可能对工程造成破坏,带来不利影响。
2社会风险。港口项目的规划建设可能涉及到多个单位组织及个人的利益问题,如工程施工用地占用农田、小型工厂或者设计用地与政府市政规划有冲突等,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些冲突,将会导致工程不能按时如期开工或者在施工期间出现不必要的干扰。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特殊施工工艺如爆夯等可能会给已运营的码头或者企业带来一定干扰,这时就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或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3.技术风险。在港口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风险首先表现在设计方面。就目前来说,大型港口的设计方法理论并不完善,到现在仍然停留在半理论半、经验的阶段。设计方案模型都是在基于很多假设的前提下建立的,选取的设计参数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港口项目的施工作业方案的编制是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的,它是否合理,对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风险性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另外,大型建设项目可能会存在一些新技术难题,施工技术的难度大,复杂性高,也会给项目建设带来的技术风险。
4.经济风险。港口项目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资金来源广,难免会通过社会银行借贷等等措资金,因此受到社会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社会投资规模减缩,经济不景气,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业主难以顺利筹措到资金,不能按期付给施工单位工程进度款,也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行。
5.施工管理风险。施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施工方案不合理导致采用非常规方法施工,或者业主为了尽快完成项目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在建设过程中一味的抓进度而忽略质量等其他方面的现象,另外,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监理单位的监理不到位也很容易造成质量事故。
二、风险辨识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1.按照风险辨识理论,风险辨识应遵循科学、系统、全面和准确的原则。港口工程施工不同于一般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工序复杂、工种繁多、流动性和周期性强等,所以要科学、系统、全面和准确地辨识港口工程中的风险因素,必须依照其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出适合港口工程建设的辨识技术。划分辨识单元是为了便于开展风险辨识和进一步的风险评价工作。划分辨识单元后,有利于辨识工作的进行和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辨识单元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按照生产工艺、装置、物料特点、有害因素类别、分布特点等进行划分。考虑港口工程的生产特点,现场以各类作业活动为主,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这些作业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港口工程风险辨识单元按照工艺流程特点划分,将各专项工程划分为主单元,对各专项工程中的作业活动再进行细化,划分成子单元或更小单元。港口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按照专项工程划分辨识主单元后,各主单元再细化和分解成更小单元,从而出现子单元和孙单元。为了方便现场辨识,避免混淆,在进行风险辨识前,需对各辨识单元制定专项代码,以方便辨识工作的进行,根据工程的构成情况和生产方式,划分了相应的辨识单元。确定风险辨识单元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对最小单元内的风险因素展开辨识,按照全面、系统、准确、科学的原则,结合港口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和港口工程的作业工艺、作业岗位设置、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按照安全管理4M理论,对最小单元内的人员、机械设施、环境和管理四大系统进行风险辨识。针对这四类对象,辨识中设计了以下四种分析模式,以便更科学、准确地分析其风险因素。一是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分析(FMEA)模式。用于对单元内存在的机械、设备、设施或重大危险源的分析辨识。港口工程主要涉及各种施工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车辆、吊运设备、预制机、砼搅拌站等,主要分析其存在的缺陷、故障和隐患,并分析由此引起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二是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模式。用于对港口工程单位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安全投入、应急计划与措施等。主要分析其与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的符合情况。三是作业危害分析(JHA)模式。用于对作业人员作业过程和工艺流程的分析辨识,涉及的主要工种有:测量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试验员、起重工、电焊工、电工、材料员、机修工、司机、普力工,主要分析各工种在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失误及工艺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四是LEC(作业环境分析)法分析模式。用于对作业岗位或人员作业环境状况的分析辨识,主要辨识作业环境的异常,比如作业环境中的高温、粉尘、噪声等。
2.港口项目的风险应对。风险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对于其结果,可以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项目的损失。所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是经过项目利益相关者认可的,与风险的大小程度,可能出现的损失相适应。港口项目风险的应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根据其风险描述及评价结果,对于项目风险进行责任分配。对此,可进行一些激励惩罚机制来督促其责任人的自觉性。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常见的一些风险应对措施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预控、风险转移、风险合理分担、风险自留和这些方法的组合。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带来的危害,以及对其评价的结果,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这样能显著降低其带来的损失。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制定风险的应急处理方案。尤其是针对一些概率小但是损失大的风险,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生,要有维持项目正常进展的能力。④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跟踪控制风险的变化,及时对风险应对措施计划进行调整,这也是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要合理的应对风险,需要管理人员科学的制定计划,强化合同管理,严格质量控制,增强法律意识,建设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动态安全管理,保证项目且标的实现。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综合运输网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本身具有的规模大、技术复杂性强、装配化程度高、基础作业多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港口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减少港口项目建设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的效益,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罗云,樊运晓,等.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 吴宗之,高进东,张兴凯.工业危险辨识与评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3] 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王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风险论文; 港口论文; 作业论文; 单元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